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本将准你除役。只是你是岐人,眼下歧国国事日衰,你若回到歧国效力,怕也难得重用,不知阁下日后有何打算。”
“在下通晓些医术,想找个清闲之地开个医馆户口,无心国事,也不曾想过为国效力。”
“既如此,你为何不随本将回陔陵安家,在陔陵开设医馆,本将也能照顾一二。”
“这个……”
百里燕心中犯难,赵逊让自己去陔陵安家,无非还是想让自己替他出谋划策,真要是赵逊罩着,倒也没什么问题。这兵荒马乱的,到哪里混生计也不安全,回歧国是天方夜谭,百里律已经继位,自然是忌惮自己,留在咸国不失为一条生路。
只是西寰公主若是嫁到咸国,万一哪天撞见自己怎么办。或还是说可能性很小,自己来个死不认账,她也不能奈我何。
想到这里,百里燕道:
“那在下恭敬不如从命了。”
“如此甚好。”此时赵逊话锋一转:“两国停战修好,阁下应该知道了吧。”
“方才姚盛将军已经告知在下,只是常言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下无意国政,也无此心力,还望将军海涵。。”
“既如此,不谈也罢。阁下回去准备一下,待明日签下修好盟书,我军便要撤回肥城修整,而后阁下便随本将还都安家。”
“谢将军。“百里燕深施一礼,接着又说:”只是在下尚有一事还请将军通融。”
“阁下但说无妨。”
“在下好友萧,本为庶民,因强征而来,今年方才十五,停战后本该返乡,但眼下咸国兵力不济,怕是强留军中,在下希望将军通融一二,以免其戍边之苦。”
“他?”赵逊顿了顿,若有所思后说:“好吧,你二人一起除役便是。”
“谢将军。”
百里燕深施一礼,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萧正值发育,呆在军营早晚要露出破绽,到时候是要杀头的。也许零星还有其他女子为何吃饱饭冒名充军,多半不是死在了阵前,将来一旦被抓出来,必是要杀头或是充入妓营。
翌日,晋军以韩合、王硕、奉阳君为代表,咸军方面以丞相公孙岳、鼎炀侯张隽,镇东大将军赵逊为代表,在杜阳城西门外摆下桌案,双方将士列阵以待,共同见证两国停战言和,修好联姻的盟约。
原本是侵略的一方,转眼成了亲家,而受害的一方,也成了“上门女婿”,竖起一个好大的“牌坊”。
待到双方六人各自签字,盖下印信,最后还要交换国书,由各方带回,交由国主,也就是各自王上盖上国印玉玺,并最后交还对方,由此国书正式生效。
双方缔约期间,咸军撤回肥城,并移交公子姒昌,晋军暂驻杜阳,默许咸军一支三千人骑兵,进入晋国境内,劫走奉阳君。待国书正式生效,晋军将按约撤至合池以东。
至此,晋军占有咸国江东近五分之三的土地和百分之五十三的城池人口,剩下仍归咸国所有。
尽管晋国未能达成既定占领江东全土的战略目标,但至少收获极大。
相比晋国,死伤了十多万人马的咸国,最后还割让了土地,签下不平等条约,在百里燕看来,如此与丧权辱国一般,至多是联姻这块遮羞布多了几个虚名而已。
停战协议一经签订,咸国武将的脸色铁青,散场之际韩合叫住了赵逊:
“赵将军,且慢。”
韩合上前略施一礼,很是客气,赵逊还了一礼,目中浅有怒火与愤怒,他冷冷说道:
“韩将军有何指教。”
“老夫听闻将军麾下有一校军郎魏贤,不知将军能否代为引荐呐。”
韩合此言令赵逊心生警惕,韩合哪里是要见魏贤,分明是暗藏杀机,只怕是韩合见了魏贤,利诱不成反施手段暗害魏贤。
“韩将军,两军尚未退兵,此事改日再谈吧,告辞!”
赵逊没有正面应承,拱了拱手,借故转身离去。韩合却也知道,赵逊不想就此暴露魏贤被他知道。
待咸军回营,韩合回到城中,少顷后王硕从咸军营中折返回城:
“王硕将军,世子可好。”
“殿下安好,伤已痊愈,并无异样。”
“嗯,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
韩合捻了捻长髯若有所思,王硕接着又道:
“韩老将军,魏贤之事老将军准备如何向大王禀报。”
“老夫也正在考虑。赵逊此人极为警惕,他不曾答应老夫引荐魏贤,亦是担心老夫加害魏贤。只是此子一日不除,老夫心里便是惴惴不安。
咸国虽已拜入我国下邦,却雄心不死,难说将来会成心腹大患。”
“末将倒是以为,大王令西寰公主入阁咸国乃是一步好棋。”
“哦,何以见得。”
“老将军常年身处北地,对朝内之事并不熟稔。西寰公主自幼拜于公叔阔门下,工于心计。若是西寰公主入阁咸国为太子正妃,咸国数十年后便是我晋国附国,只需待以时日,咸国便荡然无存。”
“那咸国可知此事?”
“即便知晓,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咸国君臣难悉真情。”
王硕与西寰公主相熟,王硕之女王蕊更是与西寰是打小的玩伴。王蕊缺心少肺,西寰多次透过王蕊旁敲侧击了解百里燕日常起居,这些事王硕都知情。
晋王令西寰入阁咸国,下嫁年仅十岁的咸国太子,其用意已经昭然若揭。
两军签下停战修好盟约的四天后,咸军陆续撤离杜阳城,前往肥城修整。
与此同时奉阳君得到咸王大赦诏书,率领护兵五百,继续回到已被晋军占领的封地,安享下半生的荣华富贵。
不曾想才过两日,咸军大都督陆敬率领两千骑兵奔袭拦截,将奉阳君擒拿活捉,秘密押回咸国等待发落,随行五百余人一个不留,全部灭口。
至此,这场战争终于划上最后的句号。
咸军撤回肥城后,晋军送来晋王玉玺加盖的停战修好盟书,晋军履约撤出杜阳,率军撤往合池以东,咸军派出两万人马,由大都督陆敬率领屯驻杜阳城,以备战事。
鼎炀侯张隽、赵逊等“有功”之人,即日起班师回朝,百里燕(既魏贤)和萧儿除去军籍,随同赵逊一起返回陔陵。
过江后途径萧的家乡,百里燕本意送她返乡,待到村里才知萧的母亲和弟弟为逃避赋税劳役,已经去逃难,不知下落。无奈之下,只得带她一同前往咸都陔陵安家。
大军班师回朝当日,赵逊入朝觐见咸王,因坚守尹秧城有功,授上大夫爵,却只字未提肥城一事,显然鼎炀侯在军功簿上全然抹去了这一笔,赵逊也未在提此事。
反倒是鼎炀侯张隽居功甚伟,他已是侯爵,三公之外封无可封,咸王再赐他食邑五千户,封地一处,以示嘉奖。
至于晋国,韩合因姒昌被俘,延误战机未能一举吞并江东,辱没晋王圣明,回朝后饱受朝野内外朝指责,晋王念其有功于晋国,为平息外朝舆论压力,平衡内外朝党争,晋王削去韩合兵权,入朝充任大司马,顶替因相国公叔阔死后,大司马一职。
王硕因出征有功,晋王授其上大夫,保留北军司马使之职,继续兼任平汤城城府司马,并下王诏,册封王硕之女王蕊为太子侧妃,择吉日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