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文化特性3
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第三个特点,通用性。
有一次,我到宜家超市去转悠。我发现一个很新鲜的玩艺。就是六七根镀铬的金属丝,稀稀拉拉地围成一个球型,然后加上一个木柄。我想破脑袋也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干什么用。叫来他们的人一问,原来,你煎鸡蛋的时候,先把几个鸡蛋打到碗里,可以用这个专用工具把蛋清蛋黄扰匀。额底神啊!感谢改革开放,要不然我们中国人估计再发展两万年,也不会有人想到要发明这么一个专用工具出来。
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都不太注重专用性。中国人发明的很多东西都具有老少通吃的特点。在厨房里,西方至少需要二十种工具的活路,中国厨子一把菜刀就搞定。在餐桌上,西餐刀叉勺一摆,那个气质!但中国人认为这种气质应该用在手术室里,中国人吃饭只要两根小棍就搞定了,连勺子都不用。有次我到上海,被请去腐败,一看见他们精密的“蟹八件”,就很怀疑这是不是上海开埠以后西方理念中国化的具体成果。如果这个东西是原创的,那说明上海文化很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性格,难怪阿拉的经济发展那么好。
哪个圣贤说的来着,君子不器。就是说人才也要通才,专才们不算君子。小到餐具,大到汉字的理念、政府的组织,中国人都能体现通用通吃的气质。
比如政府机构吧。外国的“市”,行政范围就是指市区那一块,市长是管理市政建设和市容的。市区之外的乡野,都属于另外一个行政区划的政府在管了,比如县政府什么的。这样,西方政府之间专业分工挺强。虽然外国也有一些城市把郊区甚至更远的地皮划进来,学名叫广域市,但他们这个“广域”还是很狭窄,跟中国的市比(尤其是重庆),那是两个概念。中国的绝大部分市是典型的城乡合治型,市政府总会有一个排名比较靠前的副市长分管农业。中国的市什么都要管,虽然“有限政府”的概念已经提了N年,还是不见变化。你不管也不行,出了问题老百姓骂娘第一句就是“有关部门为什么不来管一管?”外国市长来访问,中国市长出面介绍情况,劈头第一句就是,“我市是山东省农业大市,全国重要大蒜种植基地!”外国市长直接蒙掉。
多插一句,虽然日本、台湾、韩国都采用了城乡分治的西式区划,我认为城乡合治型政府在目前阶段还是比较适应中国国情,不赞成有专家提出的激进改革方案。中国这几年城市化太快,今天的麦地,明天就变成了高楼,要是城乡分治,过几年就要进行区划调整,民政部地名区划司的兄弟要忙死。还是等到基本完成城市化再说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本人深得中国文化之精髓。什么东西能顶就顶,能替就替。比如香皂用完了,我就用透明皂洗脸。透明皂又用完了,我就挤一点洗发香波。只要能去油去汗就行。还真的有一次什么都用完了,我随手抓了一把洗衣粉,把自己洗得人五人六出门开会去了。懒人啊!
第36节文化特性4
中国文化与西方不同的第四个特点,是模糊性。
许多人把这个特点称为中国文化最大缺点之一,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没有发展起来的元凶。但是,我还是用中性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和老外交道越来越多,如何对待文化差异是一个普遍问题。我觉得文化差异这个东西,跟科技差异不一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必然优劣。好比南方种稻、北方种麦的差别,是客观的也是中性的。
记得我当年大学毕业时,要写篇论文才能混到那个证书。我的导师,那个哥们,在炒股办班挣外快之余,抽空给我辅导了一通当代国际经济研究方法,直接把我讲得入定了。按照1992年以后在中国大行其道的西方经济学,最时髦的经济论文,一开篇总是先整上几个模型和公式,陈列一堆统计数字,利用这个数字搞个线性回归分析,画出N条线线,然后在线线旁边加注一堆阿拉伯、英文和希腊字母。如果到这个时候你还能保持头脑基本清醒,好了,他就可以用人话跟你讨论一下经济问题了。
这就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我丝毫没有贬低人家的意思。精准、严谨、量化、标准化、用数据说话。在定量的基础上,再来讨论定性的问题。人家这个搞科学的态度相当赞。据说,有个美国学者,为了弄一篇不长的论文,整整搞了二十年社会调查,用海量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你觉得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就没有人性。现在,如果我把这个贴子发到美国论坛上去,就凭我这种每贴三个观点的德行,肯定会被美国哥们拍死,回贴估计都在质问我:你依据什么数据和哪些事实得出这个观点的?而中国哥们一般不会这么问,因为文化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国哥们的回贴一般是:“你这个观点纯属扯蛋,听着,老子的观点是……”
在中国经济学领域,由于九十年代实现了一次由政治经济学主导向西方经济学主导的大转变,量化分析、数理统计、运筹学、博奕论,如日中天,大行其道,就苦了我们这一帮数学成绩太差喜欢坐而论道的学生。中国经济学的金饭碗,基本上被以杨小凯教授为代表的原来数学专业的同志们雀占鸠巢,许多九十年代中国培养的经济管理类学生被迫改行,有人甚至流落到了新加坡。
我同意,西方注重精确的文化性格,促进了科学技术比我们更快发展。但也不完全是这样。科技发展还有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这个方面,研究明清史学的专家们成果如山,我就不再乱讲了。
模糊而不是精确和标准化的特点,渗透到了中国各个方面。
我们的中医,一味药包括有数百种不同的生物成份,反正有效,你吃就是了。致于哪几种成份在起作用,各起什么作用,到现在没搞清楚。如果再把几十味中药合成一个复方,成份就更复杂,把企图研究明白的药学专业的哥们都难死。
我国的白酒,镇厂之宝不是酒库,也不是保险柜,而是酒池里的泥。我到贵州一家酒厂跑业务,发现他们的宝贝窖池重兵把守,生怕我偷泥。因为泥里包含几百上千种微生物,是这个池子连续几百年不断酿酒的产物,决定了酒的品质。所以,在中国,五粮液味道不同于老窖,茅台味道不同于红花郎。至于这几百上千种微生物的含量和工作机制,到现在也搞不清楚。所以不可复制的名酒会继续名贵下去,投资股票的兄弟可以考虑一下。
我们的中餐,一百个川菜馆子会做出一百种回锅肉。可能还不止一百种,如果一个饭店有不同师傅掌勺的话。所以,标准化的麦当劳可以在全球复制。中餐呢,现在已经大行世界,无处不在,但其经营模式却跟麦当劳根本不同,而且永远不可能相同。
第37节文化特性5
我们文化的第五个特点是形式性。
形式主义害死人,这个东西大家都批臭了。但是,还在无处不在。我在呆过的每个单位,几乎都深受其害。估计兄弟们也有这个体会。你想一想,你最近手头忙的事儿,对社会有实际意义吗?对自己有实际好处吗?如果没有的话,不干行吗?不行,那这就是形式主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