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泉智子沉默片刻,又对张苗苗说,我羡慕你的原因……坦白讲是你的处境。你的身旁永远有人保护,不用自己去承受外部的压力,你的生活可以变得非常简单而且温馨,而这些是我永远都得不到的。
“你说的是王朝阳嘛?”张苗苗红了脸。
“是的。”三泉智子没有否认,语气仍然平静,“人本重工的两次失败,都是因为王朝阳,而且他多次对我出言不逊,从感性上我很恨他。但我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很高明,他总能在逆境中找到救命稻草,并抓住机会成功反击。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和机会,还需要一颗无比强大的内心……并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
张苗苗发呆。
这个问题她以前想过,小小的红星厂在巨浪之中航行,如同一叶扁舟,如果船里的人赶到稳妥,那么一定有人在承受着所有的压力。
三泉智子主动拉住张苗苗的手,问道:“我们现在算朋友嘛?”
张苗苗回过神来:“算。”
三泉智子莞尔一笑,少有的表现出温婉的一面:“我刚刚那番话,一定不能说给王朝阳听。竞争,我不会放弃,而红星厂和王朝阳仍然是我的对手。我可不希望这样的评价流到敌人耳中。所以苗苗,一定要替我保密。”
张苗苗道:“这个……”
张苗苗最不擅长保密,连撒谎都会脸红。不过犹豫一下还是答应了三泉智子。毕竟这番话如果当真流到某人耳中,估计会得意地翘起尾巴吧?
接下来三泉智子跟张苗苗又聊了很多,多数是三泉智子以往的经理和感悟,没有多少逻辑,但却起到很好的缓解情绪的效果。张苗苗继续扮演倾听者,心中对三泉智子是敬佩的,作为爸爸妈妈眼中的乖乖女,凡事都是被安排妥当的,凡事都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张苗苗从来不知道如何自己去做决定。
一个多小时后,三泉智子缓缓站起来,过程中张苗苗想伸手,但再一次被拒绝。
“人总要靠自己才能站起来。”
三泉智子笑了笑道:“苗苗,谢谢你成为我第一个朋友,也谢谢你听我说了这么多话。”
张苗苗道:“跟你成为朋友,我也很开心。”
三泉智子又道:“朋友是私交。出了这个门,咱们仍然是竞争对手……除非有一天你接住我的橄榄枝!”
张苗苗面色凛然,她做不到这么快的情绪转变,更不会接她的橄榄枝。
对面的三泉智子已经收起笑容,高傲和冷漠重新占领她的面部表情。
张苗苗看着三泉智子的背影,心中莫名地怅然,倒下又站起来,站起来继续战斗,三泉智子算是战士吧?这种坚韧和纯粹,自己做得到嘛?
还有,朋友和竞争对手,真能分的那么清楚嘛?
最后一点让张苗苗想不通的是,三泉智子说战斗还会继续,但在如今这种大局已定的形势下,她还有什么打算?张苗苗有些惭愧地意识到,面对这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女人相比,自己显得稚嫩极了,如同家鸽遇到鹰隼。虽然像朋友一样地闲聊那么多,但也只是对她“惊心动魄“的人生的惊鸿一瞥,自己的想法如同一张白纸,而对方的心思她无法想象。
不知为何,张苗苗的心思竟有一种蠢蠢欲动,人生需要精彩,那么自己是不是应该尝试着改变呢?
轰轰烈烈的平顶山煤矿项目,随着几个扮演重头戏的项目招标结束,渐渐尘埃落地。
本次项目的大赢家有龙源重工和红星厂,但圈内人士却更清楚,红星厂称得上最大的黑马。
煤矿项目对于平顶山政府,甚至整个南阳市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今发展的基调在于经济,而资源的开发是拉动经济的最强手腕,南阳市领导早已经下达指令,要对煤矿项目“不惜篇幅”地进行报道,要全面,要彻底,要往更深的层次挖掘。
既要凸显地方经济的优势,也要表现当地企业的活力……
为了充分贯彻领导的思想,南阳报社的孔垂铭主编已经熟练而老辣地制定一系列报道计划,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对红星厂进行专访。
而具体执行专访任务的记者名叫刘红英,作为报社的当红头牌,她有着丰富的采访经验,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刘红英非常擅长通过特定的角度去最大限度地表现主题。主编已经在战略层面给出方向,她则已经在战术层面做好计划。
她的计划分两步。
第一步,在红星厂大门外四十五度的斜角度拍摄全局照片,照片的注释她已经想好:红星厂只是一个小厂,曾经穷困潦倒,濒临破产,但抓住平顶山煤矿项目的机会后,重燃生机。煤矿项目给当地制造业带来长足的利好影响,红星厂只是一个缩影。
第二步,专访厂长,根据以往经验这种小厂的厂长一定既激动又紧张,有的甚至吭哧鳖肚地话都说不全。但刘红英准备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有把握逐渐把对方引导上自己的节奏中来,最终完成一篇内容积极向上,主题突出的报道。
新闻采访车抵达目的地,刘红英下车后就听到一阵热烈的欢迎声,许多穿着蓝色制服的员工们站在大门前,为首一位五六十岁,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大爷迎上来,热情的握手让刘红英怀疑自己手指会不会被捏断,通过介绍才知道这位就是采访的主角,厂长王嵩。
赶在午前发出来了!
刘红英眼里含泪,不是不是因为受到热烈欢迎,而是被王嵩握手攥的。
好不容易抽回手,刘红英说想在厂子门口照相,希望红星厂的员工暂时退开。王嵩全力配合,立即让员工们闪开。刘红英端起照相机寻找角度,然后就为难起来。
红星厂高耸的门墩和崭新的大铁门,显得威风凛凛,水泥铺就的道路干净整洁,这跟刘红英的设想大相径庭,所以迟迟没有按下快门。
王嵩发现记者同志不对劲儿,上前询问有啥能帮忙的,刘红英问道你们厂子的大门,一直这么壮观嘛?王嵩哈哈大笑说,这算啥,老厂大门是以前换的,新厂大门才叫威风,铁门上面挂着狮子头,一边一个石狮子,不知道的准以往是哪家地主老财的家门。
刘红英汗颜,敢情眼前是老厂,新厂比这还夸张?
她有种预感,这次深度采访的逻辑路线可能会跑偏,便没有着急追问,而是照了一张相片,跟老厂长往里走。随着记者同志的进厂,聚在大门口的欢迎队伍也进了场子,并各自忙去了。
刘红英和她的助手跟在王嵩身后,视觉冲击一波接着一波。一个偏远村子的厂子,厂内竟然一水的水泥路?一半以上的厂房也是新建的,整齐排列的墙壁和宽敞笔直的通道,让刘红英有种恍然进入市政府大院的错觉。
除了建筑和道路,给刘红英冲击最大的是红星厂员工的精神面貌。在步行往里走的过程中,多次遇到其他员工,那些员工会亲切地问老厂长好,然后热情地跟刘红英打招呼,在他们带着笑容的脸上,鲜有农村人普遍的窘迫和腼腆,反而散发着某种自信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