砡工派的效率在当下而言还是极高的,两月之内调集了咸国能工巧匠两万余人建冶金、锻造、模具、纺织等工坊上百座,在永兴城外冠汤渠两岸拔地而起水车工坊二十多座,风车工坊近四十座。
当然,能工巧匠的质量就不敢恭维了,这是个广义概念。如泥瓦匠叫工匠,编草鞋的也是,学徒学工也是,女工织机也是工匠,但凡是在当下生产环节从事非农业生产产品的行业个人,都是工匠一类。
城内陆续也造了七座水车工坊,专门用于锻打钢铁,若非咸国煤炭不足,运输极为不便,铁水冶炼跟不上,也不会两个月仅生产了三两千柄钢制兵器,至少翻五倍都没问题。
百里燕拿着手弩,还有一张两日前手绘的草图找到大师吕郜,与他交涉改进手弩的方案。
卢皋的龙武营四月走时装备了五百支手弩,骑兵用了正合适,技术要求比弓骑兵低得多,方便容操作,最大的弊病是装填非常麻烦。
弩箭的装填都需要将箭支卡入轨槽中,如此方便步兵运动挂击待击时,不至于弩箭掉出。
骑兵使用的手弩在装填弩箭过程极为颠簸,上弦之后,往往不容易将弩箭一次装填到位,因此发射效率不高,尤其是中距离追杀,一边骑马,一边装填弩箭极不方便。
百里燕想着制造一种具有现代弹匣结构,而后只需每次上弦就能自动供弹的新型手弩。
吕郜、刘郸都是砡工派机关、机括大师,精通时下所有主流机械结构,百里燕提供的弹匣结构颇为新颖,跟砡工派百年前设想研发的一种连弩不谋而合。
“二位大师,魏某所提这种只需通过上弦,就能从下方自行装填弩箭的手弩,眼下可否打造?”
“嗯,此图甚为精妙啊,不瞒魏将军,早年我派也曾想过打造可以自行上箭的连弩,几经努力终究也只造出了十连弩,而将军的箭匣构造颇为神妙,仅靠簧片便能自行从下供箭,而后摁下卡榫便自动脱落,可反复装入箭匣,的确方便无比。
只是这上弦而后,将弩箭装入弩槽之中的机括,还需在下与刘师弟钻研,恐怕非一日两日之功,也不知将军何时需要此弩?”吕郜问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不过眼下还不急,待整饬了兵马,魏某亲自与诸位钻研此弩,以便尽快造出,装备我军。”
百里燕仅提供了供弹具图纸,通过上弦供弹的结构过于复杂,他束手无策,现代枪支供弹要么采取手拉栓动结构,拉一次打一枪。亦或是取半自动、全自动,依靠导气闭锁复进簧结构自动供弹。
手弩显然不可能使用导气闭锁复进簧自动供弹结构,只能采用手拉上弦,带动弩机结构的措施,模仿手拉栓动供弹方式,让箭匣供弹。如此也比上一次弦,装填一次快捷的多,对于骑战而言,一箭射不中,十箭还射不死你。
砡工派当年研制的十连弩,其实是一种有十根弦,每根弦可以挂十根弩箭的蜂窝发射器,一次可同时发射一百支弩箭,或是连续发射十次弩箭,此种也算得上是连弩。
由于技术复杂,装填缓慢,制造昂贵,材料易疲劳导致损坏,更为致命的是此种蜂窝弩射程越远,体积越大,需要预先装填。
能够靠一匹马拉动的蜂窝弩,射程仅有一百二三十步,射程二百五十步以上蜂窝弩,必须拆解后用两辆马车运输,自一百多年前出现,投入战场不过十五年,之后就因各种问题陆续退出了军队。
百里燕依靠金属簧片供弹的原理,极大的拓展了吕郜、刘郸等砡工派大师子弟的视野,倘若能造出供弹结构,不亚于新的技术革命。
小心收起图纸,吕郜说道:
“魏将军,吕某有一事相请,不知魏将军能否通融一二?”
“吕大师但说无妨。”
“我与诸位同门师兄弟一致认为,魏将军所创新式制图法开古今之先河,集历代之大成,堪称经典,应流传于世传与后人,倘若就此失传,未免太过可惜。”
“哦,原来是为此事,此事魏某倒也可以考虑,但眼下诸事繁杂,不知能否耽搁些时日再做计议,魏某有意在永兴城开办塾堂,传授医术、百工匠术、武道、兵法,乃至天文地理等格物百学,若是砡工派诸位大师不吝赐教,魏某感激不尽。”
利益都是需要交换的,砡工派拿到了包括炼焦、炼钢、高温炉、保温炉、冷锻、包钢、高低温淬火、多种介质淬火、渗碳等至少十几样开历史先河的技术,想轻易再拿走其他技术,哪里那么容易。
常言道穷则思变,咸国国力羸弱,若不能利用砡工派提高工学技术,增强国防和生产力,那可就亏大发了。
吕郜提及制图术,多半是已经从杨盾那里学到了皮毛,尤其是现代的立体作图和标准规范,是时下所难以认知的领域,砡工派倘若拿到现代制图术,其制造工艺和加工认知将有质的提升,绝不亚于炼钢、炼焦。
与吕郜、刘郸二人谈妥手弩一事,又马不停蹄赶去视察炼焦坊和锁子甲。
据说炼焦坊五月下旬开炼,第六天死了两人,由于没有任何肉眼可见外因和疾病,不少人以为是中了妖术病发而亡,其实是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为此一度影响了焦炭生产。
荒村炼焦时都有严格的通风规定,百里燕多次关照过刘灶父子,闷焦时务必保持通风,只说是闷焦时会产生煤毒,却不想这才刚刚开炼就死了毒死了两人。
即便是现代工业炼焦,主要仍然通过通风和抽气设备,实现一氧化碳浓度稀释,而时下受制于技术和设备,没有更好措施,只能加强通风。
百里燕(既魏贤)实地勘察了现场,决定将工坊东西两侧墙面全部打透,以砖石立柱代替承重墙面,并把焦炉左右两侧房顶打通,增设冒台,便于顶层空气向下流动,将密度较大,沉于底部的一氧化碳赶出室内。
锁子甲的生产消耗了六成以上的钢水,以生产战卒锁子甲为主,各型产量仅有八百余件,在兵器和锁子甲之间,赵逊倾向于生产锁子甲,这点与百里燕不谋而合。
咸军人力匮乏,能少死一个人是一个,即便下半身残废了,至少还能传宗接代,比死了强。
杨盾的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咸王从各地调拨的工匠有两万多人,从事木匠、冶金、锻造、炼钢、炼焦、开刃、织造、建房、凿石、制窑等等等,其中御用司就调拨了工正三十多人,匠作五百多,根据职业专长,通过统一的筛选考核之后,被分派前往各个独立工坊做工,以增强每一环工艺的相对隔离。
关键的冷锻、淬火、热处理等核心工艺,则由荒村的原班人马和砡工派使团负责监管,并选拔根脚干净的学徒做工,将技术传授下去。
骨瓷、肥皂、冰块的生产一直断断续续有些生产,原料的不足和后勤运输的困难,导致原料不能及时运到。
主要问题还是永兴河漕运瘫痪,导致北海郡物产只能经由陆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运量严重不足。只能勉强维持麟城硝酸钾的运输,由于耕牛越发变得精贵,咸王一度下达禁宰令,牛骨的获取成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