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女生摇了摇头,王朝阳解释说,他认为实验能不能成功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和催化剂的效果。但问题是这两方面都很难控制,尤其是封闭设备中的温度。
可以说,接连三次实验,封闭式设备中的温度一定是不同的,但至于差距有多大,无法定量。
这是不稳定因素。
但王朝阳认为,第3次的温度要高于第1次。在这种假设条件下。王朝阳认为催化剂的效果差一些,或许也有成功的希望,因为锰酸催化剂的活性同样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活性越高。
综合考虑下来,第3次同样有希望。
大眼睛女生听得很入神,频频点头,见王朝阳杯中的茶水见底儿,又颠颠的给倒了满满一杯。
一旁的周姓师兄看到这一幕,气得眼里直冒火,但现在他说不出什么,因为结果还没出来。
晶相组织的测试速度很快,一般10分钟就能搞定,但化学成分的化验耗时较长,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前后三次操作有时间差,所以第1次的实验结果首先出来。
晶相组织结构稳定,但脱碳比例没有达到13‰,只比12‰多一点,所以最终结果是失败。
得到这个结果,在场众人都暗叫可惜。不过却仍然有希望,因为还有后面两次呢。
然后第2次的结果出来,晶相结构同样稳定,脱碳比例12.8‰。
看到这个结果,在场众人纷纷大喊太可惜了,只差那么一丁点。
不过结果就是结果,只要没有达到那就是失败,即便仅仅2/10000。
还有最后一次机会。
再等待最后一次的测试结果时,实验室中气氛变得凝重起来。
王朝阳的凉茶已经喝掉三杯,他发现站在一旁的大眼睛女生急得直搓手。
而另外一旁的周姓师兄情绪也很怪异,会时不时的看他一眼。
第三次化验结果出来了。
晶相结构稳定,脱碳比例达到13.1‰。
实验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马老头更是开心的直接搂住了王朝阳的脖子,王朝阳则一脸嫌弃的说到镇定一些,都是常规操作。
针对最后一次的实验结果的综合测试和记录工作,当然会有专人负责,在这个过程中,王朝阳已经被带离那温度如桑拿房一样的实验室。
坐定之后,马教授依然感慨万千的对王朝阳说了一遍谢谢。
王朝阳则含笑反问道,“我这次过来的目的本就是找你讨论材料问题,现在马教授有时间了?”
马教授脸红了,嘿嘿笑了两声,解释道:“之前真不是故意放你鸽子,你也看到了,我们的时间太紧,Y系列三种新材料的消息虽然对外保密,但仍然会有一些侧面消息透露出去,这就导致有好多研究所和钢厂的人来找我,我要是每个都见,这一天就不用干活了!烦得很!所以抱歉了!”
这个理由王朝阳倒是理解,所以没有抓住这个问题不放。
然后轮到马教授问王超阳,怎么会知道碳13的脱键公式?马老头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他看得出来王朝阳的操作很有章程,绝不是胡搞。
王朝阳早料到要面对这类问题,便概括的解释说,此前和燕山钢厂很熟悉,有过类似的经验,这次能成功虽然不是全靠蒙,但也有运气的成分。
这个解释倒是合情合理。
然后马老头回身把周姓学生喊过来,首先大声斥责了一顿,然后要求周姓学生给王朝阳道歉。
周姓学生脸憋得通红,但道歉的话却始终说不出口。
看到这一幕,马老头顿时火了,拍着桌子喊本就是你犯错在前前,道歉不应该吗?
周姓学生咬了咬牙说道,让我道歉没问题,我现在就可以道歉,但我还是不服气。
马教授喊你有啥不服气的?
周姓学生说,他王朝阳以前有过经验,所以才能把碳13的问题解决。如果我有类似经验或者给我足够的时间准备,我做的一定不比他差!
“你这脾气真够倔的,算了,别在这丢人,回去用功吧!”马老头轰走周姓学生后对王朝阳笑着说道,“你别介意,小周这学生平时的工作态度是没问题的,这次也不知道钻了什么牛角尖,不过他有句话说的也在理,像他们这种实验室里的学生太缺乏实践经验了,赶明儿我这个当导师的要想想办法把他们送到钢厂或者研究所等一线单位体验生活去,那样才能尽快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进步得更快呀!”
王朝阳心中暗笑,这个鬼机灵的马老头嘴上虽然谦虚,但话语间却不吃亏。
他明着说自己的学生不如自己,但给出的原因却是说学生缺乏经验,言外之意能力没问题,只是缺少机会。
“如果想体验生活,机会现成的,可以跟我去白丘市研究所,我那边一直缺人!”王朝阳顺着他的话说道。
“有机会一定去,不过眼下实验室太忙,等忙完这一阵儿的!”马老头又耍滑头。
简单聊了两句,另外两名教授也赶了过来,重新做了自我介绍后,王朝阳和他们谈论起新材料的实验进度问题。
王朝阳知道面前这三位教授既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专家又是博学强识的专业大能,和他们讨论新材料的研发问题,还是要抱着一些谦虚谨慎的态度的。
不过必须要承认的是,有些时候想低调终究是没法低调的。
尤其王朝阳对材料和能源这些方面的知识是真知灼见,而且绝大部分具有超前意识,这就导致他每每说出一个观点都能引得对面三位教授拍案叫绝。
王朝阳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
除了马教授,另外两名教授,本来只是抱着简单见一面的态度,但聊着聊着就聊成了专业研讨会。
偏偏王朝阳不但知识底蕴雄厚,更是见过无数无数大场面的人,以前做讲座就做了无数创,所以聊起专业的话题,那更是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这就使得整个交谈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分双方比较谦虚比较含蓄的试探性探讨。
第二阶段则变成了王朝阳的个人“讲座”,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说,三位教授在听。三位教授偶尔会提出一些问题,王朝阳则一一解答。
这个场面很奇怪,因为马教授三人可都是六七十岁的老教授,平时只有他们给别人讲课的份儿!
但气场这个东西就是这么奇怪,往往不受年龄决定。
大眼睛女生给4个人添了两次茶水,每次都被场景震得无以复加。
“朝阳同志啊,你的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现在的工作很有启发,你年纪轻轻就有此等见识,太不容易了,佩服佩服。”一名教授感慨道。
“是啊,是啊,朝阳同志说的那些知识点,我本想全都记下来,但奈何我没准备笔和纸,我又担心靠脑子记不全,所以我有个冒昧的请求,朝阳同志你的时间急不急,如果不急,咱们再专门挑个固定时间,好好聊上他三个钟头?”另外一名教授说到。
这个提议王朝阳当然不会反对,因为这就是他此行目的。
得到王朝阳的肯定答复后,三名教授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