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昭在端了报社之后,马上就让人在府中囤满了粮食。
这帮书生一围堵楚王府,梁昭直接把门一关,丝毫不理会。
书生们越聚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兵马司的人出现之后不仅没有赶他们反而还维持秩序。
这让原本就因为没了报纸无法为广大文盲念报,不能享受文盲们言听计从待遇的书生们彻底放飞自我。
再加上军机二处又派了不少人混起其中火上浇油。
书生们一个个撸起袖子,站在门口拿着之前的报纸对着楚王府破口大骂。
骂了一个上午,军机二处的探子们惊奇的发现,这么多人骂的内容居然没有重样的。
他们不仅把报纸上关于楚王府的新闻记的滚瓜烂熟,反而还自学成才,主动捏造起楚王的新闻来。
更是有人无师自通,在短短的一上午就达到了梁俊前世娱乐小报记者的水平。
编造出各种楚王的花边新闻,周围的书生一听如此来劲。
一个个也都不叫嚷了,全都兴致勃勃的听这些点亮娱记狗仔技能的书生现场编造新闻。
其他争强好胜的书生一看这架势,心里马上就不平衡。
凭什么你能出这么大的风头?
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群人是越说越离谱,越说越扯淡。
到最后连军机二处的都不好意思记录下来。
骂到了下午,这帮人刚想离开,得到了东宫指示的梁昭无奈的派人去门前喊话。
告诉这帮书生,大炎律法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造谣诽谤是要坐牢的。
若是在平常,这些书生一听这话,自然是不敢再折腾。
可现在大家骂的正嗨不说,不少人还煞有其事的给其他人说。
楚王现在明显是被长安城内其他大人物搞了,咱们就算再这么骂也绝对不会有事。
不得不说,这种阴谋论从古至今都很有市场。
这些人一致认为楚王是长安城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自己这种行为是得到了无名大佬们的支持的。
又骂了一个下午,最后实在是骂不动了。
最后一个骂完,大家伙刚想要撤,军机处的几个搅屎棍问最后一个书生高姓大名。
那书生意气风发,这辈子都没像今天这样被同行们如此重视。
耳听得旁人问自己的名字,简直比登科之后在长安街唱名还要兴奋。
不仅高声报上了自己的名号,还把籍贯、身世说的清清楚楚。
其他骂了一天的好汉们一听,这种好事岂能便宜你一个人?
不等他说完,全都跟着高声自我介绍。
军机二处这帮人恨不得让他们一个个说,飞快的在本子上记下来这帮人的名字。
闹闹哄哄闹了一天,这帮读书人也不回家,三五成群的结伴去喝酒寻乐。
不少人还约好了明日里还来楚王府,要将楚王彻底的定在耻辱柱上。
军机二处的探子们把名单交上去,上官瑞鹤飞快的整理好,递给了梁俊。
梁俊拉着半米长的名单,一脸的无奈何惊讶。
这帮狗东西,当真是闲的。
看来是时候让礼部改革科举,治一治这帮读书人中的不正之风了。
“开工吧。”
梁俊心中定了主意,将名单递给了上官瑞鹤吩咐道。
上官瑞鹤接了任务,应了一声,转身奔着后院而去。
被梁定昌送来的那帮报社的工作人员被骁骑卫看着,印刷报纸的工具全都准备好。
名单一到,所有人按部就班的进入了工作状态。
一张张报纸飞快的被印刷出来。
报纸上的内容和前几天的差不多,都是一些丧尽天良的腌臜事。
只是主角不再是楚王,而是名单上这些有名有姓有籍贯的书生们。
“梁昭啊梁昭,本王让你看一看什么叫做教科书式的洗白。”
梁俊将手中楚王府送来的信件放在身后,负手而立,站在临时搭建的印刷工厂外面,看着如火朝天、灯火通明的工厂,冷冷一笑。
报纸虽然也是新型行业,但它却不能像其他新事物一样,给拥护者带来直接的利益。.la
甚至在长安城内,好多人都认为发展报纸的意义并不大。
这其中就包括秦王梁羽。
当全面了解报纸的制作工艺加上用途之后,梁羽将发展报纸列为了天策府三等要事。
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对此并没有异议。
天策府的三等要事基本上就相当于放弃搁置。
梁羽做这样的决定并没有什么过错,以他的角度来看,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报纸可以操控舆论的优点梁羽十分明白,不光是他,基本上长安城内其他势力也都能看到。
花费力气把报纸办好了,朝廷内外有个好名声,对于以后开展工作事半功倍。
这些道理大家都懂。
可那又怎么样呢?
就算全天下的百姓都拥护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好官,可手中无兵无权,要那么好的名声干什么呢?
尤其是这些前世里靠着兵马夺天下的开朝皇帝们,更是把报纸当做鸡肋。
他们经历过乱世,乃是乱世之中最懂得如何才能取得胜利的人。
历朝历代那么多王朝,有一个算一个,没有谁是靠着好名声成为的皇帝。
秦朝的老大哥嬴政,后世史学家给他贴的是个暴君的标签。
汉朝的刘邦,乃是王保这位登州大流氓的偶像。
甚至于那位死于非命,前世里三分天下的曹老板,也有屠城的污点和奸雄的称号。
这帮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人物,哪一个是靠着好名声在乱世之中活下来的?
几乎是一个也没有。
所以,在这些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心中,并没有把名声看的很重。
他们也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正确性。
可在不同的人眼中,这个民代指的群体是不固定的。
在梁羽的眼中,这个民指的是关陇集团的世家门阀。
在梁植的眼中,这个民指的是乡绅地主。
在梁济的眼中,这个民指的是能为自己所用的武勋将门。
除了梁俊这个太子之外,其他人的心里,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民指的是天下百姓。
这也是很多时候梁俊的思想与众人不同的地方。
现在在面对报纸的问题上,大家伙又很默契的站在了梁俊的对立面。
同样是发展报纸,整个长安城内除了东宫真正当回事,其他人全都是抱着你有我也得有的心态。
因此在听到楚王带着骁骑卫和自己的亲卫把自己的报社端了之后,他们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反而饶有兴趣的想看一看太子到底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