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当即就道:“征云此话,正合我心意,我已经命六部尚书,侍郎在内阁一层开辟一个小房间,每日联席议事,上禀内阁。”
周正眉头挑了挑,周延儒这是要搞一个‘小内阁’?想将变法主动权抓到他手里?
周正放下茶杯,笑着道:“元辅这样说,下官自然要配合,那,就让钱阁老去主持一下?”
这才轮到周延儒一怔了,想了想,道:“我看李邦华可以。”
钱谦益已经倒向周正,要是他去,那这个‘小内阁’就是周正的了,完全可能架空内阁!
李邦华这个中立,就能让彼此都接受了。
周正道:“李邦华太过克谨,说白了,有些迂腐,要不,杨嗣昌?”
周延儒看着周正,眼神微闪,杨嗣昌到底是偏向周延儒更多有些,周正这么做,是为什么?
左思右想,周延儒虽然内心起疑,还是点头,道:“那就杨阁老罢。”
周正笑着,道:“那就这么说定了。还有,京察的事情,我已经指示他们,要在年底之前收尾。”
周延儒看了眼周正,道:“我已经知道,大致的名单,需要我提前过目。”
周正应着,而后有些意味深长的道:“听说,刑部对于黄河修堤款的事,有些踟蹰不前?”
周延儒立即神色一板,冷哼一声,道:“我看有些人是昏了头,什么银子都敢碰,你放心,我已经给张四知打过招呼,一查到底,谁敢伸手,就剁了谁的手!”
周正也不管周延儒心底到底怎么想,在这件事上扮演了什么角色,道:“我已经让东厂插手了,刑部收回来吧。东厂到底不一样,少了些顾忌,抓人,杀人都简单一点。”
周延儒眉头一皱,默默点头。
他不会在这种事情与周正争执,何况还涉及周方,周正没有任何理由退让。
两人刚要再说,范文景进来,与周正道:“征西伯,您班房那边传话,那个多尔衮来了。”
周延儒双眼一缩,道:“你招他来做什么?”
多尔衮太过敏感,这个是敌人,千刀万剐不为过,怎么能堂而皇之的叫到内阁来?这让天下臣民怎么看?
周正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站起来,道:“我要给他封官许愿。”
说完,转身就走了。
周延儒一怔,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看向范文景,道:“那多尔衮投诚了?”
范文景思索着,道:“照着征西伯的话,只怕多尔衮不投也得投了。”
周延儒这才放心,笑着道:“那就没问题了。”
周正到了班房,姚童顺陪着多尔衮已经在等着了。
多尔衮面无表情,见周正进来,只是抬手,然后就没有其他动作。
周正在椅子上坐下,审视他一眼,道:“黄台吉快不行了,有没有招你回去?”
多尔衮看了周正一眼,道:“外臣是来护卫皇子,皇子什么时候回去,外臣什么时候回去。”
周正嗯了一声,道:“看来,是没有了。福临继位,宁完我,代善,济尔哈朗三人是顾命大臣,相互制衡,确实没有你的位置了。”
多尔衮神色不动,只是眼神不可察的冷漠了几分。
周正打量着多尔衮,笑着道:“如果,你家这个质子,忽然上表投诚,公然驳斥努尔哈赤,黄台吉都谋逆不臣,你该怎么自处啊?”
多尔衮神色立变,眼神有惊慌之色,双眼瞪大的盯着周正。
叶布舒肯定不会自愿这么干,但如果明朝就是这么弄出来,叶布舒不说,他多尔衮该怎么办?
沈阳那边会怎么反应?他还能回得去吗?
多尔衮后背发凉,迅速冷静下来,盯着周正道:“征西伯这是要做什么?”
周正笑容越多,道:“叶布舒我暂时不动,我打算封你为甘肃副总兵,准备征讨科尔沁。”
多尔衮神色阴沉,道:“征西伯,这是异想天开!”
科尔沁是建虏最大的盟友,并且黄台吉,多尔衮与科尔沁的联姻一直在加强,从未阶段,关系十分的密切。
再说,多尔衮要是征讨科尔沁,他就是彻底的背叛建虏,投靠大明了,这怎么可能!
周正看着他,慢悠悠的拿起茶杯,道:“你不去,那就叶布舒去,我将他绑在马上,带着你们的五千人去甘肃,然后冒充你们,对科尔沁进行进攻。”
多尔衮嘴角不断抽搐,双眸冰冷。
按照周正这么做,他就是不叛变也叛变了!
姚童顺在一旁看着,笑而不语。
周正好整以暇,慢悠悠的等着。
多尔衮目光闪烁不断,他知道周正会耍手段,却没想到会这么狠!
他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姚童顺看了眼周正,道:“多尔衮,你在建虏没有立锥之地了,在我大明,你前程似锦,还不叩谢。”
多尔衮脸角铁青,他怎么可能叛变,投诚!
周正知道,多尔衮短时间不会动摇,放下茶杯,摆了摆手,道:“带多尔衮副总兵去吧,对了,通知兵部,给叶布舒上表,就封他个,忠诚伯,代表讨伐科尔沁。”
门外顿时冲进来六个校尉,围住多尔衮。
多尔衮目光阴沉的看着周正,狠狠咬牙。
周正视若无睹的挥了挥手,姚童顺指挥着锦衣卫,将多尔衮硬生生拖了出去。
周正坐在椅子上,沉思一阵,拿起笔,开始写一份公文。
姚童顺不久回来,道:“大人,多尔衮还是不肯松口。”
周正不意外,放下笔,吹了吹刚刚写的公文,道:“让翰林院润笔,司礼监盖印,发给蒙古。”
姚童顺接过来看了眼,居然是邀请诸蒙古部落,参加明朝明年天地祭礼的诏书。
姚童顺道:“大人,蒙古怕是未必买账,还是会在我大明与建虏两边观望。”
周正嗯了一声,沉吟着道:“所以要两手准备,一边在甘肃,张家口与蒙古互市,一边不断出兵,震慑蒙古,逼迫他们做出选择。”
姚童顺明白了,道:“是。下官这就送去兵部。”
有周正的打样,张贺仪执行的非常迅速。
在见过叶布舒,多尔衮,再三威逼利诱无用后,就着手为两人草拟‘投诚书’。
很快,两人的投诚书就上报了朝廷,明朝不知情的人自然大喜过望,纷纷上书,甚至有人称之为‘祥瑞’。
叶布舒,多尔衮被困在京城,听不到外面的消息,只觉得背后发凉,恐惧不已。
朝廷的册封很快下来,封叶布舒为顺义伯,多尔衮为忠诚伯。
多尔衮更是上书,要‘科尔沁’为明朝讨伐科尔沁,言辞激烈,慨当以慷。
于是乎,内阁顺水推舟,任命秦良玉为‘镇北将军’,多尔衮为前锋,满桂,曹变蛟为左右两翼,四川两万军队为后军,总计五万大军讨伐科尔沁。
内阁命令一出,朝野震动。
太多人不想发动战事了,哪怕是打上门,何况这还是‘主动挑衅’行为。
不出一日,朝野内外,引经据典的反对开战。
内阁里也是迟疑,猜测不断。
李日宣坐在周延儒对面,满是担忧的道:“元辅,征西伯不会真的开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