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顶贴随笔(18)

国内的生活很忙。这是一个注定要忙的时代。你的左邻在忙着读硕读博,你的右舍在忙着出国出书,渐渐地,你会被感染,也跟着忙起来。唯有忙才感到心安,如果不忙则说明情况不妙。人这个东西,一辈子应当是朝着一个大目标前进。当你周围的人前进速度加快时,会对你产生压力,你会不自觉地加速。这样,不断加速,加速,再加速,你的注意力逐步转到了速度上,久之,反而把大目标忘个一干二净,为了前进而前进,为了忙碌而忙碌。社会之于个人,用“挟裹”这个词,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我这段时间就是这种状态。早上七点一睁眼,忙到晚上一点才躺下,全天连轴转。我硬挤出时间更新这个贴子,主要目的,是让自己的大脑能在忙碌中下短暂逃逸,想想忙碌以外的事情。一天之中,只有写贴子和上厕所的时候算是清静了。

前面有关突发事件的几个贴子,与网上主流唱反调,竟然没挨骂,真幸运。关于突发事件,还没有聊完,以后的贴子中再聊吧。这个贴子简单聊聊“维护民族文化特性”问题。

我在贴子中曾介绍过新加坡民族政策。后来,在本贴整理稿第166节又谈过一些观点。前几天,有一个兄弟提出:“中国维护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性,做得没有不对啊。”又有一个兄弟反驳说,“要强调共同性,而不是强调差异性。”其实,关于民族政策问题,我曾跟踪和关注过好几年时间,积累了许多材料,还实地走访过许多民族聚居区。如果要探讨的话,能写很长。本贴整理稿166节的后半部分,当时我曾写了许多东西,后来考虑到尺度又删了,许多问题和观点点到为止。可惜没人注意到这个段落,呵呵。

在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基督教)、印度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是唯一拥有主体民族(人口占简单多数的民族)的文化体系。这个主体民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许多古民族融合而来。而同样历史条件下,其余三个文化体系的民族融合程度远远低于中国。其原因,我已经分析过。汉字、儒学、伦理型社会、大一统帝国,共同塑造了我们这样一个民族。所以,我一直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中,在处理民族问题上,一定有许多独到之处和有效之举,应该研究这些传统经验,结合当前时代,予以继承,而不是单纯地照搬苏联那一套民族自治政策。

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的主要热点矛盾,由意识形态冲突,转化为民族宗教冲突,借用亨廷顿仁兄的话,就是文明的冲突。自1992年以来,民族宗教冲突此起彼伏,闹了20年,在一些地方搞得流血漂橹,仍没有看到消停的迹象,弄得全世界政治家们头痛不已。这几天,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又闹起来了,据说造成40万人逃难。

造成民族矛盾的原因很复杂,可以列几百条,涉及到历史、宗教、种族、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等问题。但我更倾向于跳出具体问题的探究,从更为宏观的层面上思考民族问题。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显得我挺有思想高度,二是回避了我对具体问题研读不深不透的短板。

好的,站在云层之上,开侃。

待续

顶贴随笔(19)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问题:世界民族发展的历史潮流的大方向是什么。

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人类曾经分属于不同的小部落、小部族、小民族、小国家。由于距离的作用,人类间变得陌生。唐代长安即有“昆仑奴”的记载。有史家考证说,“昆仑奴”系南洋黑人而不是非洲黑人。清代康有为第一次看见黑人,仍然极为震惊,完全无法接受这种同类。“其黑人之形状也,铁面银牙,斜额如猪,直视如牛,满胸长毛,手足深黑,蠢若羊豕,望之生畏。”

我在云南丽江的横断山区旅行时发现,这些地区山谷如切,河道飞悬,有的相邻的纳西族村庄,相隔数百米,中间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深沟。纳西族来源于从河湟地区南下的古羌人,历史上应该是说同种语言的游牧部落。但定居横断山一千多年,许多村庄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也没办法往来。所以,口音演化迥异,近邻村庄竟然不能交流。如果他们不被纳入现代社会,继续发展下去,性相近,习相远,会慢慢演化成不同的部族。总之,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人类共同的祖先是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老奶奶,今天的不同民族是隔离发展的结果。这种隔离,主要是地理和交通的原因。当然也有政治、宗教等原因。

进入近代的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就进入了民族间、国家间的加速交流阶段。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民族交流和联系的量,呈现几何倍数的爆炸式增长。造成民族隔离的地理、交通等限制,如今十分微弱,“地球村”已然形成,一个全球范围的民族大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3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3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