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村口的路边上,就盖了二层小楼,从乡里请了厨师过来,炒菜,杀羊煮着卖。
王四福到乡上工作了,家还在村里,一个礼拜回来一次,并不知道他闺女在家干啥。一开始以为饭店是小慧的。反正这大丫头胆子大,啥也敢干,他也就没说什么。
等饭店开了业,他才知道是自己亲闺女的。王四福就不干了,冲着他媳妇就吼上了。
你们一家人糊弄我!我一个堂堂乡书记,闺女开饭店自己干,像什么话!
小慧在一边就直撇嘴,她还看不上她小叔这乡里的一把手呢。整天就知道傻呼呼地瞎忙活。
王氏一族,把振兴门楣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要钱给钱,要人出人,全力支持你。你可倒好,给王家门里带来啥好处了?
出钱出力你找着王家了,有了好事儿王家得排最后面,要注意影响!
凭什么呀?出钱出力的时候你咋不说注意影响呢?我们王家还不愿意出这个名呢!
小慧一顿抢白,把她小叔给说了个张口结舌。可违背原则的事儿,王四福不干。管不了小慧,她就管小青。
他直接就给自己闺女摊牌了,要么,把饭店拆了,老实干村上的工作。要么,他以乡里的名义下文件,直接开除小青,不许再给村里当会计。
你公私不分,当什么会计?
王四福这人死脑筋,动真格的了,和小慧一样,说一不二,六亲不认。
小慧就出了个折中的主意。饭店小青不干了,租出去,让别人干,这总行了吧?
王四福看小慧的面子,才勉强同意了这个主意,算是把饭店保住了不用拆。。
可小青委屈呀。为建这个饭店,虽然钱是她大姐出的,可操心受累天天在工地上守着,都是小青和她娘的,遭多大罪,受多大累啊?
这可倒好,她爹一句话,眼看罪都受完了,要挣钱了,就得把饭店租给别人挣钱,凭什么呀?
你个乡书记咋啦?芝麻大点官,毛病不少。人家县官的孩子还直接不在农村受苦,直接批条干大生意呢。我开个饭店就不行,天下哪有你这么不讲理的爹呀?
王四福也发火。你开饭店行,可你做生意就不能担任公职,这是国家规定,我开除你公职也是为你好,不让你犯错误!
一个破村会计,算什么公职啊?一月领二十四块钱,够吃还是够喝?不为我大姐,你请我我都不干!
王四福让闺女说的面红耳赤,直接就不讲理了,脱了鞋要拿鞋底子抽闺女,小慧就死命地拉着小青跑了。
跟这个死脑筋硬对着干是不行的,得和他耍心眼儿。
小慧跟姚远学的,知道绕着弯子干事了。她给小青出主意租出去,后面就还有招。
于是,小青就把她对象给弄来了,把饭店租给他对象了。
反正他身上没公职,老农民一个,他干饭店你管不着吧?
王四福知道是上了小慧的当,可当初租出去他是答应了的,也没说不能租给自己女婿呀。再说小青还没结婚,明面上给他留面子了,他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再多说,估计慧儿这丫头连面子都不会给他留了。
小慧这么维护自己的本门姊妹兄弟,是有她的道理的。
在封建思想依旧盛行的农村,想干成事,就得有人维护。而最先会维护自己的,肯定是本门这些未出五服的族人。
只有自己这些族人都起来了,得到了好处,站在她身后,小慧才能在村里有权威,这跟王四福能长期当村支书,都是一个道理。
中国农村的村落,大部分是自然形成的。
开始的时候,只有一姓的几个人或者几户,在这个地方定居、繁衍。
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其他外姓也过来一起居住,经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形成村落。
往往一个村落里,会有一家或者两家户数较多的大姓,再加上一些人数较少的小姓,这才组成一个大一些的村落。
小慧的村子王家疃,就是由王姓这家大姓和一些小姓组成的,典型的中国村落,据说已经繁衍十代,接近三百年了。
自古以来,村里就由王姓人家说了算,民间的族长,或者官方的村长,都是王姓一族的人来担任。
在这样一种村落形成的过程中,族里人丁兴旺,是至关重要的。
从小处说,家里壮实男人多了,外人不敢欺负,在族内也更容易赢得尊重,有更多的发言权。
从大处说,一姓一族的壮男人多了,才能赢得整个村落的话语权,为自己一族争得更多的利益。
所以,中国农村多生男孩的观念,并不能完全算封建观念,也并不只是为了传宗接代。
更重要的,则是为了自己一族,和自己一家的繁衍和利益。
这种观念是流传千年,根深蒂固的,并不是谁要出个什么政策,就可以改变的。
小慧心里,生与俱来,就带着这个观念。她发达了,要首先为王氏一族争取利益,而放在最前面的,就是先为这些未出五服的叔族兄弟姐妹谋求利益。
只有这样做,才会有更多的人支持她维护她,站在她周围和身后,成为她的势力。
她有这种古老观念的同时,还有从姚远那里学到的,现代发展的观念。
在姚远眼里,人是分三六九等的。有潜质有出息的,像小慧这样的,可以培养。她有成才的潜质,缺的只是机遇和资金。
而有些人,是天生具有性格缺陷的。这样的人,无论聪明与否,你都不要和他走太近,他早晚会拖累你。你就是给他一座金山,他都能给你折腾光了。
他们这辈子,只能给别人打工,靠自己的本事大小吃饭。即便是这样,还有吃不上饭饿死的。
小慧很赞成姚远的这套理论,对叔族兄弟姐妹,她也是划分三六九等的。
她先出资培养小青这种有出息的,让他们先富起来,有了自己的事业。
然后,她就把她二叔、三叔家那些人,都塞到小青这些有了事业的那里,给他们一个打工挣钱的地方。
她先叔族,后近枝,再后远枝,最后全村地这样推广下去,等于是她把自己的族人都分给了她扶植起来的亲戚,负责养活他们。
让自己的远近族人们都有了饭吃,她才会考虑异姓的问题。
在村子里,就算异姓里有出息的,能成大事的,小慧也不会扶植,因为你不姓王。
这种种姓歧视,在中国的村落里,普遍存在着。这不是由个人说了算的,而是大家为了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不约而同,必须选择的一个做法。
好多人只看到了家族企业的缺陷,却不知道它之所以形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