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这套体制,为什么能够在西方各国有效运行?能不能作为“普世”而放之四海?我认为,这套体制,是西方自身固有的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起码有以下必要条件。A,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B,社会结构。C,生产力水平。D,公民素质。
其中,C、D两项条件比较容易具备。B项条件,不太容易,因为我分析过,中国、印度、伊斯兰以及黑非洲原来的传统社会结构,改变十分困难。目前改造社会结构比较成功的,只有中国、日本和四小龙。A项条件最难。即使在西方文化区内部,由于文化传统的差距,在东正教文化区和天主教文化区,这套制度的运行效果都大为不同。比如俄罗斯和拉美国家都实行了西式民主制度。但俄罗斯更接近于东方式的强势集权体制,所以有西方学者不承认俄罗斯是“民主国家”。拉丁美洲有民主而无法治,社会管理一塌糊涂。
在西方文化区以外的国家,其文化传统对于这套体制的不适应性就更大。下面我们分析几个代表性的国家。
本贴为本楼以前发贴的整理版,只有文字订正,无新内容,务请管理者注意
第171节南桔北枳
前贴谈到,西式制度运行的四个条件。这个贴子老是要用,我抄过来啊,免得大家再往前面去找:A,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B,社会结构。C,生产力水平。D,公民素质。
在冷战时期,老美阵营为了对抗老苏,四处拉壮丁,不强求其政治体制。苏联解体后,老美独霸天下,开始强推所谓“民主”。军事上,有美军的霸权;经济上,有美元的霸权;文化上,有英语的霸权;政治上,就是奉行“普世”的霸权。倒要看看哪个小子敢不民主!这套制度在世界各地效果如何呢?来分别看一下各国的实践。
除了西方文化区外,最不失败的地方,恐怕就是东亚了。代表有日本、韩国、台湾。这里,从四个条件来看,B、C、D都没有问题。唯一有点问题的是A。这些国家,是中华文化区传统范围(或边缘)。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二战后,在政府主导下,接受美国价值观念。冷战前沿,形势所迫,不接受也不行。日本崛起是在二十世纪初,当时日本处在军国主义集权统治之下。台湾、韩国起飞时,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之下。台湾几十年一直维持戒严状态。这也说明,西方政治制度并不是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
经济起飞后,日韩台植入了西方制度,这套制度些水土不服。 “多元”带来的低效率、高成本比较明显,台湾岛内党争恶斗不止,日本首相换得像走马灯。“制衡”的效果不太理想,日本政坛腐败相当严重,暴出大量丑闻,直到九十年代以后才好转。韩国离任总统不是被抓,就是被查。有一个爷们有种,直接从山头上跳下去了。阿扁就不用说了。
仅管如此,跟亚洲其他“民主国家”一比,这三位还算是最不错的了。有一点要说明,就是日韩台不要妖魔化。比如台湾,虽然党争严重,但那是政客的事。整天上街挥旗喊口号的民众,也是民众中的少数。多数民众还是过自己的小日子。虽然体制的“制衡”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高层,对阿扁全家一个也没制衡住。但政治势力的相互监督和攻击,加上媒体像狗仔一样盯防,毕竟产生了效果。就是社会各阶层拥有相对稳固的权力边界,利益一般不受侵犯和打扰。两个台湾人和一个大陆人先后对我讲过,他们的感觉是岛内普遍百姓生活比较安宁。综合观察,我认为在日韩台,西方这套体制虽然不理想,但是基本上达到了多元制衡的目的。可以打70分。
东亚国家中,有一个“先政治、后经济”推行美式制度的,就是菲律宾。菲律宾原来是一堆小国和部落,唯一值得一提的光辉历史是打死了麦哲伦。后来,西班牙人殖民统治三百年。1898年美国打跑西班牙,接管之。1946年独立。政治体制上,它是亚洲最像美国的国家。二战后,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中,除了日本,就是菲律宾经济的起点最高,被视为最有希望的明星国家。到八十年代初期,它还被视为中等收入国家。九十年代中期,人均收入是中国两倍。到去年,人均收入连中国一半都不到。我估计在东盟中,菲律宾下一步发展,连越南都干不过。在新加坡常见菲佣,这是国际品牌。菲律宾人信天主教,印尼人信回教,所以华人家庭更欢迎菲佣,虽然比印尼佣贵些。菲律宾发展失败的原因,除了南部摩洛族穆斯林分裂势力捣乱外,好像找不出其他客观原因。作为美国盟友,它的外部环境一直好得很。那只有主观原因了,就是它的制度有问题,严重水土不服。打30分吧。
印度、伊斯兰两个文化区,历史上被西方殖民统治过。但是,他们的传统宗教文化、传统思想观念、传统社会结构,没有因殖民而得到触动和改造。本质上还是个传统社会。在这些社会中,束缚发展、束缚进步的有形无形的东西太多。篇幅有限,我就不再细说了。有的中国人跑去转转,回来感慨文丨革丨选错地方了,如果到印度或者沙特去发动就对了。在这两个文化区,A、B、D三个条件都不对头。
印度独立后,采取英式政治制度,号称世界最大民主国家。九十年代以后,经济上转向市场经济。应该说,至此政治经济都西方化了。但是,印度的权力制衡没有实现。就连西方机构给出的评估,印度腐败指数都比中国还高。这套多元制衡的社会管理模式,在印度演变成多元无制衡模式。纵向的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替,横向联邦制,把印度行政权力肢解得七零八落,既无廉洁也无效率。我给印度打55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情况也差不多。
伊斯兰文化区具有集权专制传统。现在的伊朗、沙特,以及被“革命”之前的伊拉克、埃及、阿富汗、利比亚,都是典型的一元无制衡模式。即使强行推进西式民主,以这些国家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也不具备形成制衡的条件。所以,我的判断是:在西方指导下,在伊拉克、阿富汗、埃及、利比亚建立的新政府,不可能形成多元制衡模式。第一种可能是,又出现强势领导人,把多党制搞得名存实亡,实际上恢复一元无制衡。第二种可能是,倒退形成多元无制衡。我分析,埃及和伊拉克位于尼罗河谷、两河平原,市民和农民居多,社会整体性较强,特别是埃及军方控制政权以后,出现第一种可能性较大。阿富汗和利比亚原为半农半牧区,地方部落势力强大,社会整体性较差,出现第二种可能性较大。这些国家尘埃未落定,预打50分。
伊斯兰文化区有一个国家实行西方制度,还算不错的,可打70分。就是土耳其。土国地跨欧亚,以欧洲发达国家自居。在文化上确实与亚洲其他国家有一些不同之处。该国西方制度,始于一战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当时曼斯曼帝国惨遭肢解,民族危亡空前严重,凯未尔领导资产阶段革命,废除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