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七皇子念了首诗。”小太监见皇帝显然沉思,半晌才低声说道。

梁三爷回过神“奥,什么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小太监拿着手中的纸条低声念道。

梁三爷心思“这是白居易的诗,梁植如此不加遮掩,真以为朕不敢杀人么?”

“拿来让朕看看。”梁三爷又左右思量了一番,梁植现在是手握锦衣卫,朝中不少大臣均拜在他门下,自己还真杀不了他。

梁三爷一想到这个门人制度就恨的牙痒痒。

这是德贤皇后当年为了限制皇权,平衡相权颁布的一项措施。

据史料记载,当时德贤皇后的原话说,朋党之争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与其粉饰遮掩,不如摆在台面上,正大光明的斗,于朝廷于百姓于皇帝也都是好事。

谁的本事大,谁在朝中就有资格说话,谁在民间就受百姓拥护。

这制度颁布之后,倒是利大于弊,毕竟哪一朝哪一代没有党争,此制度只不过是让党争浮出水面。

加上本朝太子更迭速度太快,导致大炎朝这些年来,从来没有哪一派能够一家独大,甚至两个派系分庭抗礼的都没有。

最多最多就是朝堂之上三国鼎立。

这种百官公开自己党派,加上党派众多,反而让百姓比以前好过一些。

比如一县之内,县太爷是梁羽门下,那么县尉往往就是方护或者其他人的门人。

你县太爷敢贪污受贿,你敢草菅人命?好,我这就一封密信告到自家皇子那里去,直达天听,让皇帝罢了你的官,让你上面的主子在朝堂上跟着丢人。

刚开始施行,确实有很多的好处,吏治也清明了,朝堂之上良性竞争,百姓安居乐业,均道德贤皇后的好。

时间一长,这种门党之分也成了一种所有人都认可的制度。

此时朝堂之上,太子梁俊是一派,派系下人不多,军事力量只有京师内,手下千人左右的梁定昌一个。

还有远在边关,与梁俊从小玩到大的镇国公之子赵青山手下的三万边关悍卒。

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一兵一卒能够是太子调遣的动的了。

而此时的梁俊,连自己还有边关这支军马都不知道。

只知道自己要是想造反,满打满就只有梁定昌那一千多人。

就这一千人有多少是真心跟着自己的,梁定昌都没有个准。

这也是梁俊为啥很头疼的原因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枪杆子,顶着个太子名头有个鸟用?

所有的派系中,梁俊的太子党是最弱的,要兵只有三万多一点。

要权?

满朝中,只有御史台那帮子御史算是拥护太子的,还有存在感不是很大的礼部也是太子一派。

御史台看起来很威风,但是一旦动真格的,兵对兵,将对将,御史台除了喷人,实在是没有什么战斗力。

也就是说,梁俊手下只有一帮子嘴强王者,和擅长以理服人,以德服人的礼部一帮子文人。

而朝中势力最大的则是左丞方护一派,六皇子梁羽一派,还有远在边关长城的八皇子梁凤皇一派。

八皇子梁凤皇虽然人在边关,但是以兵部尚书韩励为首的将门之后基本上都是以梁凤皇马首是瞻。

左丞方护原本是开国第一功臣方征后人,门下皆是勋贵之后。

大炎朝军中之首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般只在战时由亲王或者皇子担任。

其次为天下兵马大将军,简称大将军,实则就是武将之首,本朝的大将军则是兵部尚书韩励。

大将军之下,又分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威国将军三职,只是这三将职在左相府体系下,只有出征打仗之时,受了皇帝调令,方才归大将军调遣。

虽说韩励是天下兵马大将军,但是没有皇帝旨意和左相相印,韩励就是光杆司令一个。

镇国将军是六皇子梁羽门人,辅国将军乃是方护的亲信弟子,威国将军则曾在边关长城梁凤皇手下服役两年,被梁凤皇举荐到京师做了威国将军,属于铁杆的八皇子派。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威国将军这三职之下。.la

又各自设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将军。

辅东、辅西、辅南、辅北将军。

威东、威西、威南、威北将军。

以为辅翼。

这些个将军旗下又各有八部。

镇国将军八部为忠勇校尉、冠军校尉、镇节校尉、明志校尉、虎勇校尉、骁战校尉、平云校尉、执节校尉、宁羽校尉。

若国内有叛乱,则择八校尉为前锋,司职将军为主帅平叛。

辅国将军旗下八部为德仁校尉、施节校尉、防化校尉、迎德校尉、锦波校尉、平浪校尉、御浪校尉、威武校尉、武威校尉。

主为招募兵勇,训练士卒,铸造军械之用,若军中有官将致仕、战死,官职空缺,亦可举荐贤才以供左丞审选。

威国将军旗下八部为征勇校尉、讨难校尉、狼山校尉、讨蛮校尉、威夷校尉、振武校尉、壮军校尉、敢登校尉、白羽校尉。

若有外敌侵犯,则起八校尉为前锋,司职将军为主帅迎战。

这些军中大大小小的官将,梁俊最开始捋了一天捋的是脑子疼,后来了解之后发现,自己捋也白捋,这些官职有一个算一个,背后不是这个皇子就是那个大佬,

自己这个太子门下,三个国字头将军,十二个方向将军,二十四个校尉,梁俊是一个也没有捞到,全都是别人家的。

对于大炎朝的武官系统,不仅梁俊头疼,梁三爷更头疼。

这些个武将,虽然都是自己手下的兵。

但是基本上没有几个将领是自己见过,也没有几个是自己提拔上来,承了自己恩的。

名义上自己有调动的权力,但真的调动起来非常麻烦不说,到了兵戎相见的时候,也指望不上他们。

还得是靠拱卫自己的那十二卫六万多人。

德贤皇后制定这个系统里的这些个武将,也是没有什么可能造反的,从上到下,上到兵马大将军,下到最底层的士卒,十几个势力,十几个派系,想要造反,先把这些派系清理干净再说。

而能把这些派系清理干净的人,除了皇帝外基本没有别人了,都当了皇帝了,还用得着清理他们造反么。

梁三爷揉了揉发胀的脑子,不去想让人头疼的武将系统,看着跪在下面的小太监问道“说到哪了?”

“回陛下,赵御史弹劾程尚书谋反。”小太监恭敬的道。

“怎么又说回来?”梁三爷皱了皱眉,这个赵恒很有恒心啊,绕来绕去,绕来绕去又他niang的绕回来了。

“赵恒说了什么?”梁三爷问道。

小太监伏在地上,恭敬道“回陛下,未曾回报。”

“去,换此时当值之人来。”

那小太监噔噔噔出了御书房,到了朝议大殿旁,只见整个大殿里乱成一团。

“哎呦,陈翔,这是怎么了?”那小太监进了大殿,只见赵恒揪着程经的衣服,自己衣衫不整,程经脸上通红,显然是挨了一巴掌。

当值的小太监叫陈翔,见到同僚,上前来,拥着他出了大殿,道“哎呦你可算来了,赶紧的,我去回禀陛下。”

史上第一绝境》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蓝火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史上第一绝境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