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主公唤我何事。”

“王九,你是带兵之人,你觉得魏贤此人可堪大任否。”

王九咧嘴一笑,不屑说道:

“主公,此子不过弱冠之年,令他为将怕是难成大事。”

姜闵看了眼王九,脸色顿时严肃起来:

“陔陵城中孤曾与赵逊长谈,赵逊对此人评价颇高,为何你却认为此子难堪大任,这是为何。”

“回主公。但凡将才,无不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哪有天生拜将封帅的道理。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儿,岂能堪当重任。”

“是啊……”姜闵一息惆怅叹道。

回想起当日赵逊说的神乎其神,姜闵不禁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年一个年仅十六的弱冠少年,竟能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四败韩合于江东,若不是鼎炀侯嫉贤妒能刚愎自用,此时的政局恐怕又是另一种局面。

之后数日,姜闵依然没有召见百里燕的意思,任由其在城中闲逛。大约五天之后,百里燕骑马离开广信城,向东前往以东的麟城。

广信城以西是蒲城,以东是麟城,以南是鼎炀城。鼎炀城已经封禅给鼎炀侯张隽,蒲城因土地盐碱严重,农业较为落后。麟城及其属地虽地处平原,因丘陵起伏,人口稀寡人丁只有三四万,远不及鼎炀、广信二城。

蒲城、麟城、鼎炀、广信四城早年都是北海郡下辖属地,此外麟城以东的粟海城,以南的茂丘城,都归北海郡管辖。

就在百里燕入住广信的同时,一份快信直飞晋国都城平汤,晋王姒巍夜召相国陈方石,司政使范涛进宫,就西寰来信与二人连夜磋商。乍闻百里燕就是魏贤,范涛不禁吃了一惊:

“大王,公主殿下会否搞错,毕竟公主信中所言也只有六成把握,魏贤真若是百里燕,此事大大不妙啊。”

“西寰心思敏捷,寡人自己的女儿岂能不知。西寰说他是百里燕,十之八九就是百里燕。”

“这个……”

范涛一时无错,不知说什么是好,此时相国陈方石说道:

“大王,老臣以为,魏贤断不能是百里燕。”

“相国何以见得。”晋王问道。

“原因有三。其一,百里燕与魏贤虽通医术,但百里燕却不通兵法。其二,百里燕无从知悉兵事,又如何出谋划策统御三军,更何况如何取信赵逊。其三,西寰公主远嫁咸国,百里燕明知晋国不会放过他,有何故委身于咸国呢,如此岂非自寻死路。”

“嗯,相国所言有理。”晋王肯定了陈方石,转而又问范涛:“范卿,你以为如何。”

范涛一脸难色,说实话他也不是非常肯定,但陈方石所言并不无道理,百里燕明知自投罗网,能自寻死路?

况且百里燕出逃之后,质子府邸便被查封,也未从府中查出任何与兵书、谋略有关的书册,百里燕谈何运筹未获行险用谋,四败韩合于江东,种种反常举动都难以理解。

在范涛看来,这个世上没有与生俱来的统帅,更别说一个十六岁的异国少年,怎能取得赵逊的信任,还委以重任言听计从。实在有太多不合逻辑的反常情况,令范涛难以理解。

思酿片刻,范涛说道:

“大王,臣以为当遣一熟稔亲信前往咸国一探究竟,若确定无疑,当斩草除根以免留下后患。”

“范卿是担心广信公姜闵?未免太看得起魏贤了吧。”

晋王不以为然,范涛劝谏说道:

“大王,广信公姜闵心怀异志已久,今又得魏贤相助,假以时日,难保姜闵不会取而代之。而且传闻姜闵与志国暗中来往,此番志国陈兵边境迟迟不动,并非是捕风捉影。不论魏贤、百里燕是否为同一人,总之此人断不能留。”

此时陈方石反对说道:

“大王,广信公延揽魏贤并非就是坏事。广信城地处北海之滨,与长孙国一海之隔,咸国倘若再生内乱,广信城定遭我晋国与长孙四面夹击,姜闵断无成事之可能。

魏贤即便为其所用,也只能助纣为虐自取灭亡。与其将其杀死,不如养虎生患,再行驱狼吞虎。扫灭了广信公占了广信之地,岂非更好。”

“大王,不可!”

范涛极力反对,晋王此时脸色不悦,心中已经倾向陈方石计策。晋王沉吟道:

“陈相所言甚合寡人心意。范卿,别忘了,当年奉阳君之事,令寡人至今后悔不迭。魏贤若非不是百里燕,杀了岂不错失良机。”

“大王,无论魏贤是否是百里燕,他二人都是岐人,岐人不可不防呀。当年公叔相国有言,断不能留百里燕于世。如今魏贤之能远在百里燕之上,此时若是养虎,恐怕后患无穷。”

晋王得知咸国秘辛已经是西寰嫁到咸国的半年后,对此晋王始终耿耿于怀。

当初若非范涛设计拿奉阳君姜赫人头做交易,西寰也不能嫁给伪太子。此时再提灭口百里燕,晋王着实有些恼火。最终采纳了陈方石计策,火速命人前往咸国,打探魏贤底细。

百里燕(既魏贤)离开广信进入麟城属地不久,看中了一块五百亩无主荒地,即向麟城太守递上了名帖,出示赵逊授权的拓荒文书,将这五百亩土地承包在自己名下。又花费四百八十贯铜钱,从广信城买来十头两岁水牛,公母各五头,用于耕地。

水牛、耕牛在当下仍是战略物资,严禁出口国外,从国外也很难从买到耕牛。咸国战事频繁,天灾人祸不断,粮价每石最高时炒到了两千五百文钱,约合两点五贯铜钱,达到了正常粮价的两倍至两点五倍,水牛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

丰年一头水牛根据牛龄不同,大多在十贯至十五贯钱之间浮动,如今一头壮牛就要四十五贯钱,而铜钱贬值厉害,还不一定买得到,卖牛者更倾向于用银子交易,育龄期的母牛更贵,若非一口气买上十头,至少也要五百贯开外。

百里燕购得水牛同时,又从广信城招揽流民数十人,贫农三十户,共计两百余口,搬迁至荒地屯垦,每户补贴五贯铜钱用于安家。

每户每年只需缴纳两成的税负,一成的地租,农民可自留七成用于生活开销,最大程度减轻了佃户负担。

四月下旬,流民动手搭建棚户清理荒草,屯垦村初见雏形。百里燕又从广信、麟城购入鸡、鸭苗数千,猪五十头,用以养殖,开挖化粪池修建茅厕,收集人畜粪便沤肥。

五月上旬基本完成翻地,中旬开始下秧,时间比春耕晚了整整两月,只能收上一季水稻,入秋后气温回落,晚稻难以成熟,百里燕打算种些其他经济作物弥补春耕的损失。

五月下旬,屯田初具规模,百里燕再招农户三十户,募壮丁五十人,集中屯垦村壮丁一百人,开挖洼地池塘一处,用于蓄水灌溉,同时令人下河摸河蚌,养在池塘。

六月初三,将萧儿和刘灶接至屯垦村。晚上,百里燕住处遍地河蚌,萧儿不解问道:

“魏大哥屋里哪儿来这么多河蚌。”

“今晚大哥有事吩咐萧儿干,先过来帮忙。”

忙活了两月,百里燕刚腾出手来打算养珍珠。

自然界获取天然珍珠都是偶然,因此数量稀少而弥足珍贵,当下时人不解珍珠形成原理,只能以偶然方式获取珍珠,却不知珍珠也是可以人工种植。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