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的推行,民生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相反的让底层老百姓更加赤贫,先是以《农桑令》让权贵和富裕阶层赚得盆满钵满,而后又用《推商税》令权贵打击抄没了富人阶层,进一步剪掉了咸国富人的羊毛。
两项新政最终受益者都是权贵勋戚,反倒是公孙岳,丝毫没有得到任何的实际利益和好处,家中依然较为清贫,仅靠俸禄和咸王赏赐的田亩维持生计,似乎正真做到了公正廉明,为当世文臣武将之表率楷模。
那么问题来了,倘若公孙岳此人是基于为自己树立权威和形象,获得文武大臣的支持,其故意在新政推行中大开后门,为权贵牟利,那现在咸国民生凋敝,而他公孙岳不贪不拿,他能得到什么?
名声?
咸国百姓因他新政而死难者不计其数,骂断他脊梁骨的老百姓都在排队。
那是为了金钱利益?
他家境清贫,几乎只靠俸禄和赏赐过活,说他为了利,显然说不过去,当然,不排除公孙岳是个表面穷贪,有钱不敢花,都藏在了隐秘地点。
现在至少明面上,名、利公孙岳都没得到,那么就只剩下权利这一样,始终牢牢的被其捏在了手里。
但就他做的那些个破事,随着沐阳仓的东窗事发,咸王废他相位现在只是时间问题,而他就难道一点不担心自己的脑袋会搬家?竟还如此泰然自若心安理得的像没事儿人一样,该吃就吃,该喝还喝。
再反观大司马姜严,十天有五天称病在家不敢上朝,最多每天去后宫探视病入膏肓的王太后拜求照拂,他公孙岳凭什么就如此淡定。
“老先生,种种异常绝非公孙岳推行新政如此简单,咸国现在的前因后果,皆因公孙岳新政而起,若无新政,晋国当年断然不敢攻打江东,今日黑巾军也不能如此轻易占取两个半的郡县,其中个中缘由实在令人难以捉摸。”
“魏将军所言极是,相国手执一国权柄,当为君王效死命,为苍生谋福祉,如今公孙岳两者皆未做到,那谁才会是背后的最大的受益者,魏将军可曾有过考虑?”
“不瞒老先生,此事在下确有考虑,表面上受益者皆为权贵勋戚,咸王也得到了百官颂德,按说此理没错。但此后咸国内乱,晋国趁机攻入江东,公孙岳屡次误导咸王不救江东,其又有通敌之嫌,不过有一事却是说不通。”
“魏将军可是说咸王血脉不正之事,晋国起兵之前竟毫不知情,即便是奉阳君投靠了晋国,晋国满朝文武竟也不知此事,直到西寰嫁入咸国,此事才得以东窗事发。倘若公孙岳乃晋国内应,晋国便该提前知晓此事,而晋国却不知,其定不是在为晋国效力。”
“正是,这岂非咄咄怪事?”
公孙岳当政十几年,种种新政的最终受益者看似是权贵阶层,实际上于国于民非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把裤底输的精光。
稍微有点常识,也该看到新政当中的诸多弊端,更何况新政弊端显而易见,即便是当下识字率极低,经济文盲一大片,但也不应该所有人都给蒙在鼓里。
百里燕(既魏贤)最早怀疑公孙岳可能是晋国内应,但从咸王血统不纯这件事上分析,晋国情报网如此之强大,居然开战前还蒙在鼓里,直到开战后才知悉,未免太过戏剧。
当然,这件事本身就是捕风捉影没有事实依据,但是晋国战前丝毫没有得到有关情报,显然是不正常现象。
而公孙岳当年已经身为相国,他肯定知道市井传言,要想让晋国密探得到不丝毫内幕消息,除非公孙岳背后存有一套更为强大严密的情报体系,并且收买了晋国在咸国的所有密探和知情人。
倘若这一假设成立,以咸国当年的国力,公孙岳有能力只用现有资源,背着咸王建立一整套完善而严密的情报体系吗?显然没有这种可能,他就只能利用外部资源建立这套体系。
那么,帮助他建立这套体系的东家又是谁,又想要达到何种目的,谁才是最终受益者。
晋国已经排除在外,志国也不太像,否则当年早就该出兵攻打咸国。长孙国就是个软蛋,几乎不用考虑。
那剩下的只有孙国,孙国也有攻打咸国的想法,但现在来看孙国已如丧家之犬只剩下半条命,而公孙岳居然还如此淡定,那只能说其背后的东家也不是孙国。
现在围绕咸国的中原四霸都排除了嫌疑,那还能是谁在背后支持公孙岳,给他输送人力物力。要组建如此一套完善的情报体系,其本身必须是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系统,否则不足以解释公孙岳种种举措的最终意图。
倘若中原四霸都不是,这意味着中原腹地存在有一股看不见的巨大势力,通过操纵政局,达到他们的目的。
“老先生,公孙岳莫非是另有来头!”
广叔子脸色凝重,微微点了点头,肯定了百里燕的猜测:
“怕是如此啊,可如此一来,这就更加麻烦了,我等行踪恐怕难以瞒得过他。”
“现在内忧外患,公孙岳却没丝毫停手迹象,这只能说明眼下时局发展皆在其掌控之内,会不会是雄论道!”
百里燕都为自己这一大胆判断而震惊。
愚论派与黑巾军的关系眼下虽然没有实证,但诸如广叔子、罗松亭此等人人物或多或少都能猜到。
而雄论道又是主张合纵连横,最终一统天下而不择手段的门派,其战略谋划不在诚道派之下,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公孙岳本便是雄论道信奉者,倘若其背后有雄论道摆布,公孙岳的所作所为,显然是以牺牲咸国的根本利益,甚至是亡国为代价,为中原某个强大势力兼并咸国而铺平道路。
眼下晋国虽占了咸国一郡的土地,但种种迹象表明,晋国似乎并非战略合作者,更像是当年旱灾和新政所造成天灾人祸的共同结果。
倘若晋国不是最终受益者,那会是谁?纵观中原四霸如今都被搞的鸡飞狗跳元气大伤。
唯一的西海霸主卫国远在数千里之外,隔着孙国、徐国两大国,也没有出海口,从海上攻占咸国也没有可能,更何况晋国在歧国驻军,等于是封住了卫国北出北海的通道。
如此一来,雄论道最终谋划的战略格局的终受益者会是谁,似乎没有一个大国是最终受益者。
“老先生,不能是梁天子背着诚道派,还与雄论道暗中勾结吧?”
广叔子捻了捻白髯,不置可否说道:
“要说并非没有此等可能。梁国虽是列国上上之邦,但国力弱小,不足以重新一统列国。不过,雄论道尊王是尊霸主之王,而非天子之王,而我派奉天子为尊,故而雄论道似乎并无与天子暗中合作可能。”
“老先生如此说倒也对,雄论道识时务,咸国内乱之前,最有可能依附的志国,现在看来,最有可能的会是晋国。但在下还是看不到晋国会是最终受益者,倘若晋国不是最终受益者,那会是谁呢?”
大国博弈的战略进程,都是以受害者彻底失败而告终,公孙岳倘若在配合雄论道的战略计划,那就必须有最终受益者,而已现在的时局来看,中原列国都被始料未及的黑巾军杀得措手不及元气大伤,就眼下来看,还看不出谁是最终的战略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