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城教育这块,不是小孩等学校,而是学校等小孩,新城很多学校已经建起来了,就差学生入学了。
中小学还好,家属移民中,可以招收到最后的生员,但大学生员就难了,新城大学刚刚建立起来,一点名声也没有,招收学生是一大难题。
好学生没处招,坏学生招来也没用,对于新大学,杨辰是抱着很高期望的,滥竽充数是绝不允许的,而且第一批学员优劣,对学校将来的发展很重要。
严进严出,是必须得。
在杨辰看来,有些东西,必须是令缺勿滥。
在杨辰走出技校,琢磨如何把大学招生问题解决时,霍建狞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老板,项老先生电话。”
听到霍建狞口中‘项老先生三个字’,杨辰没敢怠慢,连忙接过电话,说了几句之后,杨辰把电话还给霍建狞,随即看向一旁的陈爱国。
“爱国叔,一会儿你带路,咱们去拜访一下项老先生。”
杨辰口中的项老,全名项倡权,那是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早年曾先后担任内陆几所知名大学的的教授。
除此之外,对方还曾为老侍从室秘书,担任过高级官员,政治经验丰富。
杨辰请他过来,主要是因为新城大学初建,需要一个有能力主导新城大学发展,同时还能利用其丰富的政治经验,跟澳大利亚政府打交道。
新城的教育,绝对不可能照搬澳大利亚的教育,更不可能全面西化。
而一般的大学的教授或者院士,他们都不习惯跟官员打交道,玩政治不是大多数人教授们的强项。
车上
“老板,我们是不是准备点东西在过去?”
对于哪位项老先生,霍建狞是真的发自内心尊敬,尤其项家三子儿女,也是个顶个的牛。
项家长子,湾湾研究院院士,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主任,世界顶级数学家。
项家次子,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博士,先后执教于布朗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芝加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教授。
项家幼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数学系的博士(后面具体的没查到)。
项家姐妹,也是耶鲁大学和伯克利大学博士。
除此以外,这一家子的妻子丈夫,最低学历也都是博士,这年头的博士跟后世可不一样。
这个时期,不管是内陆,还是国外,博士含金量都很高,能够成为教授的,就更厉害了。
为了把这一家子拉拢过来,杨辰是亲自跑到湾湾登门拜访项老爷子,费了老大的力气,才把这一家子给忽悠过来。
咳咳,也不能完全说是忽悠。
毕竟,别人一大家子高知识份子,而且大多学的还是数学,他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仅靠着一张嘴,就把这一大家子全部忽悠过来。
靠嘴忽悠不行,谈钱,俗气,而且人家也不缺那点钱,你工资开的越高,有时候人家反而越不乐意搭理你。
不过,这人活一世,名利二字,不管是谁,都决计不能避免的。
对于项老爷子那种权和利都已经享受过的人,能够打动他的,也就只剩下‘名’了。
搞学术研究肯定不行,已经七老八十的人了,项老爷子没有那么多精力去搞研究,而且官当久了,知识还记得多少,这真不好说。
既然搞研究不行,那就只能办教育了,把新城大学打造成一座亚洲的剑桥哈弗。
不管什么年代,这办教育,离不开一个钱字。
杨辰别的没有,就是有钱。
后世有一句话,‘好大学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大学最重要的两个硬件,一个是师资,一个是设备,而这两样恰恰都需要钱来支撑。
杨辰有钱,也支持教育,有他的支持,新城大学在师资和设备上都不会缺。
有了足够的经费,那么想要把新城大学名声打出去,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将来新城大学越有名,项家的名声就越响亮。
算完这笔账后,项老爷子一声令下,项家兄妹全部乖乖过来了,不仅项家兄妹本人过来了,他们来的时候还为新城大学拉了一批优秀的华裔大学教师。
新城大学并不在市中心
倒不是说杨辰舍不得把市中心位置让给新城大学建校,主要是市中心面积有限,把一所大学放在这个地方不太合适,不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
众所周知,国内外名校,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占地面积大广。
很多名校占地面积,不是按照标准的平米来算,而是按照公里计算,尤其是国外大学,以美国为例,几十公里的占地面积,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新城大学将来是以挤进世界一流名校为目标,在这方面自然不能落后,离市中心远一点,规划起来方便,能够利用的土地更多。
当然了,杨辰肯定不会给新城大学预留几十公里的土地,那么大片土地纯属浪费。
在新城大学周围,是连栋的别墅群以及高级公寓区,这些都是分配给新城教师的住所,新城的教师公寓修建的并不比别墅差,而且每栋最高只有五层,最低三层,一栋也就住个三五户人家。
教师公寓和别墅不归个人所有,产权属于学校的,摁,学校属于杨大老板的。
将来教师如果离职了,房子是需要退还的。
当然了,如果是退休,那么是可以一直住下去的,如果教师退休了,不想住在教师公寓,那么学校会负责为退休教师在其他地方买一套新房,或者选择一个适合的地方,为退休教师免费新建一栋满意的住所。
新城的居民楼,普遍不低于五层,这主要是为了城市未来发展考虑,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住的都是独栋别墅,每家每户还自带一个大院子。
这里面除了生活习惯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人口问题,西方发达国家除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城市,其他地方人口都很少,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多一些。
虽然新城同样不缺土地,但是杨辰觉得一座城市如果少了高楼,少了上下层左右邻居,多少缺点人情味,同时生活也不方便。
一座城市,只有热闹,才有人气。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外卖兴起,送货到家这种服务,你住的太远,送东西不方便。
后世很多人吐槽国内高楼大厦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都要拿西方做比较,好像西方一切都是最好的,别人住的低一点,就认为住的低点好,最好是城市里面家家户户都跟农村一样,一户一栋才肯罢休。
老实说,杨辰对这种观点一点也不认可,也不羡慕西方的生活方式,什么叫做城市?没有高楼大厦,人口不密集一点,那叫城市吗?
连买个东西,都要开车出门走老远的路,才能碰到一家超市,生活用品,买东西都是一大堆的整,备上吃一个星期的食物,这叫生活?
突然想吃点喜欢吃的东西,要么没地方买,要么点外卖,半天送不到家,中间滋味如何?
家里出了什么事,有人抢劫,骚扰,家人不在,你叫救命都没人搭理,只能等丨警丨察来收尸。
住的高一些,人口集中一些,有什么不好的?别的不说,至少生活方便,买点东西,不由开车出门去找超市,不用每次去超市都备上一星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