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顶贴随笔(15)

这几天好忙啊。确实没有心思写贴子。回来一看,还有几个兄弟帮着顶,谢谢了哈。先要庆贺一下我们的奥运军团,已经搞到六块金牌了。看奥运会,有中国进步的感动。金牌固然可庆,但国人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更令人感动。中国人,更个性化,更融入国际而非特立独行,更淡定从容。不像二十年前,由于奥运金牌上加挂了太多政治因素,使运动员异化了,成败夸张,进退失据——有点像现在朝鲜运动员的表现。

至于网上有人质疑,诸如“金牌有什么用”之类,我感到中国搞体育也真不容易。中国拿不到金牌,说明国运衰败政府无能,印度拿不到金牌,却说明民主国家不搞形象工程,将财力用之于民。美国拿到金牌,说明民主国家的无比强盛,中国拿到金牌,却说明举国体制浪费人民财富装点门面。我套用上面一段里那句话来评论——由于奥运金牌上加挂了太多政治因素,使某些中国评论家异化了,成败夸张,褒贬失据。我们还是专心享受奥运,让他们说去吧。

前面几个贴子,讲到我对什邡事件的一些思考。由于我写的太慢,跟不上时事热点的转换,事情早就凉透了,可我还没有讲完,对不起。我觉得还有两个问题有必要探讨。

一是关于当地政府是否有权叫停项目的问题。

该项目经省发改委备案获准,环评也通过了国家级评估和审批。根据宏达公司向股民披露的情况,2012 年7月3日,公司接到市政府通知,内容为:“你公司举行钼铜项目开工典礼后,我市部分群众对项目环境影响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反应强烈。为维护我市社会大局稳定,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你公司钼铜项目从即日起停止建设。”

近年来,几次化工项目引发抗议,政府往往顺应民意叫停项目,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平息事态,换来一片叫好。但以往项目,多数在审批论证之中,政府“叫停”,实际上不是叫停别人的项目建设,而是叫停自己的审批程序。这次不同,这次项目已经获批了,其建设具有合法性。我没有去专门咨询当律师的朋友,反正是网上灌水,可以拍砖讨论哈。我个人的直觉是,政府没有权力用一个只有两句话的“通知”来叫停这个项目。如果一定要叫停,应该依法启动行政许可的变更程序,按程序来变更此前的审批决定,并承担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者,也可以通过法院。

宏达作为本地企业,深谙本地经营之道,并没有对“通知”公开提出异议。但我的思考是,如果这个项目的业主是一家外国企业,在已得到法定审批的情况下,什邡政府能发个通知来叫停吗?如果是那样,这个事件又该如何收场呢?这个问题也值得各级政府工作的领导们好好思考思考,等到真碰到了再思考就晚啦。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现场处置问题。记得网上有个视频,一个干部在现场叫“谁扔石头就打他”之类的话,原话记不住了,这成了政府“施暴”的证据。现场情况到底是什么样,我没有亲自到场。但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问题,我以前曾有过许多亲历亲见,有些体会,愿与兄弟们分享。

待续

顶贴随笔(16)

仍然忙。几乎没看奥运。关于什邡,想说的还没有说完,那厢启东又乱了。又忙了几天,启东都收场了。凭这个写贴速度,“写时评”变成“写史评”了。看来跟上时代的步伐很难啊。

从前几个贴子的分析来看,什邡事件,注定是一个双输乃至多输的结果。其主要责任,当然是地方政府。请注意,前贴中,我为钼铜项目作了辨护,但并没有怎么为政府辨护。正确的发展方向,离不了正确的工作方法和路径选择。否则,好事办好事,最后不一定有好结果。钼铜项目上马,当地政府在前期没有做好、做细群众工作,在事件发生时没有搞好应急处理,为了尽快平息事态又采取了“永远停建”的错误方式。这个处理方法,可谓饮鸩止渴,开了一个恶劣先例,对中国以后发展埋下后患。这不,启东紧接着就闹了。(当然,两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有一些不同。)

宋鲁郑写了一篇《什邡事件看今日中国》,即使被人到左倾的天涯,依然被骂得够呛。可见,在群情愤激之际跳出来反弹琵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所以,写这几个贴子,我一直小心翼翼的。迄今没怎么挨骂,倒不是我论的高明,而是根本无人关注之故。哈哈。仅管如此,我还是尽量不去找骂了,我只想与诸君做一个约定如下:

虽然钼铜项目被宣布不再建设,但客观地说,这个项目是不错的——既符合中国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又符合市场之需要。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出口乏力而内需不振,投资仍是各地保发展的最有效的一根稻草,百亿项目仍然是各地政府趋之若鹜的追逐目标。所以,我个人判断,这个项目死不掉。考虑到什邡事件已闹得满城风雨,臭名昭著,它会停个一年半年,避过风头,然后换个名字,在另一个地方(暂定A县)落户开建。这个项目建设周期大约是两到三年,说不定,投产时世界经济正好走出本轮危机,市场正逢其时。这个项目对A县地方经济的拉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对当地人的利弊,应该在投产以后两三年就显露无疑了。

我与诸君约定,到那时,绝大部分网友还应该健在,绝大部分痛斥该项目的精英和民意代表还应该健在,绝大部分上街示威的群众还应该健在,特别是那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更应该健在,而且会比今天更加成熟和理性。那么,让我们抽一个公休假,再去什邡和A县考察考察。我们看一看,这个项目到底是好项目还是坏项目,是不是发生如精英们所言的环境灾难,两地民生实惠得失如何,什邡遍地开花的小化工是否得到治理,什邡的“癌症村”问题是否会因为这次声势浩大的群众环保抗议而得到解决。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待续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30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30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