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王永寿幼时净身,入过内书堂,知道“武运长久”四字出于晋书郗文超传。当时赵革打了胜仗,郗文超打了败仗,恒温新春祝语中用春秋笔法评定二人,给赵革的便是“武运长久”,给郗文超的是“武运昌隆”。不论是长久还是昌隆,都是祝福语,期赫赫武功一直相伴。

这突然出现的旗帜让王永寿生出古怪,暗道你魏良臣不过海事太监,期盼什么赫赫武功呢。

但他还是很欣赏魏良臣的字的,对魏良臣能写出这么好的字也不感到奇怪,因为他知道魏良臣未净身前曾为河间府试案首。

大明科举选士,这字体尤为重要。倘学问再大,字体难看,多半不是取下,就是不取。能为一府案首,这字写得好与不好,自是不需多想的。

除了墙上挂着的这面武运长久太阳旗,地上还散落着十几张草稿纸。因为过于专心写字,魏良臣都没注意王永寿进来了。

王永寿见魏良臣写的专致,倒也不急着上前质问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两张草稿纸来看,发现一张上面写的是“武士道”三个大字,一张写的则是“东亚共荣”四个大字。

眼角余光瞥在魏良臣脚下一张纸上,上面似乎写着什么中日一体。

莫名其妙

王永寿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魏良臣写的这些是什么玩意。又其其趴在那专心写字,似是奏疏什么,不由好奇心起,轻手轻脚上前凝神细看。

果然是写奏疏,没有抬头,顺着第一行字看去,竟然写的是:惟欲征服大海,必先征服日本。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南洋。倘日本、南洋完全为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天竺洋、欧罗巴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亚州为我大明之亚州,永不敢向我侵犯。

陛下之利计亦于大海之上,以武力征服,以平等对待,改土归流,假以时日,则陛下子民千千万,钱利亦能万万千

今奴婢以降倭备海,养其精,蓄其锐,收其心,服其劳,一则二,二则四,四则八,无穷无限,待良机至,则发其军入其国以为先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只能有一个皇帝,便是我大明天子。其余皆为伪帝,降者罢其号,封之公,不降者,灭其国,诛其族

洋洋洒洒上千字的征服奏折出炉后,良臣很满意的放下笔,这才发现王永寿在旁边看了许久。

“王公公几时到的”

良臣哈哈一声,想藏稿子也没法藏了,索性让王永寿看全。

这奏折可是他盗版改进而来的,他的理想也是东亚共荣,黄种人当自强嘛,没什么不好。再说,万历想要发大财,就得走向大海。而走向大海,势必触发战争。

主动发起战争和被动迎战可是两个区别,当下之日本,还是同文同种的,魏公公乐意提携他们一起走向新时代。

以我为主,改土归流这八字原则落实到位,未来定然是光辉灿烂的。

王永寿没说话,只盯着那墨迹未开的奏疏凝神,半响,方摇了摇头,对良臣道:“你这东西可不能让外面知道,不然...”

王永寿没说不然什么,良臣却是知道,这份奏疏上的东西真要叫外朝知道了,肯定没他小魏公公的好。

一个小太监公然蛊惑皇帝发动对外战争,这是取死之道。

所以,这份奏疏必然是秘密的,也许几十年后或许为人所知,成为珍贵的“良臣奏折”历史文献。

眼下,不但是取祸之道,更是凭空想象。

要落实这份奏疏的宏伟计划,就得看他魏公公能不能把基础夯实,挣得这出海第一桶金。

良臣将奏纸收好,问王永寿找他何事。

王永寿这才想到正事,很是不快的质问良臣怎么弄一帮降倭到营中。

“这件事我也是准备向皇爷禀知的,既然出海,招来降倭自是要他们备海。”说完,良臣便将辽东巡抚衙门开具的备海公文向王永寿出示。

王永寿将这公文拿在手中左看看,右看看,找不到半点毛病,因为这公文的确是由巡东巡抚衙门开具的,上面的巡抚大印不是假的。

只是,回过神来王永寿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魏公公是奉旨出海,这出海总不在辽东吧”

“四海皆为一洋,辽东也好,闽浙也好,都是大海,无问彼此,当视一体。”良臣认真的回答了王永寿。

这个说法让王永寿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这事能不能做,皇爷收到魏良臣的奏疏后又有什么反应,于是不敢擅专,快马入京直奔御马监。

“啥倭人”

刘吉祥听了王永寿所说,也是愣在了那里。

“督公,是倭人,四百多呢,奴婢问过了,是辽东杨镐送来的。听说这些降倭去年还跟魏良臣打过建奴。”

“这件事我知道。”刘吉祥点了点头,问王永寿魏良臣与杨镐什么关系,为何杨镐肯把降倭给他。

王永寿说不知道,他颇是担心道:“督公,咱武骧右卫可是天子禁军,这弄几百号倭人来,要叫外面知道了,怕是担不了这后果。”

刘吉祥眉头皱了皱,旋即放开,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降倭闹不出什么,日本国那么多大兵都叫咱大明败了,还怕这干降倭反了不成你也不要想的那么多,难得皇爷松了口出海,咱们只能往里面使劲,可不能拖后腿。”

“可是”王永寿还是担心。

“没什么可是,”刘吉祥摆了摆手,“难道你忘了老船主当年是如何做的么”

“唔。”

王永寿若有所思,“这么说,魏良臣真是懂海事了。”

“倭人备海,是手妙棋啊。”刘吉祥嘴角微咧,“用倭人治闽浙那帮土财主,也得亏他魏舍人想的出来。”

第五百二十六章 编军成营

王永寿昨想,良臣管不着,反正他是不可能把降倭送回辽东的。

因为,这是他魏公公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支能够拉出去打一仗的有生力量。

倒不是说他手里真是一点人也没有,郑铎手下那百十个飞虎兵说起来也是精锐,可惜的是,飞虎军并不是正规军队,纯是高淮为了抢钱打造出来的税兵。

所以,尽管装备精良,兵员也精悍,身手个个了得,但更适合飞虎兵的是护卫,是侦察,而不是在战场上和敌军正面硬刚。

这也是为何良臣只向便宜老师杨镐提出要降倭,而不是要张虎手下那支飞虎军主力的一大因素。

他想让张虎带着飞虎军主力参与即将进行的土蛮之役,经历真正的战火考验后,再想办法赶在杨镐下台前收在自己麾下。

这样一来能够得到一支经过战事考验的兵马,也能给自己减轻一笔负担。

要不然,现在就把那千余飞虎兵都弄过来,他魏公公恐怕一天都吃不上一顿饭了。

有组织,有纪律,才是一支精兵的不二标准。

倭人对于服从的天性,使良臣对他们很是看重。

他是真的要将这些倭人充为自己的亲兵卫队的。

或者说,这些就是他魏公公的家丁,也是未来的东亚共荣急先锋。

如何命名,也是难事。

降倭既入大明,便为大明之人,又是他魏公公直属,而魏公公是向大明皇帝孝忠,理论上,这些降倭可以担上“皇军”一称。

只不过,考虑这个称呼会让自己反感,因而,良臣给自己的卫队亲切的命名为忠勇营。

寓意又忠又勇。

莫欺少年穷,因为你不知道他叔叔是谁》小说在线阅读_第5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傲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欺少年穷,因为你不知道他叔叔是谁第5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