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马蹄声连成了一片,在道路上巡查着。

到了一处村子前,骑队缓了下来,大家都在打量着建造着青砖墙的一处村堡。

“公子,为何允许张氏在此建堡,还让集族而居呢?”此时马亭低语问着。

杨伊对于一些人是很优待的,就比如张氏一族,在杨伊的功业中也是功不可没,就允许下山,并未曾分拆其族,还划出一大片平原,许建堡。

不只是这一族,还有之前剿灭羌族立功的诸族,杨伊都有着一些特权,在此还建立了新县,只是位于山间,如今道路还未曾通畅,不过各族都有人手做工,看着再有两月,也就差不多了。

这时代和后世开明时代不一样,族亲相聚,结村自保,在这个时代,本是常理,岂可卤莽乱之而失人心?

要建村堡,由他们去,只要国势不断进步,终是能容纳,能消化。

而如果对付族亲宗亲这类意识,如果强行干涉的话,就是横暴无道,就是违背民情民心,就事实上做出了劳民刮民伤民的事,必会招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杨伊十分清楚。

人走得太急,就会跌倒;弦绷得太紧,就会断裂。

若是为了人主的利益,过于法令峻急,部下和百姓都会反抗,就像理线一样,越理越乱,这是治国的深奥道理。

见李洹还在沉思,这位新郡郡守,杨伊还是满意的,才能上先天有些不足,但是肯学,也听话,杨伊此时也不多说,只是指着一个个大水车说着:“看此情况,开垦的不错啊!”

“公子,这新县上报,已经开垦出三万亩,已经种上春麦,还有一万亩地,是水田,做稻种田,出产秧苗,早稻再过不久也可播种,到四月就可插秧,因此在四月插秧前,这新县就会有五万亩地开垦完毕。

四五月也是最忙,先是插秧,后是收割小麦,一切完毕,就是分田。”

“恩,诸卿辛苦了。”杨伊说着,想了想,又说着:“稻田插秧,似乎可以抛秧,这样还会节省许多民力。”

插秧是农村莳秧的一种普遍方法,又叫插田,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时即可移栽,即叫插秧。

第一天插秧,称为“开秧门”,主妇要备好饭菜酒肉,供家人和帮工者聚餐。插秧结束,称“关秧门”,插秧结束那天的晚餐,主人家要宴请帮工者,称“打散”。插秧种田时,一天三餐外,还要加两次点心。

这过程非常辛苦,也耗费许多许多钱粮。

“吾依稀记得,待稻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与插秧不同,它是直接用手抛在田里,比插秧更省时,更轻快些。”

此时李洹却是思索,这插秧,可是自古以来流传的农耕,杨伊却不意外,别说这个时代了,就算是将近两千年后,也还是插秧的。

不知何时,就改成抛秧了,这能大幅度地减轻劳动强度,原本一亩插秧,就需要三到五个人工,但是换成抛秧,却是只要一人。

这不但降低劳动成本,省工,并且还省秧田,提高工效至少五倍以上,同时没有缓苗期,可比手插秧田,每亩还增产一些粮食。

不过,这事益缓不益急,杨伊此时微微一笑,说着:“此法不必推广,水田中,各县中,命各亭留出百亩地,试下这抛秧,若是失败,当然不提,若是成功,等秋收就是了。”

什么事都不能急,不然弦绷得太紧,断裂了,反而不见其益,只见其过,比如这抛秧,必是良法,但是若是强行推广,或有小人上下欺瞒,就可能让民怨之,那时,这尚还弱小的季汉王朝,只怕立刻有倾覆之祸,那么,就算日后证明是良法,也已经晚了,又有何益之?

不过,这种政事益缓不益急,杨伊此时微微一笑,说着:“此法不必急切推广,在开辟的水田中……就在各县中,命各亭新开辟之田,留出百亩地,试下这抛秧,若是失败,当然不提,若是成功,等秋收就是了。”

国事不能急,不然弦绷得太紧,断裂了,反而不见其益,只见其过,比如这抛秧,必然是良法,但是若是强行推广,或有小人上下欺瞒,就可能让民怨之。

那时,一旦稍微不慎,这尚还弱小的季汉王朝,只怕立刻有倾覆之祸,那么,就算千百年后证明是良法,也已经晚了,又有何益之?

就如再过上几百年之后,就有大一统皇朝的皇帝开运河,开科举,征伐四夷,所作所为有益子孙千代,但是却导致天下百姓困苦,最终天下崩裂,身首异处!

杨伊岂会如此不智?

果然,听见杨伊如此说,李洹自然也是恭谨的说着:“臣遵命。”

自然也就只是在新郡实行了,其他郡只是听令,甚至杨伊想要罢免一二官员都是难事,此时暂且不说。

一行人随着杨伊巡查四野完毕,杨伊也不会跑多远,城外这些看看就得了,再远的地方也不合适,如今可不是大一统王朝,微服私访可以做,但是不能太远,于是策马回城,到了城中,李洹就在马上抱拳行礼:“公子,吾就告辞了。”

杨伊微笑的点了点头,转马先向军营而去。

天下流民何其多,而此时绵竹城的流民却是一直未断,不过新郡的工事一直未曾断绝,修桥铺路、建设城池、开辟良田、工坊矿场等等,流民来了就有事做。

先洗漱之,赠以衣食,然后工曹会在流民营中招募人等,若是有一技之长的,就送往相应的工坊,若是只有一把力气的,也有很多选择。

比如去矿场或者种田都可以,像是男儿,可去接受训练,试试能不能进入军中。

如今绵竹新兵招募一直未绝,新兵的来源也很复杂,有的是山民,有的是流民的青壮,这些流民中的青壮,是来自益州甚至雍凉或者其他州的贫民,天下战乱一直未曾停歇,这些年间,饿死之人一直未曾断绝,所以绵竹这里可以吃得饱饭,有人来自然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了。

现在这些人,在新兵营,刻苦的训练着,杨伊计划是再招募三营,不过这段时间的新兵已经达到了两千人,这自然是超过了编制的,但是新兵训练完毕后,合格者可能只有十之六七,淘汰了不合格的,就是三营了。

这基本上已经够用了,当然也是绵竹即将达到一个上限,一地一郡,能够蓄养的兵将是有限的,就是绵竹这里,杨伊开展井盐、制纸、铸钱等副业,蓄养的兵将也是有限的。

特别是这些产业,如今还都是刚刚开发,而杨伊麾下,如今也没有合适的商业人才。

不过钱上的事,身为国主,各郡就算是有些桀骜,但是该上缴的税收却也没断,钱是够用的,所以杨伊并未曾大举的进行商业贸易,还是以增厚实力为主,也就是训练兵将。

对于绵竹的新兵,本来按照杨伊的规矩,这第一个月,是学习站队列队,也不单单都是枪阵营,还训练着刀盾营和弓箭营,并且还有骑兵。

只是如今,只能是边练边用了,这训练期就是只有半月多的时间,接下来就是分入各营中,然后各营独自训练了。

世界只是成长的过程》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恒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世界只是成长的过程第12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