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人的观念中的作用,最值得注意。在宗教主导的传统社会中,一个基本特征是宗教主导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宗教观念高于国家、民族和法律。当A国与B国家发生战争时,若A国中某些少数族群的宗教信仰与B国的主流宗教信仰相同,则这些少数族群极有可能倾向B国。比如新加坡与印尼、马来西亚若发生冲突,政府对马来族新加坡人的立场就感到比较头痛。这就是传统社会当中宗教高于国家的典型特征。在已经进行过宗教改革的西方基督教国家中,这种倾向就不太明显。
其实,伦理主导的传统社会也有这个问题。因为伦理纲常是社会之基,所以对伦理的强调往往高于法律,甚至高于国家。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即,若老爸犯法,儿子应为之隐瞒,反之亦然。由家及国,推而广之,就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京戏《四郎探母》中,辽国公主被塑造成正面人物,她帮助丈夫窃令箭出关,把夫妻情份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这也是传统伦理社会的必然价值取向。因为公主既嫁,就是杨家的人,而不再是萧太后家的人。三纲中有“夫为妻纲”,没有“母为女纲”。所以公主最关心的,不是杨四郎返宋会不会损害辽国利益,而是返宋后还回不回来。杨四郎跪地发誓:“我若探母不回转,黄沙盖脸尸骨不全。”在夫妻关系得到有力保障之后,“夫为妻纲”就继续发挥作用——“驸马后宫巧改扮,盗来令箭你好出关。”呵呵。直到今天,中国到处仍然是“人情大于法”,也算是伦理型传统社会的遗存吧。
东方三大文明,中国在最东,最后一个遭到西方入侵。虽然中国文化的自觉很漫长很痛苦,前贴中曾讲过这个过程,但是相比而言,中国的社会文化转型要快于伊斯兰地区和印度。从鸦片战争到今天,历170年。其间,为打破传统的伦理社会观念和结构,与现代社会实现兼容,中国进行了多次自我文化反思和变革。我认为重要的有四次:一,五四运动。全面引入西方文化,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二,马克思主义的引进。解放后的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三,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大破四旧”。四,改革开放后,对西方文化的二次引进,以及中国文化的全面反思。现在回头看,每次变革都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变革远远得不偿失,酿成浩劫,比如文丨革丨。但是,通过这些自我变革和洗礼,中国一步步走出传统社会,形成现代社会观念和结构。这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韧性和适应性。如果与西方宗教改革史相对比,其实中国文化的适应性和可变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西方。假如西方在顽固的中世纪遇到了先进文明的入侵,它要转弯不见得像中国转这么快。
既然讲到这里,有必要对义和团再说几句。
在讲中国文化演进时,有个贴子专门分析过义和团,当时我写道:“义和团从本质上讲,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所产生的、本能的、带有某种正义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非理性特征的一次反作用力过程。”当时,受限于许多问题都还没有谈到,所以我对义和团只评价了一半。今天我们已有条件评价另一半了。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非洲、东南亚被瓜分殆尽。由于英国通过战争打败列强,得以独吞印度次大陆,只在沿海给法国、葡萄牙留了几块落脚的港口殖民地。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没有被西方直接瓜分掉?我认为主要原因,得益于义和团以命相拼的不屈抵抗。
有人可能拍砖说,楼主要搞清楚啊,当年是义和团违反国际法,围攻使馆区,才引来了八国联军。不错,从具体事件上来讲,是这样的。但是,此前没有义和团,英法一样打进北京,俄国一样侵入东北,日本一样发动海战。此后没有义和团,日本一样发动918事变,进而要全面灭亡中国。虽然从具体事件上看,八国联军是义和团的不理智行为引来的,但从历史大势来讲,义和团是被八国联军逼出来的。当时,西方列强瓜分世界都发狂了。即使义和团不暴发,列强也会以另一种借口来瓜分中国。十几年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惨遭瓜分,就是明证。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是把中国变成殖民地,还是继续保留清帝国?扩大殖民地,当然是好事。我分析,列强有以下几个考虑,一,中国人满为患,没有直接移民的价值。二,中国积贫积弱,保留下来也不会对西方构成威胁。(如果预料到今天,列强当年不顾血本也要把中国大卸八块。)三,列强对如何分脏各怀鬼胎,若分脏不均可能引发战争。四,直接统治中国的难度太大。义和团给西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光着膀子,念着咒语,就敢迎着枪口冲。要统治四亿这种愚昧之极、疯狂之极的野蛮人,实在太麻烦。看阿三多么温顺,用几千英军就可以统治上亿人几百年时间。在中国进行经济殖民的收益,可能还不够支付统治成本。这种经济殖民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中国政府来实现,这是最经济的选择。这样,躲在西安苟延残喘的清廷得以保留。
可以想像,如果中国成为殖民地,肯定不会像印度那样得到一份丰厚的殖民遗产,命运一定跟奥斯曼帝国差不多。从当时形势来看,新疆、蒙古、东北北部沦为俄国殖民地,东北南部和福建沦为日本殖民地,长江流域和西藏沦为英国殖民地,山东沦为德国殖民地,两广和云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今天就不会再有统一的中国。如果幸运的话,汉族地区在独立以后能够统一建国,国土也仅有四百万平方公里左右。同时,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包括一战和二战,都会在远东各殖民地之间打响,中国人将成为列强炮灰。
一些中国的知识精英,洋墨水喝了很多,文明了、进步了、民主了,在海外大量地阅读英文档案(当然这些文献基本是真实的),自以为把历史看得透彻,就大肆嘲讽同胞都被洗脑,大肆嘲讽和辱骂自己的祖宗,觉得这群愚昧可笑的疯人就该被文明国家的正义之师屠杀。不错,义和团头脑愚昧,举动野蛮,他们曾屠杀过宗教界的慈善人士,屠杀过大量信教的中国妇孺,这些罪行不容回避。但这是当时历史和文化的局限性所致。然而,正是这些无数个主观上蒙昧的“拳匪”,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客观上使中国避免了“瓜分豆剖”的悲惨命运。
从清末民国时期的“拳乱”,到建国以后“伟大爱国主义运动”,再到某些专家学者们口中的“愚民暴民”,再到一个文明的生存本能,歇斯底里的疯狂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绝地反击——这就是我对义和团运动的再认识。
第194节 文明之间5
欧洲正在推进一体化进程,现在一体化进程在经济上遇到了不小的麻烦,但出现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各国意识到一体化的风险以后,进程会有所减慢。
有人为欧洲一体化猛唱赞歌,称其代表了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我的看法是,应该充分肯定,但也不必赞扬过度。欧洲一体化是一种生存策略。英、法、西、德等都曾经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军事强国。但是二十世纪以来,美国、苏联、日本、中国相继超越欧洲列强。从发展趋势看,印度、俄国、巴西经济总量超过英法只是时间问题。欧盟如果整体作为一个国家,现在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如果不联合起来,二十年后欧洲国家在世界上就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对欧洲一体化,我说“应该充分肯定”,是指各国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较赞。连法德这样的老冤家都走到一起了,这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世界其他地区,比如阿拉伯、黑非洲等,也想搞一体化,但短期内很难办到,相互之间不打起来就不错了。同时,我说“不必赞扬过度”,是指没有必要拿欧洲反观中国,又自虐一番。法国、意大利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别,比广东和山东的差别小多了。我们两千年前就成功地一体化了,他们现在才起步。被某些学者盛赞的超越国家观念的“欧洲人”整体观念,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区的“天下”观念。中国自古有之,没有必要自惭形秽。
下面,再给兄弟们介绍我的一个理论:山路车队理论。呵呵,我的歪理论挺多的。这是我看待大国之间的发展和超越的观点。可能许多朋友会不同意,但我个人是这样认为。我认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竞争,好像是山路上行进的一个车队。如果按照人口体量和经济体量来说,最大的三辆车应该是美国、中国和印度。由于欧洲真正形成一个国家尚需时日,我仍然把它看成几辆中型车,而不是一辆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