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可如此,围困肥城咸军并不受本将军节制,若非驰援鼎炀侯,此部咸军绝不会后撤。”

“将军可在歼灭晋军骑兵之后,令人诈谎围城咸军,围困肥城咸军在救粮与救鼎炀侯之间,必然先来救尹秧城。

鼎炀侯随军粮草眼下尚够十日支用,而围困肥城大军粮草则由尹秧直接运补,存粮不过五日,倘若不救尹秧城,这部咸军数日后何以为继。”

“妙,妙!”赵逊大赞:“如此便能占夺肥城之粮,以解我军燃眉之急。”

“正是如此。眼下韩合十多万人马被拖于数日之外的骇穗,即便肥城有失,韩合亦来不及驰援。我军正可利用肥城修整,而后再去驰援鼎炀侯。”

与赵逊说定,为了平抑众将领意见,赵逊依然按时发兵肥城,但是要等晚上出发,以便准备对付骑兵的工具。

此去肥城少说两天多路程,中间不免要宿营,一旦宿营,就有可能遭遇骑兵偷营。韩合眼下是十一万大军包围鼎炀侯,不可能抽调太多的人马偷袭赵逊,且骑兵相较于步兵战斗力本就很强,即便是步兵骑马,也比单纯的步兵占有机动力又是,因此不需要太多。

两万五千步兵晚上被成千上万骑兵在睡梦当中偷营,那简直就是噩梦。为此需要准备充分,给偷营的晋军骑兵以沉重打击,不说完全消灭吧,至少让你损失惨重。

于是当天傍晚,尹秧城辎重营调出库存长枪,数量足足可以装备五万人之多,所有长枪都被调空,随同大军前往肥城。百里燕与钟衡负责率领八千多人负责镇守尹秧城,以防不测。

就在赵逊起兵离开不久,不明真相的钟衡城楼上问道百里燕(既魏贤):

“校军郎,你可知赵将军调用众多长枪作何用?”

“钟衡将军以为呢?”

“本将不知才问你,何故又反问本将。”

“那将军可知拒马做何用。”

“自然是拒战马与营门之外,何故多次一问。”

“既如此,赵将军调用众多长枪,便是做拒马之用。”

“可如此,岂非太多。”

“那就拭目以待吧!”

话音落下,百里燕负手而去,只留下依然不知道为什么的钟衡还在纳闷儿。

拒马这东西早期就是削尖了的原木或竹签、木签架设在大营门口,防止敌军步兵、骑兵冲击营门,由于是摆明着的障碍,所以很容易被存心要偷营的人下手搬走。

比如用套索,套住拉走,用绳钩勾住拉走,等等等……

此番晋军偷营的骑兵数量不会太多,但是劫营之前肯定要弄走破坏大营的防御设施,所以百里燕给赵逊出了个注意,把长枪以四十到三十五度的角度,插进土里一半长度,天黑之后插进大营的各处,然后拉绊马索,当天晚上少点灯火。

如此晋军要是趁夜色偷营,眼前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这要是上万的搞集团冲锋,还是往大营里冲,那就是他们活该大霉。

除了五万根长枪,尹秧城内所有竹竿、拒马、原木一概削尖运走,所有兵士一律改用钩镰戟,这样又能替换出近万根长枪。

至于为什么不用钩镰戟,很重要的原因是太贵。

一根长枪也就枪头是菱形的青铜,而钩镰戟需要大量青铜,同时后期的加工难度也比枪头更难,也更耗时,所以钩镰戟不划算。

赵逊大军这么一走,尹秧城内旋即清静不少,百里燕思考着占据肥城之后,恐怕就该是晋军、咸军真正对决的来临。

韩合丢了肥城,就等于丢了大本营,大量的粮草、辎重落入咸军之手,如此咸军可以熬到今年秋天不是问题。而咸国多数地方处于亚热带,稻米一年两熟。

一旦熬过这半年,咸军粮草运过江,援兵也会源源不断过江,届时晋军恐怕就是不断的增兵,势必要陷入持久的消耗战,这是晋国不愿看到的结果,所以势必要在春耕之前与咸军决战。

这样一来,主动权就从晋军手中,转移到咸军手中,何时决战,如何决战,不再由晋军说了算。

但在此之前,肥城若是能够攻下,这鼎炀侯的八万人怎么救呢?

好歹韩合以十一万人围困鼎炀侯的八万人,而肥城距离骇穗步行少说四天路程,期间韩合如果以骑兵优势,强攻鼎炀侯,歼灭这八万人的可能性很大。

必须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拿下肥城,同时还能稳住韩合,甚至逼他自己放弃围困。

但是想到这里,百里燕不禁为难起来,显然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的目光很快转移到围困肥城的那两万骑兵的身上:

“对,用骑兵!只有用骑兵。”

打定主意,百里燕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开始蒙头睡大觉。

而与此同时,姒昌已经率领一万骑兵脱离了韩合大军,提前抵达了肥城与尹秧城之间的野外某地,等着赵逊的人马经过,而后给以沉重打击。

可惜赵逊根本不给姒昌机会,大军随行两侧都有大车,而且还有弓弩手,一旦骑兵发动攻击,就有可能被大车阻碍,变得僵持不下。

“启禀世子殿下,咸军人马已在十里之外,但随行大车甚多,且有弓弩手钩镰戟。”斥候道。

“传我军令,准备突袭!”

姒昌一声令下,一旁大都督魏涵阻止道:

“世子殿下,咸军有大车拱卫,我军若是贸然出击,非但不能全歼咸军,还有被其反咬可能。还是待咸军松懈之际,我军再行出击。”

“那以魏涵将军之意,我军该何时出击。”

“待咸军扎营造饭,或者夜间熟睡,亦或者清晨十分似睡非睡之际突然杀出。”

“何来如此多麻烦,即刻于我杀出,如此岂不能迎头痛击。”姒昌想的很简单,直接上去撸不就完了。

“世子殿下,我军贸然出击,非但难以将咸军一网打尽,夺取尹秧之战也将化为泡影,还请世子殿下三思。”

魏涵苦谏道,姒昌不为所动:

“莫非本世子军令不是军令吗!”

“非是末将不尊世子军令,而是韩老将军临行前再三嘱咐卑职,此战乃世子第一次单独出战,故而首战获胜至关重要,若不能大胜,将有损世子日后军中威信,还请世子殿下三思。”

“也罢,既是韩老将军所言,本世子便在等半日。传本世子军令,全军待战!”

“诺!”

魏涵所言并非没有道理,由于眼下这个世界轻骑兵发达,同时没能发展出弓骑骑射技术,所以步兵反制骑兵的办法很多,尤其是以弓箭为核心,长杆兵器为防御的阵战,步兵并不完全惧怕骑兵,尤其是整建制的步兵结阵。

其中最典型的工具就“挡马车”,这是一种两个轮子,一个人就能推动、拉动的车,车身后部有“助犁”,有点像大口径火炮稳定炮身的助锄,用作骑兵格挡时,只要放开助犁,助犁下有铜钉,用脚踩下,即可死死将挡马车与地面紧固。

运输时车上可堆放辎重,亦或者空车。空车最好,尤其是辎重运输负担很轻的军队,非常乐意带上几百上千辆此种挡马车,一旦发现骑兵,立刻用挡马车把步兵给围起来,然后躲在圈内防御骑兵,用弓弩轮番射,再多的骑兵也敌不过。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