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现在单单把土地排除在固定资产外,这意味着《推商税》的矛头对准了所有有钱的富人,也包括百里燕自己在内。

眼下的官方汇率是一根寸金兑换十根寸银,一根寸银兑换一贯铜钱,一贯兑换一千文钱到一千两百文之间。

金银作为时下数量不多的贵金属,铜钱作为下钱,很难兑付金、银这等上钱。名义上一根寸银可兑一贯钱,实际情况较为困难。

尤以是老百姓,怕是一辈子也没见过银子。商贾作为推动市场的流通者,国内交易以铜钱为主,只有贿赂权贵和国外交易才用到金银,他们手中的金银当然不少,但铜钱依然要占货币存量的较大一块。

就当下百里燕的家产就有金铤一块,寸金五根,寸银七根,光这些就价八百多贯,加上铜钱几百贯,囤积的草药,总资产超过千贯,十足算得上小资。按这么划分,自己的钱都躺家里搁着,也要征存盈税,这他妈的跟抢劫有什么区别。

第七条如果说是赤裸裸的抢劫富人,第十三条干脆是不给就明抢。

但凡定期不按时向官府提交财产明细的个人,被举报属实者,加倍征缴存盈税,但凡恶意瞒报者,酌情可判处罚没抄家至杀头的不等重刑。

最要命的还在于《农桑令》推广期间造成富人阶级与穷人阶级的严重矛盾和对立,第十三条无疑是在怂恿老百姓以据报的名义报复富商。

资产这个东西谁能说得清界限,眼下连一根蜡烛都精贵的要命,点了半根还剩半根,这算资产还不算资产,埋在自家地下的钱,算不算资产,囤在仓库发霉的稻谷算不算资产。

就凭不靠谱的“自觉自愿”和“民意监督”,这第十三条新政无异于把富人赶尽杀绝。

最后是第二十一条,为防止商贾规避征缴存盈税,严禁以营商之名,将直系亲属全部带离咸国,有违者抄没家产,全家发配劳役。

衡量是否应缴存盈税的标准同样模棱两可,既没有科学的经济统计指标,也没有行业标准,其实当下也不可能有,只是笼统的以盈利率超过两成来衡量是否该征缴存盈税,而且是所有行业一刀切,统统以百分之二十盈利率衡量。

如此一来,公孙岳推行《推商税》的动机已经非常清楚,就是为了打击过去十年间利用新法《农桑令》弊端而谋取暴利的商人。

但如此无疑是搂草打兔子,要大鱼小虾一网尽,但凡所有暴利行业都囊括在内,甚至连肉贩头子也不例外。

当下由于生产力较低,各种物资的价格变化和利润率都普遍较高,现代社会百分之十的净利润就算得上中等偏上的盈利,百分之二十以上是高盈利行业。

时下盈利百分之十的行业遍地都是,甚至官方开设的榷市的盈利率都在百分之二三十以上,公孙岳激进暴走推进税法改革,无异于杀鸡取卵。

几乎除了酒肆、摊贩、驿馆、书院此类纯粹以流量盈利的营生外,甚至连Ji院的**也得上存盈税。

据说Ji院里头牌姑娘过一夜,少的得几百文一两贯,多的要一两根寸银,有甚者过一夜得一根寸金,如此算来,身价五百贯以上的头牌女子数量不在少数。

檄文通读一番,百里燕冷汗直冒脊背发凉,现场绝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平头老百姓,甚至是赤贫的农民,公孙岳推行的新政《推商税》的拥护者,几乎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阶级,《推商税》无疑是在煽动他们检举揭发有钱人。

“高兄,此事你以为如何。”

百里燕问道高勋,高勋神色凝重:

“不妙,大大不妙,若安丞相之意,将五百贯以上者统统纳入存盈税之内,那五百贯以下者多半藏有私财,怕是众多家财三百贯者皆要伏法,实乃大大不妙啊。”

二人说话之际,菜市口一片叫好,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都是在歌功颂德咸王和丞相公孙岳的功绩,可他们哪里知道,看不见的风暴正在酝酿当中。

一旦新法推行,势必引发全国金融动荡,对老百姓的冲击也只是时间问题。

菜市口人越聚越多,百里燕骑上马说道:

“高兄,此地人多耳杂,今日我做东,我等先去找个酒肆喝两壶,此事边喝连聊如何。”

“也罢,赵大人正在活动,一时半刻也难回府。”

高勋叹了口气,随着百里燕去找酒肆。

赵逊受封上大夫以来,除了恩赐的两百亩食邑外,几乎没什么产业,不像其他王公贵胄士大夫,利用特权和渠道以养士的名义,豢养大量商贾为其牟利。

赵逊只因情报需求,令丁肃以营商为名到处活动,这些年也是攒了不少家资,《推商税》一旦实施,丁肃怕是也难逃征税。

而其他王公贵胄士大夫为了规避新政的冲击,一定与咸王、公孙岳暗中达成了妥协,此番新政将他们全部排除在外,自然也包括他们以养士名义豢养的商贾。

而赵逊就不同了,丁肃与他只是前任上下级关系,赵逊在朝中也无根基,由于江东一战,朝中又与鼎炀侯朝不和睦,他并不敢明目张胆的将丁肃纳入幕府。于是这丁肃一直是独立门户,赵逊出宫先去找他,也是向他问计。

赵逊只是个武官,对经济一窍不通,而新政是内朝内阁推出的政令,他虽然在朝,却非内阁,他也说不上话。

一路骑马游走,新政的消息已经散开,不少底层的百姓拍手称快,有些人已经按耐不住的到处宣扬。

城西绝大多数是贫民居所,酒肆相较城东的豪华楼阁,城西的酒肆很是寒酸,仅仅是木板和泥墙搭起的屋舍,屋顶铺着木板,然后盖上草棚,连瓦片也没一块。

赵逊门下的门客每月收入颇微,高勋收入有限,没有百里燕这等可以自谋生路的手艺,吃酒的机会很少,多数也都是来城西廉价的酒肆吃上两碗。

勒住马缰,二人停在一家名为津醉坊的酒肆外,百里燕看着酒肆的门匾说道:

“高兄,就此处酒肆如何。”

“津醉坊?莫不是城东津醉坊的分家铺子。”

“正是,是今年年初城西新开的酒肆,酒虽不如城东津醉坊,却比城西其他酒肆更为过瘾,听说还有那兑了水的白酒。”

百里燕自己其实也制酒,但主要用来蒸馏酒精用以消毒,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轻易拿出来贩售。

时下酿酒多数用的都是粮食,酒曲是官府严格控制的物资,酒坊若要酿酒,需要向官方购买酒曲酿造,然后才能销售。因此酒肆的利润其实并不高,多被官方给盘剥。

时下法律较为粗陋不健全,百里燕的认知要比当下人高出两千多年,在他看来是漏洞百出。

按律,未经许可销售粮食酿制的私酒是违法行为,可以罚款。对酒的定义也很狭窄,只规私定了私贩三种酒才能罚款,苦酒、黄酒、米酒,这三种酒因消耗粮食,因此受到一定控制。

但是咸国地处亚热带,时令水果水果非常丰富,许多的酒坊粮食酿酒占到六成,对酒曲的依赖并不高,贫民酒肆多半都是自酿果酒,以此规避官方的酒曲税,而果酒税率只有粮食酿酒的一半,因此酒肆的盈利大头多半是果酒和肉食。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