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能够成长,而中国不能?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专家论述观点很多,不赘述了。我的看法是,这是中国与欧洲当时的社会结构决定的。

中国是大一统的专制帝国,而欧洲是马赛克一样的封建小国,各国共尊罗马教皇。法国、英国基本上还算有个样子,德国、意大利连个国样儿都没有。普鲁士王国后来为了统一德国费了八辈子洋劲。至今欧洲还有摩纳哥、安道尔、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等一批超级小国,这都是古封建制的“活化石”。

如果说得再直观一点,就是,欧洲进入资本主义之前的社会形态,基本上相当于中国春秋战国那个样子。有趣的是,日本在进入资本主义的时候,即明治维新之前,也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那个样子,全国藩邦林立,几个强藩联合倒幕,逐步统一全国,从而开启了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运动。

如果仔细检查一下人类历史上的庞大帝国,基本都出现在中国、伊斯兰和印度三个文化区。而在这三个文明当中,中国的帝国形态又与印度、伊斯兰存在根本区别。中国从秦至清两千年那种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形态,在印度、伊斯兰地区没有出现。

双方差异在什么地方?我认为,最为明显的差异在于:伊斯兰和印度的帝国,是地地道道的封建帝国。中国的帝国,前期还算是封建帝国,后期却逐步演化成了“封而不建”的帝国。古代中国与欧洲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再多说。下面详细论述一下中国古代帝国与伊斯兰文化区、印度文化区帝国的区别。

“封建”这个词,从字面上讲,就是因封而建、先封后建、上封下建。谁来封呢?皇帝来封。谁来建呢?国王来建。这句话连起来说,就是皇帝在名义上拥有天下,他把土地封给部下,部下在自己封地上建立王国。王国之下还可以建立更低层次的国家,比如侯国。许多兄弟搞不清楚王国和帝国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这里。我的理解是:帝国是“天下”概念,皇帝是天下共主;王国则是一国之君。中国儒家提倡“治国、平天下”理想,明确把国与天下区别成两个层次。

如果我们再深一步理解,大致可以理解为:帝国之“天下”,是世界大文明或者大文化区的概念;王国则是民族国家或者部族国家的概念。如果按照这个概念,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类的历史那么长,古国那么多,而真正被全世界所公认的帝国,仅仅就是那么少数几个,它们都是出现在中国、印度、西方和伊斯兰四大文化区中的主要核心国家。

所以,帝国很拉风,人人都想建一个,但不是人人能建的,你建了也不一定有人承认你。当年,埃塞俄比亚帝国虽然被国际承认,但大家是承认他的主权国家地位,不一定真的认为它有资格称帝。法国前殖民地中非共和国独立时,戴高乐总统决定,安排在法国军队服役多年的中非人博卡萨上校回去执政,临走时还接见他,向他哼哼教导了一通民主自由的大道理。博上校啪啪地拍胸点头。结果回国一当上总统,大搞恐怖独载,还公开吃人肉。法国人想,也许博上校有他的难处,等几年看看,也许他会实行自由民主。又等了几年,那小子竟然称帝了!“中非帝国”撑了两年,被人推翻,成了国际笑话。

欧洲情况有点特殊。虽然小国林立,但他们上面有一个特殊的宗教性质的帝国形式,就是罗马教皇。各国国王登极,必须教皇认可。英国虽然因为教皇不同意英王打离婚的事情跟罗马教皇闹崩了,但是一直很谦虚地自称王国。之所以后来有“大英帝国”这个说法,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英国占有了能让太阳不落山的广大殖民地,有帝国之实。二是因为印度。大家知道印度是一个大文化区,整个印度是一个“天下”概念,印度北部的莫卧尔帝国,也是世界公认的。英国打下印度以后,为了统治需要,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内部保留了许多小国和土邦。比如有名的克什米尔王国。这些小国后来就逐步合并演化成今天的印度各邦。当时,英国人一琢磨,哎呀,印度有这么一大群的国王,英国女王自己也仅仅是个国王而已,肯定镇不住这帮孙子。所以决定,让女王称帝。印度独立之前,英国女王的名片上印的职务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兼印度皇帝”。

我绕这么远,目的还是要绕回到经济上,分析中国古代经济。目前还没绕完,我得继续绕。在印度、伊斯兰文化区帝国内部,始终保留着林立的小国。印度的情况我刚才提到了,伊斯兰地区也是一样的。虽然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曾经雄霸五海三洲,但帝国内部仍然保留着许多封建小国。我记得他们的皇帝曾经叫哈里发和苏丹,封建小国的头儿叫酋长。大家现在在海湾地区还可以找到许多历史遗迹式的小国家,比如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要比它们大一点儿,有七万平方公里,它是由阿布扎比、迪拜等七个小国组成的。

总之,世界的封建帝国基本都是那个样子,唯独中国不是。

第54节 封建时代2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种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啪!!对不起,我把你新买的手机错当成醒木了……呵呵,开个玩笑哈。

前面谈到西方、伊斯兰、印度三个文化区的古帝国结构。现在说中国。中国在先秦时代,与外国没有什么不同。当时周天子虽然没有皇帝之名,但有天下共主之实。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列土立国,那是不折不扣的封建制。

情况在秦朝发生了变化。秦始皇好不容易灭了六国,就有人劝他赶紧分封家族和功臣。老秦一想,春秋战国打了三百年,年年“流血漂橹”,好不容易打完开个总结表彰会,我再封?那跟周天子当年分封有什么区别?封完了大家接着开打?要是这样,那老子还费那么大的劲儿去统一六国干什么啊?于是,他决定,废分封,置郡县,派流官,使天下归于大一统。

应该说,封建制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国古代社会,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在交通、通讯条件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一个政权的有效管理半径是很小的。国家地域越广阔,管理成本越高,管理效果越差,搞中央集权制往往是出力不讨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当权者普遍地会想到天子与诸侯分权共治的办法。但是,世界上有“普遍”,就必然会有特例。中国就是这样的极少数特例。秦朝很短,只有十几年,但秦始皇抓紧时间,办了很多大事,废分封、设郡县、创小篆、统一文字、统一钱币、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修驰道、修长城等,不管是好是坏,都强力地塑造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政治面貌。所以毛泽东评价道:“百代都行秦政制”。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