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社会文化中有许多相似因子,因此,今天的中国,与1990年崩溃前的日本,颇有诸多相似。A,都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对美顺差和外汇储备高企。B,都是政府主导型、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C,都是高储蓄率,引发股市和楼市泡沫。而且金融市场都不透明不健全。D、此前都有克服危机的出色表现。日本成功克服了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滞涨”。中国成功克服了东亚南金融危机和9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
两国但也有不同点:A,中国拥有不受制于人的经济主权。日本主权不完整。B,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期、人口红利期。日本处于工业化后期、城市化早已完成多年、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阶段。C,中国内需市场尚未全面启动。日本基本是内需、出口同步发展。D,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等方面,远落后于1990年的日本。
从这四个共同点和四个不同点,我大致做出以下四个判断:一,由于共同点ABCD的存在,中国近几年完全有可能栽一个日本式的跟头。这个危险性始终是存在的。二,由于不同点A的存在,中国主动避免栽跟头的能力要强于日本。当年日本在美国强迫下不得不认栽。三、由于不同点B、C的存在,中国经济即使栽了跟头,复苏能力要强于日本。应该不致于出现日本那种长期停滞。四.由于不同点D的存在,若栽了跟头,中国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要大于日本,这一点确实要高度重视,有所准备。换一句话说,如果中国真的栽了日本式的跟头,对经济的影响比日本小,对社会的影响比日本大。
这些分析,我觉得不用多解释。大家一看就明白。对于主权问题,有必要多说几句。贸易不平衡问题,历来影响国家关系,甚至引发主权冲突。当年英国为了解决对华逆差,就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一禁烟,英国就开打,在南京条约上迫使我们白纸黑字承认鸦片贸易合法。今年在海外跟搞经济的朋友聊天,他们指出,现在世界经济的头号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中美是世界经济的老大和老二,这两个经济体的走向,决定着世界经济的走向。而目前,两个国家贸易不平衡的焦点就是人民币汇率。所以,中美如果爆发贸易战,肯定是从人民币汇率而起。
许多人不赞成人民币升值,认为升值会蹈日本覆辙。但是,必须看到,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若有一个国家,经济形势大好,发展速度领先,贸易顺差很大,货币却在一路贬值,那才真是天下怪事。升值是对的,应该的,必须的。但是,怎么升,升多高,升多快,这大有讲究。日元当年的升值,就是因为没有经济主权,被美国强迫,按照美国的指令,在短时期内快速升值,把自己给搞垮掉了。
举个例子,有一个人饿了要吃饭,他想吃馒头,吃两个正好。那么,现在时间是对的,他确实已经饿了。提供的饭是对的,确实是馒头。数量是正好的,确实是两个。什么都是对的,只不过有个人拿枪逼着他的脑袋,强迫他必须10秒钟吃完,结果,他噎死了。要做成一件事,有一百个方面都对,只有一个方面不对,那都会搞砸。所以说,办成一件事很难,搅黄一件事很容易啊。
当然,日本当年出问题,不只是因为日元升值。还有内部问题,就是经济过热和投机过度。不过,日本人也许本来是有时间摆平这些问题的,但日元快速升值使他们措手不及。就像刚才那个人,本来胃就有点毛病,又被迫10秒钟吃了两个馒头,呵呵。
回到我们中国。中国一大堆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济现实,包括人民币汇率及其背后的3万亿外汇储备,都是30年一路发展的结果。
(续前贴)这30年中,前20年中国的运气很一般般。
80年代,我们把国门开了条缝,向外一侦察,情况为:日本完成战后重建,重返发达国家。四小龙通过20年发展,经济已起飞,正搞第一次产业升级,把劳动密集型产能外转。此时四小龙经验已引起世界关注。泰、菲、马、印尼等四小虎正在积极学习四小龙经验,确立外向型国策,承接日本和四小龙的产业转移。总之,虎啸龙吟,很他妈的热闹。
整个80年代里,中国一直在劳动密集领域,撅着屁股拼命跟四小虎抢食(想来心酸啊)。四小虎人均GDP远远高于中国。他们虽然也知道中国块头大,有核弹,不可轻侮。但是,从心里瞧不起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的发展目标,都是跻身发达国家,做梦也没想过有一天同中国为伍。一直到90年代,中国人开始有几个钱了,马来西亚的旅行社跑到中国来打旅游广告,仍然优越感特强。我记得当时广告上一排大字:“马来西亚:一个光辉四射的国家”。下面是发达国家那样的度假海滩。
80年代至少还有个苏联唱黑脸,中国是西方拉拢对象。美国把先进装备很卖给中国一些,比如黑鹰。这要感谢苏联啊!就如同现在印度受到西方拉拢,要感谢中国一样。当时我虽然年幼,但已经看出这一点(有思想吧)。我认为苏联不错,“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但戈尔巴乔夫把这堵墙搞得悬吊吊的。我叔叔当时在一家国企当书记,我问他:“苏联会不会出问题啊?”叔叔告诉我:“苏联家大业大,在前头挡20年,咱们中国就发达了。”他强调:“再挺20年绝对没问题。”半年后,苏联轰然倒台。说实话,在国际乌鸦界,我叔叔跟球王贝利是一辈的,辈份比张召忠高多了。
苏联一倒,中国被拉拢的好日子结束。江湖人称共产孤儿,整天有人给我们搞崩溃倒计时。如果拉斯韦加斯把中国崩溃做成博彩产品,赔率一定很低。当时,中国只有埋头发展,继续搞建设,搞出口。对外就是一个字:忍。银河号,忍了。大使馆,忍了。复关谈判倍受刁难,忍了。美国航母开到台海,也忍了。忍字头上一把刀,憋的那是相当难受。但没有办法,不忍又能如何?老朱脾气大,没忍住,在台湾大选前严肃地请台湾人三思,切莫一时冲动。结果台湾人在美国保护下,直接把阿扁投上去了。想当年,李鸿章搞了一辈子外交,被骂了一辈子,他最后总结出外交原则:“唯力是视”。——世界上哪有什么天理公道,只看实力而已。所以,只有忍。那些年江总不容易啊。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黄天不负中国这样的发展有心人。二十年埋头发展,中国经济筋骨终于悄然强壮。终于,机会来了。1997年东南亚风云突变,金融危机不期而来,并迅速蔓延至日韩港台。这次危机的研究满网都是,不再赘述。原因大体是金融开放太快、监管没有跟上、发展负债太多、国际游资捣乱。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能以身免,主要是发展阶段和开放程度不同,而不是监管水平比人家高多少。
但从处理危机的角度看,各国能力高下立判。韩国、新加坡处理危机的动员能力最强,措施有力,恢复也快。泰国、马来西亚摔得鼻青脸肿,但也逐步调整,缓缓爬起。菲律宾、印尼几乎是一跌不起。多亏近十年来,中国疯狂进口能源和原料,拉了印尼一把。不然的话,印尼很可能要向当年的日本学习,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睡下了。我觉得印尼、菲律宾的糟糕表现,跟多元无制衡的社会管理模式有关。
表现最好的是中国。风雨中力挺人民币不贬值。出口遇到一点短期困难,但有利于长远。经此一役,“四小虎”再也没资格与中国一争长短。无疑,中国凭借巨大体量、综合国力、政府能力,成了东南亚经济危机最大的赢家。并且,时来运转,厚积薄发,迎来了二十一世纪的黄金前十年,逐一完成了对英、法、德、日的经济总量超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实践证明,中国是最大赢家。2002年“911事件”及后来的反恐战争,实践证明,中国是最大受益者。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码直到今天,综合看来,中国仍是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