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如果是其他人看见了,还以为什么仙术。但偏偏让百里燕撞上,明摆着插进地下的铜管是一根引流管,将地下的沼气亦或者渗漏的天然气引出地面,只要点燃就能升火。

“真他妈的见鬼,居然还用上了天然气!”

百里燕相信,韩合肯定不知道天然气为何物,但是林子地下能产生火的奇景,通过当地民众口中便能得知一二。如果是这样,韩合总不至于想把整个地下的天然气给点炸了?

油气田的面积极广,少则几十平方公里,多则几百平方公里,这要是把地下给点炸了,无疑是可以一劳永逸的歼灭咸军,但实际情况不那么简单,只是韩合的异想天开。

天然气深埋地下,即便有浅层天然气,这些天然气也是存在于庞大地下深处的裂隙、地缝和土壤中,受到压力而埋在地下,亦或者缓缓释放,要想整个点燃那是不可能的。

燃烧气体只可能在出气口附近发生爆燃,而不可能把地下整个炸开,因为空气很难进入地下几百几千米的深处。

当地这条河能改变流动方向,恐怕也是因为地下气体巨大的压力,导致地质结构隆起而改变了高低落差,而这种地理现象,因为认知的局限性和知识匮乏,让当地人感到是某种超自然现象。

晋军升火煮透了米粥,随即又用一块湿布,用火钳夹住堵在了锅下的铜管上,火焰随之熄灭。

“看来晋军已经摸到了敲门,还知道杜绝氧气。”百里燕心中暗道。

但晋军显然是不可能知道氧气是助燃气体这个道理,想是当地百姓常年生产劳作,发现了这个现象,晋军占领杜阳后,又被晋军所知。

可韩合既然异想天开的要炸咸军,除非咸军所在的地下就有天然气,而且还不能殃及杜阳城,这意味着杜阳城的地下是没有天然气的,他韩合就吃的这么准?既然要炸咸军,韩合又为什么费劲的在河边挖掘那个大坑呢。

大坑显然是用来灌水的,否则不会挖在河边,或许韩合根本不知道“爆炸”为何物,而是另有他用。

想到这里,百里燕(既魏贤)缓缓向后退却,回到赵光、瓮二人身边,问道:

“你等可知此地无需木柴、碳石,可直接由地下取火。”

“这怎可能!”

赵光一惊,瓮也否定了:

“从未曾听说。”

二人都表示没听说地面可以直接升火的现象,这不不禁让百里燕想到,恐怕咸军也不知道这个情况。

咸军大多数是从咸国本土渡江而来,本地人几乎没有。想到这里,百里燕决意,天黑之后去那边的大坑看看,到底坑里面是什么情况。

点燃天然气显然不现实,韩合也不该知道“爆炸”这种现象,引燃天然气爆炸,他更不可能知道,那么只能是另有别的目的。

也许是远离前线的缘故,当地晋军的戒备甚少,伏在森林外围,几乎看不到几个哨兵,以至于百里燕三人缓缓匍匐绕过树林,两千晋军都未能发现异常。同时地面上大量马蹄印,也证实了晋军骑兵确实来过此地。

黄昏之际,晋军还在修整,东南河段大坑附近只有零星几个晋军把手,百里燕距离坑边也就四百多米,伏在蒿草从中都能看见那个奇大无比的大坑,直径达到了惊人地步。

这也难怪韩合要调动骑兵出动,就因为需要极大的人力挖掘土方轮流作业,然后运出,周围停摆的两百多辆被泥侵透的大车显然是用来装运土方,然后运到更远处倾倒。

天色渐黑,地面传来急促的震动,抬头看去西北,隐隐可见是晋军大队骑兵再次赶到。他的心头顿时一紧,必须加快动作,否则晋军骑兵一到,今天自己就回不去了。

借助黄昏的掩护,百里燕加快匍匐速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绕过正在闲聊的哨兵爬到坑边,这低头往下一看,愣是又吃一惊。

坑下居然是个向下的大洞,洞内竖着火把,隐隐能够听到人说话,坑边有个向下盘旋的木质楼梯,楼梯依稀可见还有车辆的痕迹,这意味着晋军消失的档马车,一定被用此处的挖掘工程上,楼梯一直通道洞底部,以方便人员上下。

竖洞的深度少说有三十米,十层楼的高度,竖洞的上半部分,也就是地表挖掘的这部分是人工挖掘的,而下面是天然溶洞。这意味着地表没有开挖之前,就该有个入口,晋军发现下面别有洞天之后,决定加以利用。

“难道这个溶洞,是一直向东的?!”

百里燕自己都吃了一惊,如果这个天然溶洞是一直向东的,不排除就能通向咸军现在大营的所在位置,可韩合怎么知道的,除非这是个双头洞,往南还有一个出口。

要不然以现在的技术手段,如何能知道一定会通道咸军大营附近。

韩合调来三万骑兵,怕是为了加速溶洞内部的挖掘作业,拓宽溶洞空间,以便于行兵。

诸如这等巨大的地下溶洞体系,在喀斯特地貌当中并不少见,地球上最深的地下溶洞长度有上千公里,别说是走人,就是开航母都足够。不排除眼下这个溶洞就是可以走人行车的溶洞。韩合调集骑兵晚上挖掘作业,恐怕就是为了拓宽洞穴。

此时百里燕非常想下去一探究竟,但时间已经来不及,晋军骑兵陆续赶到树林,与林中晋军说了些什么,三万骑兵全部下马,其中五千多人正奔洞口而来,看来是轮番作业,以避免过于疲劳。

同时两万五千多人留在地面,既能随时应付突发情况,也能轮番修整。

“韩合不愧是宿将,竟如此这般周详,此番看来麻烦了。”

心中暗叹,百里燕加速爬向赵光、翁二人。

“阁下,坑中情况如何!”赵光焦急问道。

“情况不妙,赶紧先走,此事需要急报赵将军。”

“那好!”

三人迅速撤离,待离开洞口二里地,三人立身而起加速离开,回到咸军大营,已经是凌晨丑时一刻。

百里燕白日未归,令赵逊心中不安,担心是否是出事,一直踱在帐中来回的走着,此时帐外亲兵突然来报:

“启禀赵将军,魏贤与赵光、瓮二人回营了。”

赵逊闻讯,脸上愁容顿消:

“快,带来帐中。”

“诺!”

亲兵退出不久,百里燕三人入账:

“见过赵将军!”

百里燕三人抬手略施一礼,赵逊忙问道:

“阁下免礼,阁下为何直到现在归营。”

“回赵将军,我与赵光、瓮三人昨日夜探晋军大营,因发现晋军三万骑兵不在营中,遂儿去了杜阳以东河畔。”

“杜阳以东,晋军在那里作甚。”赵逊不解问,额前浮起一丝愁云。

百里燕将昨夜探营的种种情况,与今天在河边发现的溶洞详细道出:

“赵将军,此洞怕是直通我军大营附近,亦或者就在我军脚下,若是晋军借以偷营,或者引河水灌我大营地下,我军大营必然在一夜间崩塌。”

“你是说,晋军想用水攻!”

“不无此种可能。若是我军地下有洞穴,以河水灌入洞中,水势定然冲击洞中泥土,一日也许不见效果,但倘若是几日十几日,怕是我军也难以发现。届时天塌地陷,我军虽不至于全军覆没,怕也是遭到灭顶之灾。”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