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资源型跨国公司。比如巴西淡水河谷、中东的一些石油公司。我不知道这些在自己家的地里挖挖挖的公司,算不算跨国公司。如果算的话,他们也是政府支持的结果,政府用这样或者那样的方式,给了矿,相当于给了钱。某些公司获得矿是通过招标的形式,但那根本不是市场手段,如果真是市场手段,肯定是中国人中标。事实上外国公司有时连入场资格都没有。
二是俄罗斯的公司。这些公司是不是在跨国?反正没有跨出多少影响来。我行走江湖这些年,给我留下些印象的俄罗斯企业,只有卖武器的。听说过的还有石油天然气公司。俄罗斯公司,无论是公是私,都是前苏联的行政手段制造的产物。国有公司就是解体以后没有给私人吞掉的。这些公司在我看来,没有哪家是市场形成的。
三是印度的公司。兄弟们不要说印度没有公司,印度公司还不小呢。比如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米塔尔公司。(米塔尔那哥们移民英国以后,这个算是英国公司还是印度公司?)还有印度的汽车公司也不小。不过,我以前读过不少这方面的资料,我就不去再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印度的大公司也是与行政力量密不可分的。有论者甚至提出,中国是政府控制公司,帮助公司挣钱;印度则是公司控制政府,操纵政府帮助公司挣钱。
我所见到和想到的最后一种跨国公司,是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企业。华人企业中小企业多,但也有很大的。比如印尼华人林绍良的公司。国内一些哥们可能会想,华人在印尼受排挤,所以华人企业做大,肯定是纯在市场上打拼的结果。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华人企业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靠市场,大企业就不一定了,而能够跻身跨国公司的大企业,无一例外是靠了政府的行政支持。由于东南亚腐败问题比较严重,说得难听一点呢,就是官商勾结。林绍良的一些传记中,把这个老兄和中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相提并论,称他是东南亚第一红顶。他和苏哈托的钢铁般的私人友谊,在东南亚人人皆知。
我的结论是,也许二百年前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真有企业是自发形成的,我说是也许,因为才疏学浅没有考证过。但近20年来,后发国家和地区,若不靠国家行政力量的支持,仅通过企业参加国际市场竞争形成跨国公司,成功率几乎为零。
我的进一步结论是,中国国家扶持企业的模式虽然有缺点,有问题,但在现在这个历史条件下,如果中国希望拥有自己的跨国公司,这是必选之路,几乎也是唯一出路。当然,中国有国有企业,不一定必然就将拥有一大群跨国公司。从国有企业走向跨国公司,从大者走向强者,需要一系列的努力、胆识和运气。这不仅需要企业掌门人的水平能力,更需要国家高层经济管理者的水平能力,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补充一句:中国部分民营企业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也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国家应该不分成份,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一律扶持,使之向跨国公司方向发展。民营企业由于产权明晰,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处变要比国企更灵活。可惜,中国目前大型和巨型民企太少了。
第23节院子理论3
我要论述的第三个方面,是从美国政府行为看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扶持。
也许有兄弟会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政府对企业干预最少的国家,美国的跨国公司是自然形成的。这里,我认为有必要聊一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美国跨国公司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二是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上,不可否认,美国是这个世界上独立无二的国家,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美国的能力在于创新。如果说别的国家都是努力在一个栽满了树的小院子里砍空种树,美国则总是有能力不断开辟新的院子。
八十年代,当别的国家在高端制造业的院子里打架时,美国的计算机产业冒了出来,形成了英特尔、戴尔、苹果、微软、惠普、康柏、IBM等一系列软件和硬件巨头。由于新院子是老美自己开辟的,等别的国家跑过来,他都把树栽满了。
九十年代,别的国家都在想办法挤那个计算机院子的时候,美国不声不响地开辟了因特网的新院子。鬼才会想到,把个人计算机联在一起,就会创造一个虚拟人类社会,形成一个万亿级大产业!等其他国家再跑过去,美国又把树栽了一个五满六满,这些树包括:亚马逊、网景、谷歌、雅虎……我不想罗列了,实在太痛苦了。
如果说日本、欧洲和中国是制造型国家,美国就是创造型国家。美国社会一系列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制度和政策,是最、最、最值得中国研究的。现在中国人总是盯着美国人又创造了什么,想把它学会。实际上,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问题是:美国人是怎么创造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去创造。这个倒被我们忽视了。
所以说,我们虽然是崛起中的超级大国,但我们任重道远,超赶美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他的“打法”跟中国等其他国家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足的心理准备。
我说了,美国有开辟新院子的能力,为其他国家所没有,我们就可以深入地分析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关系。顺道还可以分析一下美国与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美国政府和跨国公司的关系,论者很多,观点不同,相互争议。有人举例指出,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自由竞争主义政府,而有人举例指出,美国干预企业力度相当严重。为什么美国政府会有不同面目呢?他精神分裂吗?他自相矛盾吗?一言以蔽之,这种困惑来源于我们没有认清美国存在两种院子——老院子和新院子。他在两种院子里面有两种不同行为,但两种行为目标是一样的,就是确保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先看新院子。在美国人自己开辟的新院子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竞争能力,还没有摸到院子的门呢。这种情况下,市场自由竞争肯定能够产生出最好最强的企业来。美国政府当然会鼓励市场竞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微软的拆分案。前几年,微软险此被美国政府强令肢解掉,因为他违反了美国的反垄断法,害得比尔盖茨多次出庭自辨,全世界沸沸扬扬。因为微软的市场比重太大了,其他美国企业发展受到了抑制,而外国公司对美国不构成竞争威胁,至少没有大的威胁,在这个情况下,美国政府考虑肢解微软,以促进全国软件行业更健康更全面的发展,让美国经济更强大。
再看旧院子。美国人在制造业等旧院子里,表现就完全不同啦。(现在应该说计算机也算旧院子了,三十多岁了)。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波音、麦道合并案。大家知道,美国以前飞机制造公司很多,通过七七八八的合并,到九十年代生产民用大飞机的企业就剩下两家了,波音和麦道。波音世界第一,麦道世界第三,中间那个第二的是欧洲空客。1996年波音收购麦道,美国的大型客机就只有一家了。这起收购案,如果你说没有政府的力量,鬼才相信。合并,是为了共同跟空客去死掐。这才符合美国的整体利益。
大家看,微软在美国还有几百家同行,但美国政府要肢解他,因为说他垄断;飞机公司全国就只有两家,还要合并,这难道不垄断啊?说白了,这就是行政力量在起作用,唯一的目的,就是确保美国的全球利益。什么垄断不垄断的?垄断对美国好,就搞垄断,竞争对美国好,就搞竞争,美国人跟新加坡人一样一样的,就是实用主义万岁。
中国的教条主义者们!左的教条主义者们,民主自由人权的教条主义者们,醒醒吧!去学学小平的两只猫咪理论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是真理啊,同志们。
第24节知识产权
今天晚上的最后一贴,跟跨国公司主题没有关系,但既然讲到这里了,就随手写下来:美国与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原因。
其实看了上面这些贴子,兄弟们就知道了美国优势和软肋。美国的优势是他的创造能力。他如果想要扬长避短,通过发明创造,获得财富和成就,他就必须保护创造活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走到哪里都要强调保护知识产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入世时美国一直拿知识产权卡我们。知识产权乃是美国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