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随行的两个细作,一个叫赵光,一个连姓都没有,叫“瓮”,想必家里应该是做陶器的,瓮做的最好,所以就取了这么个名字。二人年纪都很大,少说四十出头,头发已经有些花白。

“赵将军,此去也许一夜,也许两夜。若是在下明日此时未能归来,将军当另行计议,以免误了战机。”

“本将明白。”话音落下,赵逊看向赵光说:“赵光,此行皆依魏贤之计行事,务必保护好魏贤,不得有任何闪失。”

“属下遵命!”赵光一礼肃拜,回答的很是坚定。

随后百里燕随同赵光、翁二人接着黄昏的掩护,悄然向北而去,最后渐渐消失在赵逊的视野中。

三人走的并不快,一直向北走了两里地,这时天也已经黑了,这时百里燕突然停下:

“赵光、翁,我等先在此歇息,待到戌时我等再行探营。”

赵光不解问道:

“此时天色已黑,阁下为何不趁早行动。若是晚了,拖到天亮,怕是被晋军察觉。”

“眼下两军皆有细作趁夜活动,上半夜定是活动猖獗,你我三人一起行动,万一被晋军细作、斥候发现,便是功亏一篑。”

两军交战,各自都派了不少斥候、细作活动,甚至有冒充敌方兵士探入营中的情况,下半夜是人的生理低潮。哪怕是连续了几十年夜猫子,生理机能在晚上依然比白天的抗性更低,视觉和感知能力也就最低。

而上半夜正好相反,所以上半夜出动的风险,比下半夜更高。其次百里燕发现,军队中夜盲症的情况较为普遍,主要还是营养不良造成的结果。上半夜月光比下半夜亮,被发现的概率也就高的多。

打定主意,三人披着草衣趴在地上,一边啃着光饼,一边观察附近情况。约莫半个时辰后,东南一百多步地方发现一个黑影,这个家伙由东而来,基本可以肯定就是晋军细作。此前若是贸然出动,怕是这个点上已经相遇。

看到这里,百里燕悄声说道:

“赵光,你可看见。”

“看见,像是晋军细作。”

“正是,我等开始慢慢向晋军大营爬动,不要起身。”

赵光不解了:

“阁下,此地距离晋军大营少说三里,爬要爬到何时。”

“爬到后半夜,便可开始行动。走吧!”

“遵令!”

借助夜色和草衣掩护,三人缓慢爬行在野草灌木之中,丝毫不觉是三个人爬在地上移动。待到月至中天之际,三人立身而起迅速移动,晋军东北大营已清晰可见。

远远看去,杜阳城外晋军东北大营一切如常,虽然隔着两百多步,营中的火光依然清晰可见,但这个距离上依然很难搞清晋军大营内部情况,此时百里燕心想,若要是能有个望远镜该多好。

只是百里燕也担心,一旦望远镜的技术扩散,又将是灾难性后果。

持续观察了半刻,待晋军营外巡哨队过去,百里燕三人弓着腰,披着草衣放低姿态,迅速接近晋军大营,接近至八十步速度放缓,每走三步停一下观察,不作连续急进运动,接近至三十步内,悉数趴在地上匍匐前进。

晋军东北大营戒备森严,透过木栅可见营内人员来往频繁,不过因为分兵缘故,大营的规模不是很大。仔细观察片刻,沿着木栅爬了百十多米停下,继续观察情况,可见营中秩序井然,丝毫看不出到底是韩合中军本部人马,还是其他各营人马。

尽管去年在韩合营中呆有一段时间,但也不是所有兵士都脸熟,难以通过认脸找出韩合的中军大营。不过营中一个情况倒是令人费解,晋军的东北大营没发现骑兵踪迹。

按说晋军有三万多骑兵,总不可能安置在城内吧,不在东北大营,那就在东南大营。可如此一来东南大营的晋军不就太多了嘛?

晋军眼下有小九万人,撇开三万骑兵,杜阳城内有两万步军,那么另外四万步军按理说应该是东北、东南大营各一半。如今东北大营未见大量马匹,这意味着东北大营少说有三万步军,而东南大营该是三万骑兵和一万步军。

难道韩合集中骑兵主力置于东南大营,他的中军帐也在那里不成?

想到这里,百里燕再爬了两百米,这时他忽然发现似乎少了什么:

“怪了,难道韩合就不怕咸军的骑兵偷营?”

不是其他,晋军东北大营竟没有档马车和阻挡骑兵攻击的其他器械。

前番说过,当下对付骑兵的手段非常成熟,档马车是跟随步兵移动的机动车辆,可配合步军用于阻挡骑兵。即便是扎营,档马车也该是设置要害之处,防御敌方骑兵。尤其是眼下双方大军已经对峙,就更应该设置档马车。

东北观察许久,只零星看见些档马车,难道是晋军档马车已经没了?想到这里,百里燕悄声问道赵光:

“赵光,晋军档马车有多少。”

“按制,每一万人配属档马车五百辆,晋军少说该有三千多辆,加上辎重车辆,五六千该有。”

“这么多。”

百里燕不禁吃了一惊。这么多车辆不可能全都损失,况且说,韩合在骇穗是全身而退,即便肥城一战损失大量粮秣军资,但不至于把随军的东西丢了吧。

这么多车辆,占地面积极大,不可能放在杜阳城内,那是放在了东南大营不成?似乎也不太可能。如果在东南大营,这么多车,依然规模庞大,赵逊昨晚派人探营,不可能不发现异常。百里燕甚至可以断定,东南大营也没有多少档马车。

如果东南大营也没有档马车,那这么多车辆去了哪里呢?

想到这里,百里燕不禁胸口一坠,想到韩合定有后手。

为佐证自己的想法,百里燕开始向东南大营爬去。路过东门之际,却是发现杜阳城东门是开着的,隔着几百米可见城中竖着一杆大旗,但是旗杆明显矮了一大截。

杜阳城是城塞,城墙高度不过四五米,甚至还没有,如果用正常旗杆,城外高台能看到,但如果旗杆砍掉一大截,那么城外高台怕是看不见了。如此一来,鼎炀侯目视看不见城中帅旗和帅帐,但是细作回去禀报,弄得不好鼎炀侯反而更加坚信韩合中军就在城内。

此时百里燕(既魏贤)寒意阵阵,脊背也是冷的,韩合不愧是宿将之名,想当初九里坡一战,自己就不该将瘴气一事告知王硕,魏旦和他的六万大军也不会全军覆没。自己落到今天这般田地,也许是在赎罪吧。

心中思绪乱飞,百里燕继续向晋军东南大营爬去,途中不时发现晋军夜巡队和小股骑兵哨骑来往,显然东门通向城外两处大营的间隙异常紧要,巡逻密度增加了三倍,这也让百里燕想到,东门也许是晋军的一个弱点,但怎么利用呢?

悄然间爬到东南大营,情况与东北大营如出一辙,没有发现档马车,也没有发现大量马匹,这意味着晋军的三万骑兵不在杜阳,而在其他地方。

百里燕震惊之余问道赵光:

“赵光,昨日谁来探营?”

“莫千、关树、番、钱清等十二人,怎么了?”

“他们未曾发现晋军骑兵不再营内?”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