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笑着道:“不会败,我与卢象升等人进行了详细的推演,采取了最为保守的战法,只要建虏不弃城而走,变成蒙古,那我们就是必胜之局。”
周清荔见周正脸色依旧疲惫,道:“那你在担忧什么?”
周正心里轻叹一声,只得解释道:“事情太多太杂,有些扛不住,这一战过后,最迟明年,内阁需要补充人手了。”
周正这个解释实在敷衍,但说到这里,周清荔也知道不能多问了,只得道:“家里人都很担心你。国事再重,也得要有分寸,进退有据。”
周正微笑点头,道:“是。”
周清荔见周正已经清醒,心里也是松口气,拎着椅子往回走。
“散了吧。”周清荔看众人说道。
周方点点头,带着妻儿走了。
上官清也将两个孩子送走,这才拎着凳子来到周正的身旁,默默无声的看着他。
周正拍了拍她的手,道:“真没事。”
上官清抿了抿嘴,道:“我让人将董小宛,柳如是接到京城吧。”
周正一怔,道:“接她们做什么?”
上官清就是看着他。
周正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顿时皱眉,佯恼道:“一天到晚你是闲的吧?我就在秦淮河上听过她们几次的曲,还都有其他人在。”
上官清道:“接到外面,不让爹知道。”
周正直接站起来,道:“我看你就是闲的,去给我烧水,我洗个澡。”
上官清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哼了一声,也就依言去烧水了。
在周正洗澡的时候,辽东则一片紧张。
卢象升定在‘四月初’北伐,各处大军整装待发。
而辽东的沈阳更是戒严,每天都有杀戮,沈阳城内一下子聚集了有近十万人!
孟贺州等人的暗杀行动还在继续,不少死士在沈阳各处出没,对于建虏的武器装备,马匹,粮草等进行破坏。
对于建虏的各种情况,也透过最为严密的渠道送出沈阳城,飞速的奔向锦州。
而济尔哈朗对于军队的调动极其频繁,不断的聚集,居然筹集有高达三万的骑兵!
建虏的骑兵也在四处劫掠,抢夺粮草,甚至屠杀村庄的事情也屡屡发生。
各有打量的侦骑在辽东游走,盯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到了四月下旬,一触即发的大战,在卢象升的一道命令下,戛然而止。
卢象升宣布:北伐时间推迟到五月!
卢象升的动作,首先在明朝这边引起了动静。
一些人迅速的捕风捉影,在京城散播谣言,更是在朝廷掀起狂潮。
“什么卢象升也觉得不适合开战,只是迫于大人的压力……”
姜广曰站在周正的桌前,面无表情,双眼愤怒的道:“什么卢象升这是在变法的反抗大人,拒战。什么大人已经被声望冲昏头脑,应该致仕……京城里,朝廷里的奏本,莫不如是……”
周正一点都不意外,笑着道:“不用生气,这也正常。骗不过自己人,怎么骗建虏?”
姜广曰是兵部尚书,自然知道北伐的大战略,各项战术。
他听着周正的话,心里一动,道:“大人,这是要做什么?”
周正目光幽幽的看向外面,道:“变法是我一手推动的,如果我要倒台,你说,那些变着法子扯后腿的人,会不会忍不住跳出来?”
姜广曰明白了,道:“大人准备进一步制造声势,迷惑建虏,同时梳理变法队伍?”
周正点头,道:“你去找孙传庭,好好商量一下。”
姜广曰抬手,道:“是。”
而后,又道:“大人,要去辽东吗?”
北伐这么大的事情,按理说,周正应该去辽东亲自指挥的。这不仅是巨大功劳,还涉及到兵权。
如果周正不去,卢象升执掌了十多万精锐大军,再加上北伐的大功,就足以与周正相提并论了。
周正微笑,道:“不去了。”
姜广曰深深看了眼周正,道:“下官斗胆问一句:卢建斗,要回京了吗?”
周正看着姜广曰,拿起茶杯,没有立刻回答他。
姜广曰看着周正,默默无声。
现今的朝廷架构是相对稳固的,卢象升如果携大功回京,该怎么安排他?还有,他的立场是什么?他一直游离在朝廷之外,态度讳莫如深。
曾经杨嗣昌等人想要拉拢、利用他,事后他也不曾有只言片语的解释。
周正喝完茶,道:“兵改还没有结束,现在说的太早,沈阳也需要人镇守。”
兵改没有结束!
姜广曰心里嘀咕着这句话,好一阵子,道:“是,下官明白了。”
周正点头,道:“我不去,你得去。去了之后,多看多做少说。”
姜广曰抬起手,深深拜下道:“下官谢大人!”
这个时候,谁去辽东都是去分功劳的,卢象升真的平定辽东,他这个兵部尚书在,怎么都会有一分功劳,增加他在朝廷的地位与声望。
周正摆了摆手,道:“去吧,官场要清理,军队也要,都做扎实了。”
姜广曰抬手,道:“下官遵命。”
周正点点头,随手拿过一张纸。
这张纸一直是折叠着,来自军情处。
姜广曰看了眼,悄步退了出去。
周正看着这张纸,神色平静,目光闪烁不断。
这是从缅甸来的,缅甸王似乎有意借住吴三桂等人的力量稳定内部分裂的局势,尽管明朝这边进行了大演武来震慑,缅甸还是没有做出什么改变,有意在庇护吴三桂等人。
好一阵子,周正冷哼一声,道:“这是吃准我没有多余的精力收拾你们吗?”
周正心里飞速计较着,辽东一战,已经拖住了他的最大精力以及大明的国力,确实没有办法同时开启两场不确定的大战。
但他也不能任由缅甸这样下去,否则迟早还会成为明朝心腹大患。
“姚童顺。”周正忽然向着外面道。
姚童顺立马进来,道:“大人。”
周正心里还在思忖着,道:“去,告诉六辙,让他亲自去一趟云南,告诉赵率教等人,把握分寸,可以打一打,不管是安南还是缅甸。”
姚童顺躬着身,道:“是。”
外面的人还在想着怎么逼迫周正就范,放弃北伐,却不知道,周正已经在策划同时开启两场战争。
明朝这边风起云涌,内斗不休,建虏的情况更甚。
随着明朝这边宣布推迟北伐时间,建虏长松一口气,各种揣测言论甚嚣尘上,‘罢战’的声音在沈阳内外绵绵不绝。
‘主和派’的声音开始抬头,各种奏本上到了孝庄的桌前。
孝庄也有些迟疑,将济尔哈朗,代善等叫到跟前。
取代宁完我的汉臣,陈化龙也出现在这里。
他是极力主和的,眼见明朝推迟北伐时间,当即信心十足的道:“太后,明朝推迟北伐,只能说明是他们自身出了大问题,无法北伐,这是我们的机会!”
陈化龙之所以反对开战,主和,是因为他觉得,建虏这边胜算不大,他们的战略应该是拖延时间,恢复生气,以图日后,而不是现在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