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层级之间,关系都在异化。整体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很难落实。由于上级完全决定下级命运,所以分权分责是句空话。权力层层上收,名曰“加强监管”。责任层层下压,名曰“落实责任”。出了问题,上级有权裁定责任在上级还是在下级,所以基本都在下级。结论是,上面的好经都被下面的歪嘴和尚念坏了,歪嘴和尚遍基层。
大凡一出问题,下级向上级打报告,一定要这样写:A,首先表态,上级对此事早有明确规定,三令五申。B,接着要讲,上级领导反复强调多次批示,他个人也没责任。C,自我检讨,没有深刻领会上级正确精神,以致出事。注意了:承认工作水平问题,打死不能承认工作态度问题。D,话峰一转,强调客观困难,为自己开脱,并提出工作建议与请求。注意了:上级的责任和错误,必须巧妙地融入D部分,做到棉里藏针,使大家心知肚明,我官小,我认栽,责任我担,但你也要适可而止,不要逼人太甚。若写手高明,甚至还可以在D部分中不露痕迹地骂几句娘。总之,在这种格局之下,根子在上层的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
在无制衡情况下,我们引进国外成熟经验,都被异化和变型,成了权力谋利工具。不管这些经验和工作机制多么成熟,都被“既来之,则阉之”。比如,欧洲的足球联赛机制,比如,西方高度成熟的股票市场运行机制,都伤透了国人的心。
随着世界进入信息社会,其实在廉政问题在魔道相争中,技术革命也是一把双刃剑。腐败行为也会同步升级。比如当官的在中国给你办事,你可以在中美洲维京群岛的某家银行过账付一笔钱,这就很难查。信息技术使灰色操作半径延长了。
上面写了这么多,就是我这些年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感到绝望。下面,我继续自己的心路历史,聊聊我是如何发现希望,逐步走出这种绝望的。
在观察社会的过程中,我通过拍脑门,创立了不少自己的歪理斜说,呵呵呵。本贴,向大家兜售三个歪理论:根雕理论、汽车理论、“118”理论。
根雕理论,是我对社会制度形成的理解。
在一个国家证明有效的好制度,是不是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和“改革植入”的方式,应用于另外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具体点说,中国可不可能成功引进西式的多元制衡的社会管理模式?
我把一种制度的形成,看做一件根雕的形成。每个根雕,都是一件难以复制的工艺品。它的形成,有两个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力量是自然力量,在自然力量之下,根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比如在墙根下、在岩缝中生长,它被自然和环境塑造成自己的形状。第二个力量是人为力量。人根据这个根的天然形状,因势利导,进行人工加工和削切,让它能按照人的意愿体现出某种含意。
同理,一个制度,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在特定的民族、宗教、社会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加入了自己的设计和理念,对它进行了人为的塑造。任何制度,都是自发与自觉的结合体,不是纯粹自然演变或者纯粹“顶层设计”的结果。像文丨革丨那样,直接“砸烂旧世界”,去建设一个“顶层设计”好的理想化的新世界,这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我认为中国未来的权力制衡模式,应该是基于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社会现实,然后进行人为塑造的结果。
(续前贴)汽车理论,是我对中国廉政进程的一个判断。
大家知道,在伊斯兰世界、在俄罗斯、在黑非洲、在印度、在拉丁美洲、在中国,行政腐败问题都普遍存在。但是,出了国以后,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不能把外表上都有腐败的国家简单地归为一类,各国是有很大区别的。看到这种区别,也许有助于我们正确自我认识。
我们都想拥有一辆汽车。假定一辆汽车是由100个零件构成的。只有100个零件齐全,才能开动。那么,拥有10个零件的人、拥有50个零件的人、拥有99个零件的人,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无车可用,都要走路上班。他们可以都归入无车族。但是,他们的处境是不同的,有的人也许再搞到一两个零件,都能有车了,有的人可能还任重道远。
廉政这个问题,实际上也相当于一辆汽车。廉洁社会的形成,需要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美人大致都一样,丑人创意无限,千奇百怪。同理,廉洁的社会中,这些因素基本都是全的。不廉洁社会中,内部因素则千差万别。在前面的贴子中,我比较了新加坡与中国,新加坡虽有多元制衡的制度框架,但目前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新加坡目前的廉政成果,仍然主要归因于政府的自控。它们只有一个因素强于中国,就是监督半径很小,就这一个因素使廉政成为可能。
廉政是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体现。廉政有许多因素,如文化、观念、制度、公民素质、信息半径等等。目前,基本建成廉洁社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基督教文化区中的新教国家和一部分南欧天主教国家。其余的世界各国中,我感到,各国所差的“零件”多少是大不一样的。我没有搞过具体的量化指标,但通过资料和个人直觉,我认为各国所缺“零件”,由少到多的大体排序是:中国文化区国家(中国、泰国、越南等)——东正教文化区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天主教文化区国家(不包括南欧,指拉丁美洲)——伊斯兰文化区国家——印度教文化区国家——黑非洲国家。
我就不再具体一个一个的论了,总体感觉,中国在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上,已经基本接近了建设廉政国家的条件。比如,基本完成了对传统社会的改造,具有现代意义的主体民族,民族文化深厚,公民素质较高,政府能力较强,社会管理网络健全,人民对腐败问题普遍愤怒反对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妥协接受,人民具有监督维权意识而不是像有些国家那样麻木不仁,等等。我感觉:我们中国缺的零件已经不多了!也许,信息社会所带来的扁平化监管结构和全民享有的低成本信息渠道,就是这最后一个零件。
118理论,是我对社会群体行为模式的一个认识。
我以前的绝望来源于,发现某些坏现象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行为。比如腐坏方面,几乎是官场通则;比如社会不文明现象,几乎是人人都在随地吐痰。看到这么普遍的现象,有人断言,解决中国人随地吐痰问题至少要几百年。
通过观察,我发现,如果把社会某种行为列出两个端点,比如“随地吐痰——不随地吐痰”,那么,社会成员大体是“118”分布。就是说,在大家都吐的环境下,能坚持不吐的人,占10%;在大家都不吐的环境下,仍然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占10%;其余80%的人,都是根据环境变化的。比如我就属于80%之列,在国内随地吐痰(不好意思),跑到新加坡来,人家都不吐,我也不吐了。
有一次,我跑到农村去访友。这个村子,是一个拥有三千多口的大村。当地正搞新农村建设。朋友高兴地说,真邪门了,我们只修了几条主街,美化了一下房子,结果全村人好像一夜之间变文明了。前两年还有人大白天在街上拉屎呢,现在垃圾都往垃圾筒扔,村里比城里还干净。
据我观察,这就是当地社会20多年整体发展的结果,各项条件都具备了,比如村民文化水平、村民生活习惯、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等等。这些“零件”是20年来逐步备齐的,终于,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村容整治,成了最后一个“零件”,量变积累由此产生了质变飞跃,给人“一夜之间变文明”的感觉。这种质变的原理,就是当最后一个“零件”到位以后,从而引发了80%的人迅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