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话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指出一点:副局长的同盟军是不稳固的。大家不要以为朝鲜、巴铁、缅甸、伊朗是我国的钢铁同盟,他们今天跟着中国,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跟美国,而是因为由于历史恩怨无法去跟美国,美国不要他们。朝鲜咋咋乎乎的,挣弄出一些危险悬乎的事情来,他是想迫使美国与他签定和平协定,承认金氏政权并保证他的安全。什么叫保证安全?说白了就是不打他。因为现在朝鲜半岛仍然没有签订和平协定,是处于停战状态,也就是朝鲜战争还没有正式打完呐。朝鲜不是不想跟美国,是美国的条件他无法接受。美国说要谈也可以,但你先要这样那样。如果朝鲜不这样那样,美国又实在无法收这个小弟,国内舆论不答应,另一个小弟韩国要跳的。这就如同局长副局长那个例子。副局长想从局长的阵营里面拉个人,是非常困难的,真要拉成功往往要出血本。而局长想拉副局长阵营里的人,很太容易了。局长出面,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泡杯茶,亲切地谈谈话,对他说,以前的冲突都是误会,一切都过去了,你小伙子条件不错,好好干,我保证一年内提拔你当个处长。大家说说看,这个人会不会反水?所以,我们要有心理准备,就是我们的中国关系好的国家,随时可能背叛我们倒向美国,这不是主观感情问题,这是客观现实和客观利益问题。

总而言之,这就是世界第二的追赶者的困境。这是客观现实。中国如果放弃竞争、自废武功、甘于平庸,那么可以马上摆脱这个困境,但是中国不会这样做,不能这样做,历史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子孙后代也不会原谅我们这样做。那么,我们怎么摆脱这个困境?很简易,一句话,当我们成了世界第一的那一天,我们就彻底摆脱这个困境了!

我不否认,在世界上曾经出现过的“老大”当中,美国这个老大当得相对来说还算最不错的。美国对中国,虽然双方矛盾冲突很多,客观上说总体也还算是不错。至今为止,美国没有用当年对付苏联的那一套冷战手段来对待中国。当然这也不是因为美国仁慈,美国这个选择在经济上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而且中国也没有像苏联那样在国际上横行霸道,所以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很难下决心对中国发动冷战。他当时也没有料到中国会发展那么快。我对美国没有恶意,但世界第一只有一个,中国人不会放弃追赶和超越的。以后我在从经济角度探讨中国崛起时,还会从各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总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崩溃的危险随时会存在。就想负重爬山一样,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但是勇者不会放弃不前,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16节搭顺风车

新加坡选择了脚踩两只船。但身体的重心放在美国。

当年李光耀一哭,激发了小小岛国杀出一条血路来。只要有用的,都无所不用其极。据一个知情的朋友讲,当年与李并肩作战的老部长,有几个出身寒门,上学前没有穿过鞋,是典型的草根英雄。今天的新加坡,已经不复当年的锐气。他有钱,求稳怕变。虽然他在极力塑造“创新中心”的锐气形象。

新加坡依然是实用主义。他把一只脚放在了中国这只船上。

一是双方的贸易和合作不断加深。新加坡正在中国大搞水务。他利用自己的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势,在天津滨海新区搞了一个开发区,正在建设一个新城。新加坡极力向中国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像台湾、香港式的地区,只能转移落后生产力,逼得员工连连跳楼。自己是一个像德国、美国似的主,有大把大把的先进技术可以转让给中国。

我的意思并不是贬低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些技术是相当不错的。比如水务,比中国要强两三个档次。中国必须博天下之长,为我所用。任何国家哪怕有一丁点好的东西,都必须是我们的老师。我的意思是说,新加坡有一些好东西,但好东西不是太多。与德国、日本甚至韩国都是很难相比的。

二是到处打中国牌。在西方,李光耀是中国问题专家。李光耀跑到欧美,很多时候都在讲中国问题、中国人事、中国前景。他是华人背景,又是亲西方的老资格,所以西方相信他的判断。如果他讲新加坡的问题,倒可能没有几个听众。从维基解密文件来看,美国对中国以后的人事安排以及新人个人能力性格问题,都要请教老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无论在国内还是跑到海外,老李越来越向张召忠少将的方向发展。很多时候,说话不太着调,给小李总理制造了不少麻烦和被动,不得不澄清“我爸不代表我”。

第三点,就是大力引进中国人才。新加坡自身的人材十分匮乏。他们的教育是不错的,孩子也勤奋,但某些方面的人才,总需要一定基数的人口,才有概率有可能冒出来。400万人口里能冒出多少人才呢?我去新加坡的工业园,发现这里几乎成了普通话的天下。至于贸易、旅游、服务业、会展、金融,越来越多的业务是围绕中国开展,所以“以华制华”,引进了大量中国人才。在教育上,大量中国博士硕士也都跑到新加坡来了。新加坡靠什么推动?基本上在靠外部的市场和外部需求。

2010年,新加坡人均GDP已达43000美金,世界第十五,亚洲排第三,仅次于中东的两个卖油翁。这些产值越来越多地不是来自制造业,而是来自金融、服务、证券等行业。新加坡的孩子,是亚洲最幸福的孩子,无论是华人、印人、马来人,街上一走,看得出来生活富裕。昨天我在街上碰到了两个穿军装的士兵,军靴尖亮,个个身高180左右,挺帅气,还有扑鼻的香味。我不知道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新加坡人,能不能吃苦创业。

高端的技术人才来自中国、印度,低端的劳务工人也来自亚洲邻国,新加坡人呢?他们正大发其火呢。今年5月的大选,执政党被批评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引进外来移民过多,影响了新加坡本地人的就业。一个离了“外”无法生存的国家,出现了明显的排外倾向,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工作岗位是竞争得来的,不是关上门自己私分的,如果你把人才关到门外,他们会加盟香港、深圳的同行公司,把你在市场竞争中打垮。你不敢同他在人才岗位市场上竞争,你就必须同他在行业市场上竞争。

第17节美新关系

新加坡不断加强同美国的联系,其力度远远超过了中国。

我一直怀疑,除了马六甲的地理位置,新加坡还有什么本钱,能让美国如此看重?就说地理位置吧,它也不算独占,与巴拿马苏伊士的位置是两个概念。马六甲海峡地方大了去了,美国不光可以靠新加坡,也可以靠马来和印尼,甚至靠印度的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新加坡到底凭什么呢?我认为,它得到美国的青眯,是凭华人国家的特殊地位,他是世界上唯一的华人国家(湾湾不算)。他是联系中国的一个纽带。他是美国人了解华人、了解中国的一个渠道。美国也可以通过台湾了解中国人,但台湾人分析大陆,估计美国不敢信,因为带着强烈的情绪研究问题的结果一般不太客观。呵呵,如果我太高看中国了,请老李不要生气。

新加坡是一个聪明的小国,他在大国之间窜来窜去,到中国打美国牌,到美国打中国牌,跟东南亚的邻居打中美两副牌,把智商不是太高的邻居们打得一愣一愣的。前天,我读到一篇印尼报纸的译文,印尼的评论家悲观地认为,生在中美这两头大象中间是倒了大霉,无论两象是做爱还是打架,都会把脚下的耗子给踩死。新加坡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眼里,大象做爱打架都是机遇,关键在于你如何把握。

这个聪明的小国还挺有尊严的。他们的聪明,在于对大国关系收放有度,知道哪些该坚持,哪些该妥协,能在维系大国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少丧失或者多挣取自己的权益。

最鲜明的例子是美国那个鞭刑的案子。一个美国青年在新加坡犯了法,大概是用涂料在路边的一些汽车上进行了一些抽象主义的艺术创作活动。按新加坡法律,要打鞭刑。美国人一直认为这玩艺是东方专制主义的向征,群情激奋,结果连克林顿总统都出面说情。新加坡就是不让,给了克大总统一点面子,少打了两鞭。一场轰动世界的外交事件才算结束。

新加坡很聪明。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是小事,美国断然不会因为一个少年的屁屁肿了就废掉同盟国关系;同时这个事情的影响又巨大,坚持执法可以在全球树立新加坡尊严和主权的良好形象,让人知道小国不可侵。其实,港口要不要让美军使用,要不要让中国也使用,这些问题才是大国关注的大问题。这些问题上,新加坡不可侵犯主权意识可一点找不到了。他跟美国的同盟关系亲得很。可以断言,在现阶段,如果中美开战,新加坡铁定是站在美国一边,管你中国死活。如果我说得不对,我愿意跳马六甲。

在事情很小而影响很大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上,高调地把国家主权坚持到明处。在事情巨大、关系到国运兴衰的问题上,该让就让,根本不通过什么讨论和听取群众意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抱定世界上最粗的那根大腿,这就是新加坡实用主义的国家安全战略。他玩得那是相当艺术!

相比那个日本国,冲绳少女被美军轮奸,全国人民抗议,政府连屁都不敢放。颜面扫地,主权何存?日本政府在世界上抬不起头来,是军事实力问题,更是执政水平的问题。国与国的执政水平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第18节新加坡总结

各位兄弟,本楼主说了这么多,认为自己已经把中新关系说清楚说透了吧。总结一下,就是实用主义。

在新加坡的利益盘子里面,中国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他妈妈的重要——仅次于美国!美国能决定新加坡的生死,中国能决定新加坡的穷富。在确保活下去的情况下,尽可能活得富一些,这就是新加坡的战略导向。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