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如果硬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下,就是,妇女有权力追求幸福最大化。拥有孩子,只是幸福的内容之一。一般来说,当妇女拥有一个或两个孩子以后,就能基本满足她在这方面的幸福需求。学历和社会地位越高的妇女,生育的机会成本越大。如果再继续生育,孩子带来幸福边际收益锐减(甚至为负)。这时,政府对生育的任何鼓励和补贴政策,都不足以弥补继续生育给妇女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所以大家决定:不生。

中国以后的人口政策,现在许多人建议放开多胎,至少要放开二胎,以免人口出现拐点后刹不住车。目前,政府采取了很慎重的态度,这种态度又被批评为麻木和犹豫。

有人指出,计生政策难以调整,是计生系统的部门利益作怪。以前乡镇政府经费紧张,靠罚超生过日子,出现过为了创收“计生干部劝超生”的怪事。但这些年经费问题都解决了。即使计生政策调整,计生部门仍有许多工作可干,从生育入手提高人口素质,任重道远,活多着呢。我认为,部门利益不会构成阻碍计生政策调整的因素。

我认为,政府采取谨慎态度是负责任的表现。放开二胎政策如果出台,没有太多社会阻力和工作压力。八十年代出台计划生育政策,难度系数算是100。现在继续执行这个政策,难度系数是50。现在放开这个政策,难度系数最高是5。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政府宁可舍易求难,这个做法应该肯定。

不过,放开二胎是早晚的事。因为一个社会,妇女生育率在2.1左右,才可以维持人口不下降。为什么不是2,而是2.1呢?我请教过一个学者,他说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理论上可以保持人口稳定,实际上,这孩子长大以后有可能死于意外,有可能丁克,有可能是同性恋,所以要打出一点富余量来才行。我听说,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悄悄开始二胎试点了。比如上海市和甘肃嘉峪关市。不知道我的消息可靠不可靠,有当地的兄弟现身指教?

我的主张是:1、在东中西部,各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先试点几年。看看放开二胎以后人口增长情况,然后再做决定何时放开。2、可以先在民族自治区放开二胎。因为在这些地方,实际上被限制的只有汉族了。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工作和生活,这种限制造成心理不平衡,也使民族人口比例不断变化。不如干脆规定,凡是户籍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的汉族,也允许享受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区域内政策一致。如果有计生部门的大领导不小心看到了这个贴子,那么,请您参考!

人口聊的差不多了,既然讲到人口,随便再聊几句我对民族问题的思考。

民族问题,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宗教问题,是几千年来世界历史的主线(之一)。但是,二战以后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也就是冷战时期,全人类的主要矛盾一下子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意识形态矛盾上升为世界头号矛盾,而民族矛盾却退居其次,一时间被掩盖住了。1992年苏联解体之后,民族矛盾开始爆发。比较突出的是南斯拉夫两次内战,以及非洲多国内战。这时,世界民族矛盾已经很明显了。但在美国人眼里,这些麻烦只不过是冷战解体之后副产品。他们当时认为,经济利益之争才是世界主要矛盾,比如伊拉克抢科威特的油。所以,美国利用业余时间,打打地区小霸,维护大霸权益。九十年代,整个克林顿时代,美国沉浸在苏联完蛋和互联网大繁荣的幸福之中,整天守着“点COM”乐不可支。直到某天早上世贸大楼被人家拿飞机兑了,才在思想上真正充分重视世界民族和宗教问题。

其实,从1993年开始,美国人亨廷顿就在那里写文章,研究冷战后的民族暴力。到2010年,汇集成了一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但是,这本书的观点在“911”之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们中国也没有重视。有中国学者指责:文明冲突是个伪命题,根本上就是美国人掠夺利益制造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目的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打掩护。我的观点是,不管亨氏的出发点是不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打掩护,他所描述的文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也不可否认,美国人根据自身利益出发的一通搅和,使文明冲突和利益冲突混在一起,更加激烈,更加乱乎。

冷战时期,世界列强集中力量,大打意识形态斗争。苏联解体后,美国仍然没返过点来。直到“911”。这时,全世界才发现,原来民族问题才是千年一贯的拍砖热贴,只不过沉了半个世纪而已。意识形态问题不过是特定时期的一个特定插曲,发展到今天,中国比美国还资本主义,美国比中国还社会主义。

冷战时期,由于低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留下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有定论,有些问题还存在争议,有待历史的发展去进一步检验。对后世的影响比较深刻的,有英美支持下的犹太复国运动、苏联和南斯拉夫的民族政策、英法主导的非洲独立时期的国家划界(主要按殖民地边界而不是部族传统边界)、印巴分治、欧洲吸纳穆斯林移民的政策等。这不是本楼主题,就不再具体探讨了。

目前,民族问题(包括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头号热点。中国崛起过程中,西方国家不断利用民族问题,给中国制造麻烦。虽然他们自己也是一头包,甚至比中国还要严重。中国虽然是多民族国家,但主体民族占九成以上,民族关系大体和睦,想用民族问题放翻中国,不太可能。西方也只能找点麻烦,恶心恶心你。如果哪天西方想要放翻印度,在民族问题上开刀还是很容易的。民族问题太大,我没有能力解读。平时在国内国外走,有些见闻,有些感触,随便聊聊自己的思考吧。

(续前贴)一提民族问题,首先让人容易想到的事,就是民族同化。我在前面贴子中提到过古代汉族的形成,立即就有网友回贴,批评我的“同化”观点。呵呵。可见,目前,“尊重文化多样性”成了普世价值,同化成了过街老鼠。这是件好事。但任何事情过了头,都会有问题。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乃是世界大趋势。今天世界上的大小民族,都是历史上的古民族融合而来的,连老美都自称“民族溶炉”。民族发展,是一个自然融合过程。人为同化,是不可取的;人为异化,同样是不可取的。目前,同化问题往往被社会批评,而异化问题却以“保护文化多样性”、“尊重少数族裔”等口号,在世界各地花样翻新地出现。其实人为的民族异化,后果比同化更严重。

网上有一个说法,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熔炉,犹太人在世界各地都保持着民族独立性,唯独在远东的一支,好像住在河南开封,已经融合无迹了。这个说法有毛病。因为,犹太人流落世界两千年,其间,主动融合和被动融合现象,一直都存在。(参见《中东国家通史以色列卷》,此书写的不错)。虽然没有统计,但我相信,融入世界各族的犹太人,肯定不在少数。说中国是“唯一”,这站不住脚。但是,犹太人在中国和西方的历程,倒是能给我们不少启示。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经多次试图融入所在国。特别是在近代欧洲,这种思潮还很流行,而犹太复国主义倒是没有多少市场。但是,无论犹太人怎么努力,欧洲排犹思想始终强烈。直到1930年代,德国纳粹党上台,犹太人融入欧洲的梦想撤底破灭。所以,犹太人能保持独立性,我觉得,一小半原因是以犹太教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一大半原因是外部延续上千年的反犹浪潮。而开封犹太人能够逐步融入当地,主客观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文化历来都不排外,如果外侨居住两代,日常使用汉语和汉字,那么中国社会几乎是没有任何排斥的接纳。

一个族群的独立意识,实际上是因与外界不同而被逐步强化起来的。比如,八十年代,一个南非黑人,早上出一门,这条路不能走,因为你是黑人;那辆车不能坐,因为你是黑人;那个卫生间不能进,因为你是黑人……。这样,他每天都被一次又一次提醒:我是黑人、我是黑人、我是黑人!他的种族意识就不断得到强化。相反,在解除种族隔离之后,他虽然仍有种族意识,但至少在走路、坐车、上厕所时,不会被提醒和强化。长此以往,如果没有种族冲突之类的刺激,他的种族意识就会逐步淡漠起来。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2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2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