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那句话,红星厂只想给龙源重工查缺补漏,提供更好要求。另外要知道,这种项目如果留下安全隐患,等到以后,无论是对龙源重工还是特检所,甚至整个大桥项目都是极为危险的。无论于公于私,这番道理都说得通的!”
刘芬明教授微微点头:“我同意你的理由。”
然后又道:“但我现在想问你一个问题,龙源重工是一个大型国企,它拥有制造大型机械的历史超过15年,但你们红星厂只是一个小厂,以前从没有过这类经验,你凭什么说龙源重工都做不到的事情,你们可以完成?”
王朝阳说:“我们已经针对这个项目组建一个项目组,项目组成员的实力都很强。”
刘芬明道:“这种空口无凭的话,我不信。”
王朝阳说:“这个问题我不着急回答您,我只能说一旦需要我们救场,我可以保证我们一定拿出一个完善的方案来,这才是重点!”
刘芬明教授点了点头说:“那好,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
刘芬明教授一向雷厉风行的作风,这话说完就准备跟特检所的同事沟通,但王朝阳却说:“别着急刘教授,此行我还有第二个目的。”
刘芬明教授停下来,不清楚王朝阳的第二个目的。
王朝阳:“说第二个目的是张苗苗。针对项目,红星厂办事已经进行过项目分析。目前机械结构,液压动力,两方面的问题不大,但是电液混合控制方面是我们的短板,我打算让张苗苗集中突破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刚才还说你们的技术能力强,现在就说电液混合控制方面是短板,这也太自相矛盾了吧?“说这话的是葛庆利。
赵苗苗脸颊顿时红了,这也是来的路上她在考虑的问题,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王朝阳却依然自信满满地说:“目前我们红星厂没有夜店混合控制的人才,这是事实,所以我们称之为短板。但是我们有苗苗!张苗苗的学习能力是极其强的,我敢保证从现在开始由张苗苗进行集中突破,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能把电液混合控制学到精通,而从这个角度说这是我们的优势!”
“好牵强的理由!”葛庆利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但是神情中虽然丝毫没有取笑的意思,而是充满了对王朝阳这种牵强附会能力的赞许。
“自己夸自己人,我还是头一次见到你这么脸大的人……不过偏偏嘛这个理由我可以接受。”刘芬明教授拉起张苗苗的手,充满慈爱的握着。
上次刘芬明教授遭难,卧床不起,张苗苗几乎全程陪同。两人之间的感情是极深的,而早在那之前,张苗苗和刘芬明教授讨论过学术上的问题,刘芬明教授作为学术界的大家,知道张苗苗的天赋有多高。
这次王朝阳的理由正中下怀。
任何人都可以怀疑张苗苗的能力,唯独刘芬明教授不会怀疑。
猜到刘芬明教授心中所想,王朝阳轻轻笑了笑说:“我想让两位教授帮忙,帮我们弄到一些电液混合控制的书籍,苗苗可以自学。
葛庆利点头说:“问题不大,这类书我有很多。”
但刘芬明却盯着王朝阳问:“你真的只想借书,而没有其他鬼点子?”
王朝阳呵呵一下:“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刘教授的眼睛……借书当然可以,但最好能找到这类的专家,由专家给张苗苗提供专门指导,那效果会好很多!只是我担心这样会麻烦,所以没好意思直接说。”
“跟我们客气,见外,当心我骂你!”刘芬明教授呵斥道,然后跟葛庆利商量起来。
俩人都是机械行业的专家,这个层次的专家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中汇集各类行业的专家,这不足为奇。
俩人的讨论很快结束,葛庆利开口:“苗苗学习电液混合的事儿包在我身上,现在就有办法……既然你们赶时间,苗苗现在就跟我动身,我认识一名大师,这周就有时间,过了这周就不好说了!”
王朝阳和张苗苗很开心听到这话。
谈话结束,分兵两路,葛庆利带张苗苗去拜访那位电液混控大师,而刘芬明教授则开始给特检所的同事打电话。
这样一来,王朝阳继续坐在葛庆利家中的沙发上,反倒成了没事儿人,刘芬明教授拨打电话时,瞥见翘着二郎腿喝茶吃水果的王朝阳,忍不住骂道:“你这家伙倒是清闲,我和老葛被你使的团团转!”
王朝阳嬉皮笑脸的笑了笑说:“你们能者多劳,等这个项目做成,我请两位吃饭!”
“吃饭我不稀罕,但要是喝喜酒我和老葛一定去!看你和苗苗也差不多了,打算什么时候请我们喝喜酒?”刘芬明问。
这话把王朝阳问得一愣,尴尬地笑着说:“这事时间还没定,不过您放心,等确定了喜酒一定请你们喝个够!”
这时,刘芬明的电话被接通,应答的是特种设备检查所得人。
第498章 外强中干
刘芬明教授接通了特检所的电话,通过特检所同事了解到龙源重工果然有一个重型起重机的项目,正在提交特检所审核。
只不过现在他们提出的是草案,特检所方面还没有正式受理。所以才没有告知刘芬明教授。
根据刘芬明的以往了解,特检所的要求是申请单位需要提前准备全资料,一次性提交,不过龙源重工这个项目有些特殊,起重机标定的载荷和扬程都是国内首例,没有参考依据,龙源重工的设计团队拿不定主意,所以他们盘算通过草案跟特检所进行前期沟通,等沟通问题解决,再一次性提交完善方案。
换句话说,龙源重工技术能力不足,希望得到特检所的技术支持。
刘芬明教授进一步询问,草案的审核是否顺利,主要的问题点有哪些。得到的答案却让刘芬明教授几乎暴跳如雷。
原来龙源重工所提交的草案,几乎所有关键信息都没有确定,令人严重怀疑他们只在拿到项目后随便找了一个以往方案,进行生搬硬套,方案极为粗糙,技术含量非常低,甚至有牵强附会之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重型启动机的最大扬程和额定载荷是其中基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甲方要求扬程是35米,而龙源重工所借鉴的是一款25米的起重机方案。
一般来说,若想增加扬程需要考虑的部分不仅仅有悬臂长度,还需要考虑动力配重以及主体设计。
但龙源重工的方案中,只是简单的将原方案的悬臂长度增长10米,其他机构几乎没有调整。
固然,借鉴成熟方案是机械行业的惯用手法,但绝不是生搬硬套和牵强附会,像龙源重工这种借鉴方式,简直可以说是愚蠢和不负责任。
听完这个情况,刘芬明教授强压火气问道:“那么,特检所这边打算下一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