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贴随笔(11)
就什邡事件问题,近期通过多个侧面关系,进行了一些了解。我们接着聊。
从什邡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发展化工产业所造成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什邡人(尤其是化工园区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眼前这些既已形成的污染,并非钼铜项目造成的。即使钼铜项目永远不上马,什邡人也不会因此而远离污染。他们仍然面临着既成的污染问题,这不容回避,必须解决。
从什邡的现实情况的另一个角度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化工、建材等工业带动的经济繁荣,也使什邡人在收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投入等方面受益。什邡经济实力高居西部前列,财政实力和公共投入远远高于四川一般市县。什邡人的富裕程度明显高于四川一般市县,老百姓日子比较殷实。我国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现象,你在什邡很少看见。我曾经到过川东的一个县,一个老师指着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对我说,这个孩子的父母生下她就到广东打工去了,孩子都十岁了,父母从来没有回来过。话说到这里,那个女孩的眼泪就开始一对一对地往下掉。这个情景我至今记得。特别是我驻新加坡的一段时间里,对儿子的想念使我有了切身体会,更加理解到中国这一代人的痛苦与无奈。经济落后地区十室九空的打工生活,有多少亲子离别的痛苦,外人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
我认为对什邡的现实情况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才能比较客观而不偏执。现在的中国人,经常对发展中的问题义愤填膺,在批评问题的同时否定了发展本身。但如果让他退回30年前去生活,他打死都不愿意。发展可能带来诸多问题,引发不满甚至群体事件,但不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说的再刻薄一点,你总要先吃饱了,才有力气上街去游行示威。
什邡是中国主要磷矿区之一,其他化工原料也很丰富。无论是从资源禀赋来看,还是从产业基础来看,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化工及相关产业都必将是什邡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这是客观实际,搞“全行业退出”是不现实的。尽快解决小化工污染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是什邡人面临的一大课题。大方向,当然是“关停并转”和改造升级。我没有实地调查,凭经验分析,这项工作的阻力至少有三个。
第一个阻力来自政府。GDP会受影响。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小化工厂构成当地财政的重要一块,如果失去这一块,政府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可能受到影响。第二个阻力来自就业。小化工厂解决了当地许多人的就业,如果关停,势必影响这部分人的生计。还会影响到上下游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就业和生计。第三个阻力来自老板。从常理分析,距离省会这么近的地方,如果这么多的企业都是无证无照、集中连片长期非法生产,早就被执法部门端掉了。这些小化工厂中,绝大部分应该是有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的。虽然它们在环保方面可能不达标,但从法律上讲是合法企业。政府如果要关闭之,想一分钱不掏是不行的,财政上肯定要准备一大笔钱,才能摆平这些老板和股东。
我相信,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于环境污染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若什邡这些小化工厂继续存在下去,早晚也会影响社会稳定的。钼铜项目的上马,也许是解决税收困难、就业困难和关闭小厂成本三大矛盾的出路。换言之,什邡市有可能借助钼铜项目,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型。若没有钼铜项目这个外力,什邡应该也可以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但公众必须多忍受这些污染严重的小化工厂若干年。
关于钼铜项目的环境风险问题、事件现场处置问题、政府“叫停”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化工项目周边居民的环境风险补偿问题,我将逐一探讨。
待续
顶贴随笔(13)
对于什邡这个项目会不会造成传说中的环境灾难,我自己没有研究过,政府的环评也没有公布过,所以不敢妄断。但我至少有以下几个感觉。
第一个感觉,什邡钼铜项目的应该是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也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
地球人都知道化工有危险,但作为一个大国,化工产业必须发展。美德日都是世界化工大国。中国虽然化工产值与美国持平,但集中于化肥、纯碱、烧碱、丨硫丨酸之类的低端产品,工艺水平低,污染比较重。一些重要产品,比如乙烯,中国去年产量达到1500万吨,但只屈居世界第二,与美国产量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对中国来讲,化工产业,从来就不存在“要不要发展”的问题,中国发展化工的现实需要比美国更为迫切,发展方向就是规模更大、技术更高、布局更集中,通过产业升级来改变当前小、散、乱、污的问题。
第二个感觉,像这种投资过100亿的项目,安评、环评都是比较严格规范的,而且审批层次较高。从社会对危险源的控制的角度来讲,这个项目在环保上不敢说百分之百靠谱,但至少比当地那些业已存在多年的、遍地开花的小化工更为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