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他撺掇梁羽入股珍宝斋,就是要警告皇帝,你这样与民争利是不对的,你手里不能有钱,就算要弄珍宝斋,这钱也得是进国库,而不是入内务府。
此番又领头跪地,就是要警告六皇子梁羽,你最近做的有点过分了,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你只不过是个皇子,炎朝正儿八经的储君太子回来了,你得老老实实的。
同时也要警告军机处这帮大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别有什么花花肠子,现在拥护皇帝,以后拥护太子才是正路。
其他人对苏德芳这老头恨的是牙痒痒,跪在地上也不抬头,个个恨不得老头直接一头撞死在地上。
“接下来该怎么做?”半晌,王保看着距离自己最近的苏老头低声问道。
“敢问尊使,太子殿下有何口谕?”老头提示道。
“口谕?”王保脑子嗡的大了,口谕是什么玩意。
苏德芳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这孙子不知道口谕是什么意思,也不生气,反而饶有兴趣的看着王保解释道“就是太子殿下说了什么。”
“嗷嗷嗷”王保一拍脑袋,手中的剑划拉一下,差点看在一旁的常欣身上。
常欣吓得赶紧后退一步,心有余悸的看着王保,心道“狗东西,咱家日后非得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你直接说太子殿下说什么就是,还口谕。”王保恍然大悟,道“殿下说让那个太监通知文武百官到长安城外十里迎接。”
常欣听了恨不得起来一把捶爆王保的脑袋,哪里有这种规矩。
太子这是要造反么?先是弄什么尚方宝剑,这又要百官出迎,还有没有把皇帝放在眼中。
“放肆!”常欣刚想说话,苏德芳好像猜到常欣要说什么,低声道“常公公,我大炎建朝以来,太子回京师确有先例。如此不算违制。”
常欣一句话没说出来直接被憋回去,整个人都不好了。
大炎朝建国以来有祖制,没有圣旨,太子不准离京师。
梁俊算是炎朝为数不多离开过长安又回长安的太子,常欣不清楚炎朝发生过什么事,活了八十多的苏德芳却是清楚的很。
得,既然梁俊要让百官出迎,苏老头也力挺,他又是礼部尚书,那就按照太子说的办吧。
“小哥,可以让大家起来了。”苏德芳冲着王保微微一笑,低声道。
“好好好,大家都起来吧,起来吧,大家都去准备准备,准备出城迎接太子殿下回长安。”王保回过神赶紧招呼众人起身。
心中得意道“这事也没刘三哥说的那么难嘛。”
梁羽站起身,看着一脸得意的王保,忽而露出笑容,心中不由有些兴奋和激动。
“太子,你终于回来了”
“殿下,他们四个怎么还不回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刘三刀在临时营帐中走来走去,面色焦急。
他不光是担心王保四人,其实更是担心自己到了长安之后不能像以前一样对梁俊有帮助。
梁俊意识到刘三刀的反常,放下手中的糕点,笑道“不会,在我没有进城之前,他们四个绝对不会有生命危险。”说着站起身来,走到刘三刀面前,接着道“长安城今非昔比,这一次回来,还有很多事需要三哥帮忙,咱们若是乱了阵脚,还没进城就败了。”
刘三刀看了看梁俊,他不知道梁俊为什么这样的肯定,也不知道长安城如何的今非昔比,心中的忐忑始终平复不下来。
只得点了点头,心道“希望如此吧。”
诸葛夕站在一旁,手中的扇子早就还给了刘文静,他看了看梁俊,忽而笑道“殿下好像知道长安城内发生了什么。”
梁俊转过头来,一旁的刘文静看着不知从哪里得来的长安地图出身,手中的羽扇不时的指指点点。
诸葛夕走近了,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递给梁俊,道“长安城最近好像有些动静,小生以为,殿下应该早做打算。”
梁俊结果诸葛夕递过来的纸张,看了看上面写的字,皱了皱眉。
“每日子时会有商队出长安北门?”
梁俊不知道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反而有些奇怪的看着诸葛夕,又看了看一旁入神的刘文静。
从认识刘文静以来,梁俊发现,不管长安发生了什么事,身在千里之外的刘文静总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这消息是从何而来?梁俊没有问过,刘文静自然也没有主动提及过。
如今同时丘山书院出身的诸葛夕,这些日子也一直在自己身边,长安城内的消息他又是如何知道的?
“这是什么意思?”梁俊看着诸葛夕问道。
诸葛夕摇了摇头,道“不知道,只是知道每天晚上就有一队商队从北门出,具体这商队是从何而来,去了哪里,无人知晓。”
梁俊听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诸葛夕又道“这消息真假还不一定,是六皇子的天策府里传出来的,谁知道是真是假。”
“天策府的消息?”梁俊更想不通,诸葛夕怎么会和天策府扯上关系。
诸葛夕冲着一旁的刘文静努了努嘴,道“刘师兄之前是六皇子的暗探,从天策府中得到些消息还不算难事。只不过从这条消息上来看,估计天策府那边也猜到师兄叛变了。”
“我从来不是六皇子的暗探,只不过是在某些时候和他有过合作罢了。”刘文静走了过来,看了诸葛夕一眼,道“这消息也不是从天策府得到的。”
诸葛夕听了这话,眼前一亮,欣喜道“师兄是说?”
刘文静点了点头,道“没错,要不然你觉得那人能把信息交给你么?”
诸葛夕试探道“夫子将鲤给你了?”言语欣喜更胜,别有一丝羡慕。
刘文静微微一笑,道“并没有。”
“我就说,夫子之前天天说鲤乃是准备给大师兄的。”诸葛夕如释重负。
梁俊在一旁听的云里雾里,这俩师兄弟在说什么呢。
“军师,这鲤是什么?”
刘文静道“殿下是否一直好奇,为何我远在雍州,却一直能够知道长安的事情?”
梁俊道“因为你是老六的探子么。”
刘文静摇了摇头,道“不光如此,我与六皇子之前,只不过是各取所需。天策府虽网罗了不少江湖人士,专门在各州郡收集刺探信息。可终究成立时间太短,势力只在长安周围,因此还帮不上什么忙。”
梁俊心道“老六果然是搞大事的料,天策府成立还不到半年,这情报系统就构建起来了。”又想到梁羽前世处于那种情况下,都能把整个长安经营的铁桶一块,暗地里更是收买了玄武门的守卫,这收集情报乃是他的看家本事。
刘文静道“常言道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当年诸葛亮身在隆中就知天下三分,夫子早年游历天下,更是明白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我丘山书院几十年前就有了专门打探各州最新消息的人员。”
梁俊听了这话,明白过来,道“莫非你们这个专门搜集情报的组织叫做鲤?”
好在刘文静等人也都习惯了梁俊说话的方式,更习惯了他隔三差五发明些新词。
刘文静点头道“殿下猜的没错,我这些日子在雍州便是通过鲤组织的细作得知长安的一举一动。”
梁俊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对刘文静和诸葛夕的这位老师更加的好奇,这老头究竟是何方神圣,不仅培养出来刘文静和诸葛夕这种顶尖的乱世必备军师型人才。
还未雨绸缪,在几十年前就先知先觉的成立了这样一个间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