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认为,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去塑造技术型权力边界,在未来这二十年,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一元体制之下,做到以下几点:1、实现对“泛原子化”社会特别是小农生产的有效整合,保障其合理的权益主张。2、实现对行政权力的全社会监督,从而稳定权力边界,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利益。3、基于普及的个人信息终端(多功能手机),建立三个公开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即民义表达平台、社会监督平台、科学决策平台,以真实的落实代议制,实现精英决策和民义表达的有机结合。

下面,我们探讨上述愿景的可能实现途径。

近几年,一些有影响的案件,都是先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而后得到了及时调查和公正处理。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在千里之外,围观、点击、刷屏、跟贴,同样也能够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显示出“关注”的强大力量。是信息社会给了你这种力量,使极度分散的声音得以汇合,使极度分散的社会公众,有可能通过网络表达,对于侵犯他们利益的行为进行反制。甚至有一些官车,在高档场所门口停一停,都被群众用手机拍下来,发到网上。

廉政问题是关系到国运兴衰的大问题,高层极为关注。在延安那次著名的对话中,黄培炎谈及治乱循环之忧,老毛自信地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了跳出治乱循环的办法,就是发扬民主,让群众监督。建国后没有几年,问题就冒出来了。老毛斥退说情的人,坚决枪毙了天津的张子善和刘青山。但是,中国监督半径太大,纵有千手千眼,也看不过来,管不过来。建国以后,一些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腐化堕落,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落实当年在延安谈到的群众监督呢?

在文化***中,就尝试了一下群众监督。当时的办法,就是“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当时“群众监督”的目的,防止干部腐化的经济问题只是其一,更重要的目的是,让群众监督干部的政治问题,不要走资本主义道路和修正主义道路。文丨革丨中的群众监督尝试,以彻底失败而告终。许多同胞成了受害者。其失败的原因:其一,这是一次没有法制的“民主”。运动伊始,就把公检法给砸烂了。再往下发展,有人提出“踢开丨党丨委闹革命”,连行政管理都不要了。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其二,群众还不具备相应素质。什么是民主监督,怎样监督,没有基本认识。在没有法制的情况下,再加上一些人鼓动,发展成了暴民政治,逼供信大兴,冤案无数。其三,目标也很含糊。什么是走资派,什么是修正主义,什么是腐败分子,连很多高层领导自己都没搞清楚,就被扣上了帽子。要指望群众做判断,更是无从谈起。

定论如铁,无意翻案。但是,我在看文丨革丨资料时发现,文丨革丨期间群众监督的思路也值得研究。众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一元体制下的民主集中制。集中,这比较容易做到,民主,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做到。老毛当年就是苦恼于这个问题。他文丨革丨中的一些做法,背后是什么样的思考?实际上,他思考的问题,跟本贴现在探讨的问题有点接近。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是在“一元”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对权力的制衡。

我分析,他的思路是这样的:第一,让各级干部自己监督自己是不行的。这是靠不住的。第二,靠中央监督也是不行的。中国那么大,天高黄地远,实在看不过来。第三,他确定,唯一有能力进行监督的人,就是干部身边的人民群众。只有他们,身处在有效的监督半径之内,能够明察秋毫。第四,要给群众权力,要给群众手段,才能把问题公开抖出来。在当时条件下,如果通过信访、媒体或举报,信息渠道太少,信息成本太高,信息环节太长,信息效果太差。所以,他给出的办法就是,你写出来,找个最显眼的地方,贴出来,让大家都看到。谁不服,可以架起高音喇叭,搞大辩论。

当时的大字报大辩论,内容主要是政治路线斗争,而不是正常的社会监督。而且大字报写了就写了,没有正常的工作机制对大字报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你说的对,也落实不了,你谤诽污蔑,也没有人去追究。由于大字报太多,贴了几分钟就被盖没了,也没法刷屏和顶贴。所以重要的大字报,都要派人守着。王小波黑色幽默地写道:“那时候,矿院的大字报层层板结,贴到一尺厚,然后轰地一声巨响,塌下一层来。许由的奶奶活了七十八岁,碰上脑后塌大字报,被这种声音吓死了。”

回顾这种曾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做法,对一元制衡模式的构建,至少有几点思路可借鉴:一,群众才是监督体制的依靠力量。二,群众不能泛泛,要具体。要考虑监督半径,让群众监督身边的行政权力。不要指望黑龙江群众监督海南岛。三,要向群众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渠道。当时能想到的,就是大字报之类,但从实践来看,不行。大字报等行为,后来被禁止了。现在有一些上年纪的同志,偶尔登录论坛浏览一番,评价道,这些人这么吵架法,有点像当年大字报嘛!呵呵。

我认为,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实行广泛群众监督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成熟。1,个人信息终端和网络,信息发布没有任何问题。成本低、效率高。要立法建章,保障公民的信息权。2,围绕网络监督信息,对现有监督机构和工作体系进行再造。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对网络监督信息进行处理,结果公布。3,鼓励实名监督,允许匿名监督,打击恶意诽谤。人必须对自己言行负责,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4,建立统一的、公开的社会监督信息平台。5,继续推行政务公开,信息上网。行政资金使用和公务消费全部电子化,必要时予以公开。

本贴为本楼以前发贴的整理版,只有文字订正,无新内容,务请管理者注意

第182节关于廉政

“天崖”兄的两篇回贴,意思我看明白了。即:技术革命能不能真正管住权力?这个担心有道理。我想,这也是许多兄弟姐妹思考问题。如果不能制衡权力,历史的治乱循环就难以避免,早晚会来。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年,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心路历程,都是心里话。

记得,在很久以前的一个贴子里,我谈到,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思想曾相当悲观和偏激。这么多年,负面东西看的太多太多。

在泛行政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异化。北方社会比南方社会更为深重。任何机构都在行政化、官僚化。我的一个兄弟,分配到一个公路收费站工作。该收费站十来个人,连个股级单位都算不上。但层级分明,官气俨然。站上只有一辆车,负责接送站长和副站长上下班。两大高官的家又分别住在两县,这个兄弟每天驱车150公里,分别往返接送。

由于当官如此之好,饭来张口,车来落腚,所以大家都渴望这种机会。不管是经商的、教书的、搞技术的,都一门子心思,追求当官。谁谁是靠什么关系才当上官的,都在谈论,毫不避讳。在人们眼里,创造财富的人都是傻瓜,有能力分配财富的人才是大爷。但干部岗位这东西,能上不能下,40岁上去,60岁才退休。山川载不动太多的悲哀,岁月经不起太长的等待,所以广大干部群众都想把他拱下台。所以,你算计我,我算计你,人际关系空前的复杂。

有一年,我回北方老家过春节,那年正赶上政府换届,当地的卤猪鼻子价格暴涨。因为猪用鼻子拱东西,所以当地人叫“猪拱子”,据说吃了猪拱子,有助于增强拱官的运气,结果大家都来抢购。

在这种环境下,人也在发生异化。有个笑话,我以为别人在讲笑话,后来才知道这是真实故事。有一个退休的老干部,得了老年痴呆。他的家人,每天都必须想办法,找一堆废旧文件,拿给他看。他逐件认认真真地圈阅,认认真真地做出工作批示。每天如此。否则,他就会狂躁不安,无法安抚。

另一个笑谈是,有一个领导,在地方上做市领导多年,后来年纪大了,平调到省级部门改任非领导职务。调上来以后,经常开会和出差,一年时间竟丢了二十多个杯子。原因是,以前有权,总有人跟在屁股后头替他端杯子,现在没有权了,无人代劳,短时间实在难以适应。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2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