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奇怪的是,中国自古以来就超越了民族国家,而直接形成了文明国家。这个特征是解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其大的根本原因。在先秦时代,周天子分封诸候,天下有华夷之分。与西方民族观念不同的是,我们的祖先,始终以文化而非血缘来区分华夷。就是说,东夷南蛮西羌北胡,只要接受了周文化,遵守向征着周文化的礼制,它即被视为华夏;而周室宗亲所建立的邦国,如果不守周礼,它即被视为狄夷。这样,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因接受华夏文化而融入中国,南方的楚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再加上汉字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可以在不同语言的人群中通用,使华夏文明远播四方,日韩越南使用汉字直到近代。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随后,汉并天下,废百家,尊儒术。从此,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统一体再也不可分割,中华文明在东方崛起,闪亮登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中央。

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中国以其巨大的体量,在世界诸国之中鹤立鸡群,遗世独立。中国与罗马帝国、孔雀帝国、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莫卧尔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蒙古帝国、沙皇俄国、大英帝国、苏维埃联邦有着明显不同。那些帝国都是以武力征服而立国,而中国则是以文化征服而立国。在这些帝国当年庞大的辖区之内,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民族,这些民族拥有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生活习惯。而在古代中国势力范围之内,一个人,不论他是什么种族,只要他使用汉字并尊崇汉文化,就被无条件地接受为华夏一员,绝不会因为血缘而受到任何排斥。今天汉族之所以能够成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第一大民族,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今天的汉族,流淌着中华大地诸多古老民族的血液,但是中华文化把大家联系在一起,包括五十六个民族在内,每个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深自豪。中国文化与涵盖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的西方文化几乎是等量齐观,就是因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是“百国之和”。在中国文化内部,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河洛文化、晋文化、秦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徽文化、闽文化、滇文化、陇文化、草原文化、西藏文化,争奇斗妍,各有千秋,但又是高度的统一体。一个山东人或者河北人,虽然他几乎听不懂广东话和湖南话,但他绝对认为自己和孙中山、毛泽东同属于一个民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让如此广阔的土地、如此众多的人口拥有如此强烈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在中国文化的凝聚下,我们的祖先迸发出惊人的力量。汉代的中国人,有人持节北海,有人凿空西域,有人封狼居胥,有人勒功燕然,有人唯愿马革裹尸还。唐代的中国人,不用多说,就凭李白信口一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华夏气度,空前绝后。明代是中国人最硬气的一代,洪武永乐两朝,刺穿大漠,千里寻仇,永乐大帝驾崩在北伐途中。我同意《明朝那些事儿》的原话: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子孙后代所景仰。清代,中国皇帝是汉化的满族人,康雍乾三朝,从爷爷到孙子接力暴打称雄中亚的准噶尔汗国,拓地万里,恢复了汉唐故土。清朝后期割地赔款,但是由于前期狂赚了大堆筹码,虽然连输几把,腰包仍然比较殷实。

我们要感谢汉唐明清的中华祖先。在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古代,在每一次民族危亡无情降临的时候,在无休无止你死我活的民族生存竞争中,是他们,抛妻别子,高歌出塞,横槊千里,碧血黄沙,先后彻底撂翻了人类历史上最强悍的三个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给我们这些小孙孙留下了今天的万里河山,让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人一遇到危险时可以抱头鼠窜回家。

今天,我们不能光在摇滚乐中唱着梦中回到唐朝。虽然中国问题是如此之多,许多问题甚至严重到了可能会催毁我们的程度,虽然我们内部有这样那样的争议,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有这个决心,开创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盛世,让子孙后代像我们回望汉唐一样地回望我们。虽然每向前一步都可能是失败,但我们别无选择!

天佑中华。

第三章经济随笔

第52节经济破题

兄弟姐妹们中秋好!我仍在出差旅途中,不能回国过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能在本楼里收到这么多问候,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回贴中多有高见,已受教了,不能逐一回复,请原谅。回贴中提到的一些问题,比如人口问题、人民币问题、苏联经济问题等,都是重大经济命题,以后贴子里将会谈到。

从本节开始,我进入“从经济角度看中国崛起”的话题了。

记得前面的一个贴子中,我曾谈到过,今天的经济学都变成了数学了,还很讽剌了人家几句。其实这主要是我自己心理阴暗的原因。应该说,基于大量计量数据的经济学研究,使传统经济学走向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面对大量的圈圈线线加方程式的经济学著作,我如果抡圆了往死里看,估计也能看明白。但问题在于我很懒。当年读书的时候,我一直用哪个哲人说的“真理都是简单的”这句名言给自我解套,一口认定那些复杂的东西都不是真理,于是心安理得不去攻读。做毕业论文时,虽有名师指点,却连一个什么模型都建不起来,索性写了一篇先秦诸子的管理伦理学思想研究,把证书混到了手。

今天,坐在飞机上,我看着满天云朵,心思和云一样乱腾。我是一个喜欢思考的懒人,在以往的日子里,偶然思有所得,又懒于提笔记录,那想法就如长河浪花,一闪而逝,现在打破脑袋也想不起来了,空对逝水,比较茫然。说实话,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这个贴子。如果说文化是无所不在、蕴含于一切领域的,经济则同样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就是这个意思。但经济还有一样与文化极为不同,就是文化是形而上的,经济则是实打实的。写诗是好是坏,大家可以争议;做生意是赔是赚,连傻子都一眼便知。所以,聊文化可以瞎摆活,“谈空说有夜不眠”,而说经济则很难这样去蒙人。

不过,好在这是“漫谈”,不需要严密的理论体系。下面,我绝不使用我最头疼的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我将继承和发扬前面没边没沿胡说八道的优秀品质,欢迎兄弟姐妹们积极理性地拍砖和证伪,以免我殆害网络。大家能有一言相互启发,也算是没白给电信交上网费啊。总之还是那句话,我胡说,您胡听!劝君莫笑荒唐语,只当秋坟听鬼唱!

对于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而言,第一次接触经济学知识,应该是在中学政治课上,有专门一大部分内容,叫做政治经济学。如果上到大学,也有类似课程,内容更深。考研也要考这个内容。

很不幸,我高中时就因为上这个课,令老师很郁闷。情况是这样的,老师讲政治经济学那段时间,正值九十年代初南巡以后,中国经济过热,我们学校门口的烧饼价格,从两角钱一个涨到了一块钱三个,严重抬高了我的早餐开支。我从小就是喜欢思考的好学生,于是乎就对商品价格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老师这样教导我: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于劳动者干活速度有快的也有慢的,所以价值由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这就是一头斧子换两只羊的道理所在。

我去问:为什么同样的斧子和羊,平时是一比二,当缺肉时会变成二比一呢?老师告诉我:价格虽然由价值决定,但它会受市场供需影响而上下波动。不过这个波动以价值为中心,不会偏离太远的。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