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知识产权是一个昂贵的东西,有时为了创造发明,需要耗费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知识产权又是一个脆弱的东西,它太容易被侵犯。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产权出现了两个令美国人生气的趋势:成本越来越高,侵犯它却越来越容易。比如,一部投资1亿美元的大片,侵权者只需要2元钱就可以刻成一张光盘。比如,微软公司耗资几十亿美元开发的办公软件,你用一个U盘就可以拷贝,不用花费一分钱的成本。这就造成了美国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娇嫩。

美国人真的挺怕中国人的。他们是创造者,总能搞出一些颠覆性的事情。比如,发明了鼠标,鼠标点击替代键盘指令,完全是电脑操作模式上质的飞跃。但是,中国商人来了。他们在鼠标上刻上花,美观;把鼠标做成动物的形状,可爱;在鼠标上安两个小突起,可以按摩手掌,保健;为买鼠标的人送货上门,还可以通过发票抽奖……结果中国人把美国人的鼠标厂打垮了。美国人有创造一个世界的天赋,中国人有挤垮整个世界的天赋。所以,在中国人面前,只有知识产权才能保护那帮可怜的美国佬,呵呵。

有兄弟问: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扬长避短、大力仿冒、痛击其软肋、灭资本之威风、长穷人之志气呢?

不可以,因为违法。不可否认,目前知识产权在中国保护得不是太好,老被美国骂。不过,在人均GDP5000美元以下的发展阶段,正是处于学习仿制求发展的阶段,日本、韩国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这是现在发展阶段上的一个正常现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会迅速下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能容忍违法行为。政府治理侵权的力度会越来越狠。同时,近几年,中国已经悄然崛起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前三。中国正在由侵权者逐步转变成被侵权者。此外,从人类长远发展来看,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会打击创造发明活动,损失全世界所有人的利益。

读书时曾记得美国一个总统的名言,哪个总统忘了,准确的句子也忘了,但这句话相当好,值得咱们中国人记下来——专利保护,就是把财富之油浇到智慧之火上。

第25节反对本本主义

好了,跨国公司问题说得差不多了。说这么多,目的还是要回到第20节的主旨。跨国公司是经济的一个方面,我在试图以这个方面为例,来探究为什么中国连续三十年这么快发展的原因。当然一个方面无法解释全部,所以我认为我的解释并不成功,只是对大家启发讨论的一次抛砖引玉。毕竟,公民的独立思考对一个国家是极重要的。

接着第20节说,陈经对于中国的解读,有很多独到的地方,但是,我对这个哥们最赞赏的地方,不是他的见识而是他的精神,就是面对现实、承认现实、研究现实而不是陷在精典的教条理论里面的精神。至于他研究现实的水平,大家可以有各种评价,但是,这个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

回顾我们的历史,中共第一次陷入教条主义,差点灭在了江西。老毛写了一篇旷世雄文《反对本本主义》,使全党认识到教条主义比狗屎还臭。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确保了二十多年的胜利前进。第二次陷入教条主义,十年动乱使“中国经济到了崩溃边缘”,结果小平提倡了“实事求是”。小平显然太恨教条了,所以他反复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就是这么四个字!把100多年的所有经典理论压缩成四个字,小平简化问题的水平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既是因为小平的水平太高,也是因为有些中国同志水平太低。小平不得不用最简单的话给这些木头脑袋的同志们讲清楚——所有经典理论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怎样才能正确地自己作出决定怎么做。

中国会不会第三次陷入某种教条主义?我们总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急迫性。不错,我也知道很重要,我也是一个这样的强调者。由于曾经在体制内工作多年,我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许多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某些方面的问题,远远比老百姓们想像的还要严重。但是,我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如何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这个方面,其实中国一直处于悖论之中。一方面,是连续30年的世界罕见的飞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对制度的强烈质疑。无论是中国的专家,还是外国的学者,多数人一致认定,在这个经济增长率10%的国家,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急需改革;他们同时一致认为,欧美那些经济增长率1%甚至连续负增长的国家,生产关系非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用改革甚至已经实现《历史的终结》了。长期以来,多数人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两个结论有什么别扭。

我不是反对者和评判者,我是一个思考者和思考之后的迷惑者。我真不知道这个问题上,专家们到底该怎么解释、怎么理解、怎么看待。每天解大便的时候,我常常幸福地憧憬: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都能达到10%,等我们改革改得适应了,那得多快啊,估计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百年以来,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了过上更宽裕更像人样的生活,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所以我们每个人更应该百倍去呵护这个来之不易的高速发展的局面,中国太难了。我不否认许多网友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我们做过的事——对的经验或者错的教训,都要总结而不是忽视。陈经们所做的,就是不要放弃和丢掉我们的宝贵经验——如果有经验的话。

陈经的许多观点和理论,不一定经得住推敲和反证。但他的可贵就是面对现实试图做出解释,在这一点上,我愿引为同道,共同去研究这个现实。我们的解释无论多么幼稚和荒唐,但它对中国的发展有益而无害。

第26节中国震撼

废话一堆,转入正题,中国乐观者的第二个代表张维为。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网上有电子版和书摘。大家可以看看。

由于成书时间比陈经的贴子晚了八九年,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老快了,所以张的作品比陈有更多的乐观情绪。如果说陈是从“官办经济”的优劣来就事论事地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张则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肯定。如果说陈的文章中,更多是技术性讨论而不是制度性讨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具有某些歪打正着的偶然性因素,张则更倾向于在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当中寻找中国崛起的必然性。说老实话,大部分中国同胞读张的书,肯定会读得高潮一波接一波。

张久居国外,对国内情况了解,多是停留在资料数据和旅游访问。坦率地讲,虽然我非常非常希望历史最终证明他是正确的,但我不得不说,我认为他太乐观了。中国的问题其实和成绩一样多。我们努力在为成绩寻找制度性解释,但迄今为止一直不算成功。相反,许多困难和问题倒是比较容易找到制度性解释,这令我们很郁闷。张维为对中国制度优越性的论述,缺乏深刻而具有说服力的硬东西,又基本上回避了制度存在的弊端。所以读了他的书,大家对中国还是不放心。

对张的书不想多加议论,见仁见智吧。但我严重地同意张维为的一句话:中国没有把中国崛起的故事讲好。我考虑到中国还没有成功崛起,这句话应该改成——中国没有把中国三十年高速发展的故事讲好。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