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此战术类似于当年汉朝的李陵以五千弓弩手,以辎重车辆为屏障,防御匈奴数万骑兵,随后反把匈奴杀得人仰马翻。

加上时下骑兵主要战术还是突击冲锋,连匈奴都不如,在视野良好的情况下,能轻易发现大规模骑兵,加之还有斥候,完全有时间给步兵组织防线。

因此没有骑射技术,让眼下的骑兵对付有准备、有组织的阵战步兵非常麻烦。

当然,如果正面野战,双方步兵攻杀,脱离了防御圈和组织化,骑兵对步兵的碾压是毫无悬念的,亦或者骑兵具有绝对数量优势,可以靠硬刚冲垮敌阵也行,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敌军阵形防守严密,自己也损失惨重,这就是轻骑兵没有弓骑兵的劣势。

同时集群骑兵欺负兵种单一,尤其是持剑,没有弓弩或长兵器掩护的步兵,几乎可以吊打。

姒昌传令军队就地隐蔽待战的同时,赵逊所率咸军一刻不停加紧赶路,不过每天扎营的时间很早,基本上不等见天黑,赵逊就赶紧扎营。

扎营也很讲究,先让随行车辆就地围成圈,然后弓弩手待命,其他人等人扎营,最后再把挡马车收回大营,今天也不例外。

安顿扎营之后,也不急着埋灶做饭,而是等天黑,等天黑之后开始紧锣密鼓的埋锅造饭的同时,让各营将领根据事前商定方案,开始有计划有顺序的倒插长枪、竹刺、木刺桩,等着晋军骑兵突袭。

之所以料定晋军今晚突袭,就因为大军是昨晚之后离开的尹秧城,晋军的斥候哨探一定也在附近,自己率军从昨晚上一直走到今天天黑,一路长途奔袭没合眼,一定是累的不行。

要是等明天,大军下午就能与肥城咸军汇合,因此今天白天没动手,是惧怕咸军的防御阵形,而且晋军骑兵不会太多,都等着晚上劫营。

于是咸军扎下大营坐等天黑不久,咸军一边埋锅造饭,一边暗中布插拒马枪。

这拒马枪插的得有讲究,第一不能插在营寨的外围,要不然就给发现了。第二不能扎的显眼,所以得昏暗之下偷偷摸摸的干。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对骑兵的杀伤效果,这就是“拒马枪阵”。

拒马枪必须按规律、按顺序,有序的排列成有利于杀伤骑兵,还得有利于自己步兵运动歼敌的排列阵形,同时骑兵冲入拒马枪阵后不能给敌骑兵退走折返的机会,这些都是关键因素。

如果不能一口气令晋军骑兵完全陷入拒马枪阵之中,就有可能溜走。

时至夜间亥时刚过,咸军遍插长枪,待伙营熄火,咸军一如既往扎营“歇息”,晋军斥候丝毫没有察觉咸军昏暗中异常。

由于赵逊天黑前下令所有火把、篝火减半使用,导致不光营内视线不佳,自己人吃饭都能撞一块儿,营门外隔着老远就更看不见大营深处到底是在干什么,恰逢又碰上埋锅造饭,这晋军斥候压根就没发现,死亡陷阱已经张开了血盆大口,正等着晋军骑兵一头扎进来。

时间在寂静中过的飞快,眨眼到了亥时四刻,空气中隐隐飘着股躁动的气息,甚至已经能够嗅到一丝残酷的杀机。

姒昌率领晋军骑兵跃出埋伏地点,借着月光的银辉迅速展开劫营队形。

通常情况下,劫营骑兵分为几个冲击波,而不是一窝蜂的围殴,第一波人最少,负责使用套索和绳钩,将营寨的拒马、木栅和阻挡物用马拉走,打开攻击通道。

第二波是冲锋波,利用奇袭的突然性,率先打击毫无准备的营中步兵,从大营的一头径直杀出大营另一头。随后是第三波,也是最具杀伤力的杀伤波。

此时敌方大营扛住第二破突袭,各兵种开始结阵,人员密集,这个当口上第三波劫营骑杀到,对人员的杀伤最大,不等对方站稳,骑兵前赴后继一扫而过。

第四波紧接着第三波展开,杀人不是主要目的,放火破坏才是,骑兵也多半都是一手持枪,一手举火,为了方便放火,攻击速度有所减慢,因此要紧随第三波骑兵之后发起攻击,如此可前后照应,不至于被敌方步兵所截断。

此时姒昌摆开队形,一、二、三、四,四个梯次波准备就绪。

“魏涵将军,此时可否进击!”

“咸军已睡,可以劫营。”

“好,传本世子军令,全军进攻!!”

“诺!”

姒昌长枪一横,魏涵一声令下,一万骑兵进入攻击状态,先锋第一波数百骑全力杀出,待至咸军营前掀翻木栅拒马,第二波紧随其后,沿着打开的缺口杀入咸军营中,

此时赵逊坚守中军,闻讯晋军劫营,他走出帐外:

“传本将军令,各军各营,擅动者杀无赦。”

“诺!”

姚盛得令,迅速传达至各军、各营,各营自守营寨,眼看着晋军骑兵大举攻入营中。

此时晋军第二波骑兵杀之北营,势头正盛,仅仅遭遇咸军微弱抵抗,便迅速向咸军中军帐所在突击。赵逊洞若观火,再次令道:

“传令北营,撤退至南营大军身后五十步结阵!”

“诺!”

姚盛得令,骑马直奔北营,随后北营大举后撤,如同散兵游勇。

此时北营已经大乱,晋军骑兵冲杀出北营开始分兵杀向各处大营,与此同时姒昌所率第三波攻击正在酝酿:

“魏涵将军,本世子可否出击!”

“因待我军骑兵杀至咸军中军外,我第三波骑兵方可出击。”

“这是为何?”

“中军乃敌军主将、精锐所在,倘若敌军有诈,亦或是集中精锐抵御我军进击,其定于中军设伏,故只有中军突击顺利,我军方可继续突击!”

正常情况下扎营,行军方向前军是先锋营,既眼下的北营,而南营是后卫辎重营地,东营、西营是侧位营。

由于南营以辎重为主,车马货物众多,骑兵如果突击南营,很容易被杂物阻挡无法突击,因此不适合作为骑兵首选突击目标,通常都是先袭击先锋,或者东西侧营,南营作为最后的纵火目标加以消灭,甚至完全可劫掠占为己有。

而中军做为将帅所在,亦是精锐所在,如若有设伏,定是中军之内。

魏涵让姒昌等着攻破中军,再发动第三波、第四波攻击,便是为防止咸军集中主力攻击自己骑兵。同时倘若中军被突破,敌军的士气和阵脚也会瓦解。

魏涵知道此道理,赵逊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北营人马撤至南营后五十步,其实也就等于逃出了南营,在南营外结防御阵形,等着第二波晋军漏网之鱼从南营杀出。

就在晋军骑兵攻杀至中军不久,赵逊令人佯装抵抗,片刻后继续佯装诈败,分兵撤往南营。

此时中军突破,东、西两营混战,姒昌见机成熟,再次令道:

“传我军令,给我杀!”

“诺!”

杀声再起,第三波骑兵去势汹涌,第四波举火紧随其后,此时赵逊撤至南营,南营遍地皆是拒马枪,营地周围以大车围城口袋形,一旦晋军骑兵扎入营中,赵逊令钩镰戟兵迂回至出口,从背后掩杀晋军骑兵。

同时派出两支四千人步军,携带拒马桩、竹枪刺这类移动定防御拒马枪,迂回至西营、东营,准备合围兜住杀入营中的第三、第四波晋军骑兵,切断退路。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