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下明白。”

“此外,猪、牛、羊三种骨头煅烧取白后研磨成细粉,越细越好,切记莫要弄混了。而后以我给你的配方烧制瓷器,再看效果如何。”

刘灶不免担心说道:

“魏先生,在下烧了一辈子的瓷器,拜过三个师傅,却从未听说世上有此等瓷器,先生此法老夫闻所未闻。”

百里燕浅然一笑说:

“天下无奇不有无所不能,刘伯只需照做,待开窑之日,自见分晓。”

百里燕也不说透,纵然他说的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在没看到结果之前,又谁会相信呢。

离开刘家,正往村口而去,远眺可一辆马车正由西而来:

“广信公府的?”

广信公府车乘享有持节之礼,因此只要看到车顶那根挂着三短貂毛的裘皮,便知道是广信公府的车乘。

马车缓缓而来,陈韵风挑开车帘正见百里燕牵着马站在寸头看着。少时片刻,马车停在村头,陈韵风走下马车上前来:

“魏贤弟,别来无恙啊。”陈韵风略施一礼,脸色轻松。

“三月不见,什么风把韵风兄吹来了。”

百里燕语带讽刺,陈韵风倒是洒脱的一笑了之:

“呵呵,跟随大公子在外数月,前几日方才回府。当日之事都是愚兄不周,还请贤弟见谅。”

陈韵风三月前将百里燕领到公府西厢安顿后第二天销声匿迹踪迹全无,说是跟随大公子姜乾外出倒也不假,但第二天他人还在公府,百里燕不知内情,现在说来也无人知道。

“韵风兄,此来可是为郭、张二人。”百里燕试探问道。

“贤弟果然已经猜到,既如此,我也直说了。幸好昨日不曾伤了他二人性命,否则此事便棘手了。主公已将此事推给太守府,于情于理于法,此事郭、张二人都不占理,你大可放心。”

广信公贵为一方土皇帝,南面的门户却顶着鼎炀侯,江东之战平息后,鼎炀城移防了一万兵马,对广信城虎视眈眈。郭蓬、张并二人为虎作伥,也是仗着身后兵强马壮,鼎炀侯朝中得势。

这时陈韵风说道:

“此番税金司遣宦官陈阉人前来广信,意在缉税,贤弟以为其中可有玄机?”

“税金司既已被王太后把持,怕是内朝已经生变。在下只是好奇,广信属地皆是广信公封地,税金司为何兴师动众稽查广信城,即便查到了,也抽不走一文钱。”

广信城所有土地都归了姜闵,连同税负、人口、出产都由姜闵节制,几乎无需缴纳一分钱的税赋,至多逢年过节向咸王进贡些黄白之物。就算偷税漏税,那也是透漏姜闵自己地盘上得税,咸王也拿不到一分钱。

如此兴师动众的派人监税,除非姜闵透漏的税款多到惊人的地步。姓陈的阉人恐怕只是明的,暗中可能还有另外一路人马。

“莫非郭、张、陈三人只是明线,另有暗线秘密活动。”

百里燕猜测道,陈韵风肯定了说法:

“英雄所见略同啊,主公怀疑咸王与王太后另有眼线探入广信,即便昨日没有桂乐坊之事,郭、张二人定也要掀起其他风波转移我等视线。

不过,到是贤弟你技高一筹啊。”

陈韵风话中有话,百里燕一时顿塞:

“不知韵风兄何意?”

“贤弟在此拓荒种地倒是清静,不介意愚兄在此走上一遭吧。”

百里燕心想,这恐怕才是陈韵风此来的真正目的。

所谓械斗与查税之事,无非是个由头,姜闵事前早有准备,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陈韵风亲自出马,显然是想摸清过去三个月屯垦村到底在干什么。

田间地头已是绿绿油油,纵横的稻田涨势喜人,陈韵风虽是文人,耕作之事却也熟烂于心,乍见稻秧成片,心里也是吃了一惊:

“魏贤弟,为何此处稻秧长势如此旺盛。”

“哦,沤了些肥而已。”

百里燕轻描淡写道,陈韵风锁起眉头又问:

“此处稻苗远密于他处田亩,就此种长势,秋后收成少说四石稻米,约合三石精米,莫非魏贤弟也精于农事?”

“韵风兄果然见多识广。实不相瞒,此地本是荒地,肥力甚薄。若非改良伺秧插秧,施以农肥,难有今日长势。”

租下的五百亩地,多半都是无主的薄田,产量一石都不到,难以养家糊口,稍不当心连种子也收不回来。正因为土地肥力不足,所以农民多半不愿开垦。

以时下水稻并未普及育秧法插秧,种水稻种植仍旧以用翻地挖坑撒种子,然后直接灌水的种植法为主。

育秧插秧法能大大缩短稻米在田间的成熟周期,增加田间稻苗的密度,种子经过改良后,能将原本每年只能一季半的稻米,变为两季,两季半的稻米变成三季。

咸国北海郡的季候是介于热带与亚热带之间,长孙国国土多数位于热带,因此两年能五季水稻,三年能种八季,几乎是一年三季,北海郡如能采用更为先进的育秧插秧法,再改良种子,将来两年种五季水稻也没问题,而且亩产也要高得多。

但自中原育秧插秧法出现近百年来,迟迟无法普及,究其原因,一选是种问题,种子质量无法满足育秧成活率。

二是当下育秧插秧法远为成熟,一窝苗需要插八九株秧,成活率比翻地挖坑撒种还低,而且育秧的周期较长,加之历法不准,难以掌握节气和温度,老百姓多半不愿意浪费近一个月的时间用以育秧,更愿意花一个月时间,多耕几亩地,由此导致育秧插秧法无法大规模普及。

前些年赵逊受封之后,百里燕去过封地了解过耕作,一直在尝试改进育秧,如今新式育秧插秧法能达到每插一窝秧只需四株即可存活一两株的水准,既节省了种子,又提高了插秧密度,缩短了成熟周期。

除此之外,好的种子也很关键。通过获取良种,并开始初步的筛选和育种,育种提高秧苗质量的同时,百里燕又从广信城购入大量粪便,焚烧稻草制成稻草灰,将发酵后的粪便拌入稻草灰沤肥,以增加土地对磷、钾元素的摄入。

养殖的鸡鸭、猪牛产生的大量农肥,配合硝酸钾,也可用以作为补充肥料。

时下一亩肥田产量也不过三石,薄田只有一石,寡田还不到半石,连种子也收不回来,一石约合一百十多斤,一亩地百里燕粗略估算了一下,至少得有七百多平方,要比中国市目六百六十六平米一亩大。

理想状态下一个成年男子每季可耕种七八亩,七口之家合力最多二十亩,以薄田一石计,一年也就收两千多斤稻谷,折合精米一千四百多斤,若是一年两季水稻,收入则翻一倍。

缴纳正常税赋后,地方没有盘剥,勉强可以养活七口之家,余粮还能应付些油盐酱醋茶、布、肉食、农具铁器等必需品的支出。

而力大者一人一季最多能耕十田,打一千多斤稻谷,肥田则翻两三倍。牛耕推广后,家有耕牛者,两人可耕三十亩以上,其他加上人力的投入,还有余力耕作和参与其他劳动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产出。

如屯垦村这般五百亩连片稻田,都收获三四石以上稻谷,即便放在广信城治下,也是不多见的,而四石还是保守估计。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