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人言可畏?”

高勋顿显迷茫,百里燕不清楚是自己表达有误,还是这个成语的内涵还不存在于时下,只见高勋紧锁眉头苦想许久。

“高某不才,还请贤弟指教。”

“指教二字愧不敢当,在下也是略知一二。”

“贤弟请说。”高勋放下筷子,听得认真。

“高兄可知《推商税》最为拥戴者何人。”

“商贾、百姓皆无利可图,为大王与权贵获利,拥戴者自是王公贵胄一干人等。”

“不然。”百里燕道,喝了口酒继续说:“商人敛财天经地义,世上也没人愿意干亏本的买卖。而百姓只能听天由命,无论价格贵贱,百姓只能购买商人财货,别无选择。

前番《农桑令》一举推高粮价,以至民怨沸腾,不法商贩借此囤积居奇抬高粮价,敛取不义之财,由此令百姓深恶痛绝。

如今民愤方平,家财万贯者无不是囤积居奇赚得盆满钵满,而百姓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倘若此时再向富商课以重税,百姓定然群起而攻之,但凡商贾富人有钱者,百姓皆敢于揭发私藏财货者,以泄私愤。

若是你我妄议《推商税》弊端,市井之言定然以为你我在替奸商摇旗呐喊鸣锣开道。届时众人公议,你我何以应对。”

“但《推商税》对百姓毫无益处可言,百姓何以拥戴新法。”高勋似乎仍然不解。

“高兄,天下百姓目不识丁者十之八九,明事理者十不足一,焉能各个与高兄这般深谋远虑料事在后。”

“贤弟是说,百姓之所以拥戴新政,实是为泄一己之私愤,而忘乎所以。”

“正是如此。”

是人,都有红眼病,当有别人腰缠万贯吃饱喝足,穿金戴银妻妾成群之际,你家徒四壁打着光棍,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你心理平衡吗,肯定不平衡,论谁心理都不平衡。

公孙岳推出《推商税》,便是给了心理不平衡的普罗大众一次泄愤的机会。但凡是商人,就没一个不偷税漏税转移财产的,被举报者多数都是实证。

全天下富裕阶层毕竟是少数,《推商税》就等于把富裕阶层推到了穷人阶层的对立面,鼓励穷人检举揭发私藏转移钱款的富裕阶层。即便你如实申报财产,但只要查,永远都能查出莫须有的名目。

当民愤处于亢奋的高点,价格变化没有引发实质生活窘迫时,老百姓自然拥戴新政,倘若高勋堂而皇之的指责公孙岳的《推商税》,结果只能是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甚至被暴民冲入家中殴打致死。

尤其是高勋时常去议贤馆论政,以他的性格,还不把《推商税》说的一无是处。

如此一来,无异于开罪拥戴新政的酸腐穷文人,而文人多数都是穷困潦倒却又能识几个字。时下真正懂经济的文人,怕是一万个人里都没有一个,跟他们谈经济,如同对牛弹琴。

百里燕说话之际,酒肆之内突然鼓噪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来了几个穷读书人,身着各色粗布直裾,点了几壶苦酒,半斤白切猪肉,围坐在酒肆中央说起话来,人还挺多,有七八人。

“诸位,都听说了吧,议贤馆申时开说,相国大人的得意门生恭首谦将主持说政,论辩《推商税》。”

“是嘛,这次可真是大快人心,那些个奸商不义之徒,压榨我等百姓是何等残酷,也该轮到他们吃点苦头。”

“对,前番奸商作祟民不聊生,奉阳君作乱便是这等不义之徒为了一己之私,祸害我们咸国。若非这等败类,咸国岂能向晋国称为下邦之国。”

“正是如此,奸商当道法令不明,依在下看,相国新推《推商税》正逢其时。”

说话者多半都在谈论《推商税》,无一例外都是新政的拥戴者,矛头也指向了富裕阶层。

正值百里燕细听之际,高勋几杯酒下肚,听闻丞相得意门生恭首谦要在议贤馆论道,他打了个酒嗝壮起胆子:

“魏贤弟,恭首谦申时要在议贤馆论道,你我前去一探究竟,看看他如何自圆其说。”

“高兄,恭首谦此人极善辞令,高兄贸然前去与之激辩,万一落得个下风,岂不被人耻笑。”

“诶,大丈夫顶天立地,败于下风何足道哉。走,你我速去,晚了便只能站着了,走吧。”

高勋催促着,全然不打算把自己的名声放在心上。百里燕虽然担心,但也打算一探究竟。

公孙岳能让恭首谦出面开讲论道,多半是在为即将实施的《推商税》做舆论准备。

封建社会的天下舆论主导权,一半掌握在君王和国家决策机构,另一半则在天下文人知识分子的口中,老百姓只是舆论哄骗下的良民。为了新法的名正言顺,就需要舆论的鼓噪和引导。

而恭首谦此人是公孙岳的得意门生,今年不过二十二岁,确是巧舌如簧极善诡辩。

百里燕三年前刚到陔陵,曾在议贤馆听过其对志国推行新历法的纵论,恭首谦当时抨击志国推行的历法是危害世间的歪理邪说,公开指责志国狼子野心,想取梁朝而代之而号令诸侯。

其最核心的论据是自古以来,历法都由中央王朝制定,从无任何诸侯王制定历法一说,志国擅自推行新历法,意在谋权篡位。

事实上志国正因为在推行了新历法,才有了连续三年的大丰收。当然,对于普遍缺乏科学常识的时人而言,可以归咎为天恩或者祭天感动上苍这等神明学说,但凡是普罗大众无知无解的“神奇”现象,只要是一张嘴,随便你怎么说。

志国推行的历法新书百里燕层托丁肃弄了一本,确实要比目前流行的梁国历法旧书更为精准。

不光记载了历法和农耕的作息周期,还有记载海潮和月球、太阳的位置关系,而负责编修新历的却是志国一个年仅二十五岁的文官上官太岳。

柜前结了酒水账,百里燕翻身上马,与骑着驴的高勋一同前往议贤馆。

不知道为什么,高勋总喜欢骑驴,百里燕不由问道:

“高兄,为何不向赵大人要一匹马,总是骑驴干什么。”

高勋一笑,顿时眉飞色舞说:

“咸国马匹不足,但是这驴子却不比马匹差,速度固然不比马匹,但驮力比之马匹高了三成,口粮却只需马匹八成。”

像是问道他得意之处,高勋夸夸其谈,很是精于此道。

百里燕恍然大悟,驴子的托力确实比同体形的马匹更大,吃的也更少。但是列国用驴子充当脚力的却不多,后勤主要还是靠人力推车和马拉车,驴拉车不是太多。

一方面是驴蹄较小,不容易钉蹄铁,跑着跑着驴踢就烂了。

二是来蹄铁眼下多为青铜,不耐用,给驴子钉蹄铁不划算,于是驴踢跑着跑着就会烂。

第三也是最现实的,老百姓用驴充当脚力牵磨,也作为猪牛羊之外,肉类主要来源。

尤其是内地只有一季稻米和小麦的诸侯,驴吃得少产肉多,力气大,非常适合“卸磨杀驴”废物利用。

一路前往议贤馆,大街小巷此时议论纷纷,一多半都是在说《推商税》。沿途许多地方都能见到公榜檄文,不时可见成群结队的书生正赶往议贤馆方向,多半是听说有大动静,想要一开眼界,亦或者一展身手。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