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黑巾军一路从孙国而来,孙国纬度要高于咸国,南方更是冬季有雪,所以黑巾军是弄的到几十万件棉衣的。

六月已是酷热,温度少说三十四五度,黑巾军此时人手一件棉衣,绝不可能是空穴来风。

百里燕此时只想到当年姜子牙伐纣,曾在山上作法,一夜间冻死商军十万大军。虽然只是传说,但理论上细分析倒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出现足够的积雨云层,制造超强的冷热对流,是有可能迫使大量盘旋在高处的冰晶云层降雪,下冰雹。对流的强度将直接决定降温和下雪强度。

理论上天气越热,天空云层越厚,越是不下雨,超强对流天气之下,下雪概率越高。当气温降至一定范围,热空气持续加强,进一步降温的幅度越大,最后形成一个局部大气循环。

办到这一点也并非难事,必须选择高度足够高的山头,在距离云层一定高度的距离,点火,非常非常大的火。

但这黑巾军怎么能掌握最近的气象条件呢,总不能是异想天开的开坛作法,让老天爷下雪吧?除非是姜子牙这般神人,能掐会算,或者至少也是对节气了如指掌的什么人,已经看出某些科学规律。

倘若果真如此,这个时候纵然咸军相信天公会下雪,那也弄不到棉衣啊,三十几万人非得活活冻死。

【无论姜子牙是否开坛作法,下雪冻死商军是真是假,就事论事说,夏商时期的黄河流域的气候于今天的广东相当,一年四季极为温暖,几乎没有冬季,黄帝炎帝时期,整个黄河流域就是一整个亚热带,极为适合人类生存。黄河流域的气候在周朝开始剧烈变化,也是那个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受到蒙古高原400毫米降水线南移影响,开始与中原接触南迁。】

想到这里,百里燕(既魏贤)硬着头皮说道:

“主公,在下以为,六月至七月间,永兴河两岸极有可能将下暴雪。”

“一派胡言!”

姜乾斥道,胡陌、王九等人也是讪笑着。姜闵示意姜乾退下,皱着眉头说:

“孤活了四十余栽,还从未见咸国下过雪,更无典籍记载都郡下过雪,魏先生所造寒冰孤是见过,但要说让老天爷下雪,令人实难以置信。”

“主公,若非大寒,黑巾军备置棉衣何以解释。”

“定是黑巾逆贼妖术。”姜乾又道,对妖术的执着非但没因石油的出现所打消,反而愈发不可自拔。

百里燕反驳说:

“棉衣并非甲胄,既不能阻挡兵刃砍伤,亦不能抵御箭矢,若非御寒,黑巾军真能以仙术让棉衣一夜变成铁甲不成。”

百里燕结结实实堵了姜乾一个正着,料定他定是要说黑巾军用妖术把棉衣变成可以过河的铠甲,当真是救生防弹衣呢,能浮着从河上攻过来过来。

此时罗松亭回头看了眼百里燕,心中却是惊涛骇浪。

他转眼想到刚才百里燕说起过,黑巾军极可能妄图全歼咸军于永兴河,此前他也觉得断无可能。但现在看来,此时此刻真要下暴雪,咸军当真是要全军覆没。

见姜乾、百里燕二人争执不下,罗松亭进言姜闵道:

“主公,在下以为,魏先峰所言不无可能。”

一言既出,帐内顿时炸开锅,反应最为激烈的当属姜乾:

“罗先生,此等危言岂能听之。”

罗松亭跟随姜闵多年,辅佐姜乾也有六七年,对姜乾秉性一清二楚,心知姜乾有些心高气傲。罗松亭改换口气,委婉说道:

“少主,在下虽不知黑巾叛贼如何令天下雪,但棉衣若非用来御寒,也无他用。魏先峰所言虽说荒诞,却不无道理,此时即便我军识破黑巾军险恶用心,搜遍全国上下,恐怕也凑不出十万件棉衣来。”

黑巾军准备的棉衣有两指厚,与老式军大衣厚度一般,适合零下十五度以上的气温穿戴,这么热的天,穿身上还不得中暑。

倘若气温降至零下十五度,咸军三十多万大军衣不蔽体,哪怕是围着火炉,分分钟也得冻死。

广信军中一时间争执不下,钟衡作为驻军大都督,广信军内部事宜,他也不便参合。

平心而论,他也不相信这么热的天会下雪,更何况都郡历史上就没下过雪。但百里燕每次都能应验,钟衡要说不信,心里同样顾虑重重,真要是万一下雪,几十万人当真是要活活冻死。

想到这里,钟衡恭敬说道:

“广信公,本将以为此事是否呈报赵帅定论,我等即便论个高低,也无益于战局发展,还请广信公明见。”

姜闵此时原地踱着慢步,低头思考着拿不定主意,至少他是不信这天会下雪,但现在罗松亭、魏贤都认为有可能下雪,他反而开始犹豫起来。

“钟大都督所言极是,此事应交予赵帅决断才是,我等还是等消息吧。”话音落下,姜闵看向百里燕:“魏贤,此事由你亲自向赵帅禀明,你看如何。”

“末将领命。”

“那好吧,乾儿与罗先生留下,诸位都散了吧。”

“诺!”众人异口同声,随后陆续散去。

百里燕离开大营之际,钟衡追上前来半信半疑问道:

“魏先峰,下雪之事你可有把握?”

百里燕紧蹙眉头正色道:

“钟大都督,永兴河以西可有高山?”

“魏先峰为何突问此时?”

“大都督只说有还是没有。”

“有,永兴河以西四十余里有妙天山,传言山高七百丈,往年大王祭天皆要登妙天山祭祀。故而妙天山有石阶,山顶有两三亩见方平地。魏先峰难不成以为黑巾叛军正要以妖术祭天,令天下雪不成?”

百里燕苦苦一笑:

“那就对了,黑巾军将在妙天山上放火,以火熏天,天必下雪灭之。”

“这……是妖术,还是道术?”

“皆不是,此乃常理也,但寻常人皆不知此理,故而以为乃妖术。”

按钟衡所言,妙天山高度七百丈,至少是两千两百米开外的高山,算上地平线海拔,至少是两千三百米以上。

积雨云的高度通常也就在六百至一千两百米之间,碎积云最低,也在一千米,层积云两千米高度算是高的,但不论哪种云层,都在妙天山最高海拔之下。

这要是在云层上端用石油放一把面积两千平米的大火,烧上十天半个月,百里燕已经无法想像将会是何等的人祸,甚至不敢想象对手是何等人物。

骑马离开驻地,百里燕只带数名护骑赶赴赵逊大营,将此事呈报于他,也不知赵逊得知此事后会是什么反应,会不会以为是自己疯了。

百里燕离开不久,姜闵就下雪一事再次询问罗松亭意见:

“松亭,魏贤所言你有几成把握?”

“主公,都郡不曾下雪却乃事实,黑巾叛贼制备棉衣也是事实,棉衣绝无能替代甲胄可能,只能用以御寒。而咸国自古至今从无大寒之季,棉衣储备微乎其微,叛军倘若提前得知下雪,我军必危呀。”

“可如此酷热天气,真会下雪?”

姜闵质疑罗松亭说法,姜乾插了一句:

“罗先生,魏贤有大才不假,但要说此时此地令都郡下雪,这怎可能。魏贤自己都说天下无妖术,所谓妖术皆为世人所不知之道,若安魏贤自己所之言,黑巾军能掐会算还能作法,如此又与妖术何异。”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23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23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