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历史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五十年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人们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到了九十年代,成了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九十年代中国转向市场经济,又有人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倒成了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中国现在是美的空调“一拖二”,一手托着社会主义,一手托着资本主义,这个英雄的形象那是相当牛逼。但问题是,我们还能撑多久?

此前几次危机,中国都逆风飞扬。但是中国经济像一辆飞驰而前的大车,由于只顾赶路,只顾抢时间,已积累了太多的问题,无论外部,还是内部,都是危机四伏。面对这些危机,我们还有没有海燕那个勇气,敢“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本贴为本楼以前发贴的整理版,只有文字订正,无新内容,务请管理者注意

第187节崛起随想2

当前的困难,千难万难汇到一点,就是产业升级。

一个经济体起飞,发展若干年就会出现一次升级。大体分三个台阶:A台阶: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不用介绍了,老熟人。B台阶:资本密集型产业。即进入工业化中期,轻工业地位下降,重化工崛起。C台阶: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性制造环节外移,只留下开发设计、关键部件制造、系统集成。同时,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占据GDP主要份额。

当然,同样处在某个发展阶段的国家,情况也不一样。比如两国都在B台阶上,但产品技术含量不一样,品牌不一样,也有先进与落后、高端与低端之分。

兄弟们不要认为,一个国家只能处在一个台阶上。实际上,日本和四小龙都处在B、C两个台阶上,正在努力提高C的比重。我们处在A、B两个台阶上。社会上有个误解,认为中国始终处于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阶段。其实2000年以后,中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就起飞了。目前钢铁、汽车、造船、化肥、电子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如果光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哪能超越英法德日?中国目前产业格局,准确地说,是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举。由于国家太大,内部情况极为多样,在不少领域甚至已经进入了C台阶。比如航天和高铁。

许多人不赞成推动产业升级。理由很充分:中国有上亿农民工。这么多的低端劳动力要吃饭。一个制鞋工人,打死都培训不成电脑程序员。我们的一个理想化的解决方案,是东西分工。东部加快产业升级,向B台阶高端和C台阶挺进。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肥水不流越南田。西部农民工连火车票都省了。陈经《官办经济》中也提到过这个思路。这个思路很霸道,想把三个台阶占完,若能实现,中国真成了“通吃岛主”,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能不能搞成?说实在的,我真不知道,我没想清楚。我觉得值得试试。实际上有人已经在试了。比如重庆的黄奇帆市长,张罗着把台湾和沿海的电脑厂都搬来,打造世界最大的电脑制造基地。

但是,我们眼下最大的麻烦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活不下去了。

马克思把生产成本分为工资、原料和地租。现在时代发展了,我们面临全球化买方市场,出口企业的影响因素更多。列出六个:1,国际市场需求。2,汇率。3,能源原材料价格。4,劳动力价格。5,环境和减排。6,土地价格。

产业升级这个东西,都是逼出来的。如果躺在原来熟悉的行业里能继续挣钱,哪个傻瓜冒险升级呢?没有压力不行。但是,要让企业化压力为动力,前提是这个压力必须是适当的。磨盘压王八,这个压力就转化不成动力,直接压成阿扁了。以上六个因素,如果有两个启动,企业就会明显受到压力,足以促使企业考虑考虑,怎么提高产品附加值什么的。最近几年,中国出口企业运气实在太背,六个因素同时启动!形势太险恶。

具体而言,1,国际市场需求。欧美闹经济危机,帐还不起,准备勒紧裤带过几年,需求下降。而且经济不景气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十块砖至少有九块拍向中国制造。这次夏威夷亚太峰会,巨头们一齐声称反对贸易保护。这说明贸易保护已经很严重了。2,汇率,人民币升值压力空前巨大,市场压力大,老美压力更大。3,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飞涨。市场买盘大于卖盘,就会涨。没有办法。现在许多能源和原材料来自海外,更没有办法。4、农民荒不用解释。 5,环保和减排,省不下来。许多地方环境容量到极限了,再不治治就不能住人了。国际对中国的减排压力,也是一年比一年大。6,土地价格,也不可能跌。从这六条分析,企业从沿海转到内地,除了土地便宜点,其余方面与事无济。

我一直在琢磨,为什么这么背时啊?背得空前绝后。我觉得这些因素本来不该凑在一起的。比如劳动力、环保、土地成本,也许可以提前缓慢上升的,但是由于政策有问题,以及各地发展搏弈造成的“一盆螃蟹”局面,它们启动晚了。比如汇率,前些年的汇率政策也许有点保守了,若提前开始升值,有助于抑制过度出口,同时提振内需。——都是我胡乱想的,现在想也没用了。反正各种不利因素是赶集开会,凑到一块了。

中国政府很明白,这回如果控制不好,大量企业死掉,损失点GDP和税收还是小事,几千万人失业才是一场灾难。这些人都已经是第二代农民工了,根本不会种地。政府必须要想办法替企业顶住压力,让一部分企业有时间、有机会撤退,转型升级。不然,政府就跟当年日本政府没有区别了。

中国政府掂量掂量这六项,从哪一项下手呢?农民工工资不能打压。工资上涨是对二十年低工资的弥补。而且多给工人点钱,促进社会和谐,还会形成国内购买力,有助于经济良性循环。对能源原料材价格和环保成本,办法不多。对国际市场壁垒,尽可能用世贸规则去砸门,但效果有限,欧美比较腹黑。对减排目标,只承担发展中国家义务,欧美骂声再大,只装没听见。土地价格还算好办,各地政府一直给工业用地倒贴钱,但这对出口帮助很有限。

最后的结论是:治本之策还是要启动内需才行。内需不是一句话就启动的了的,眼下救急,只有汇率比较好弄。好了,就是这根稻草了。我们盯上汇率了,美国人也盯上了。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2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