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成的生态圈,依赖着既成的气候。国际环境也一样。在东南亚,不管是在现行国际环境的受益者,比如新加坡,还是在现行国际环境下的受害者,比如印尼和泰国(它们在97年金融危机中几乎输掉了最后的丨内丨裤),还是现行国际环境的迟到者,比如越南,他们全都不欢迎改变现有的、可知可控的国际环境。
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只是一个平稳发展的参与者,他们是欢迎的。但中国显然不是。中国自己想是也不可能是,中国的块头太大了,只要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5,就会实现总量超越,从而颠覆他们业已习惯了的国际经济环境。
欢迎改变国际环境的,只有北朝鲜和几个非洲国家。因为他们已经穷得一无所有,输无可输。他们是最为彻底的革命者,在国际环境的剧变中,他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天知道是什么,最坏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换一根新的锁链。他们怕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的困境。
中国——我最热爱的祖国呀!虽然你有这样的那样的不对和不好,我仍然这样的热爱你。这样发自内心地为你骄傲。站在海外回首远眺,你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拉风,像黑暗中的萤火虫,想藏也藏不住。但王者,命中注定,永远会万里独行,无论前面是胜利还是失败。没有正常的理智的国家会选择与你同路。肯与你同路的,又根本不配与你同路。
他妈的,怎么办呀。
第14节回望中国2
继续说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看法。东亚和东南亚没有一个国家欢迎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无法预知的因素太多。不确定时,人心则求稳当。所以,他们齐齐地转向了美国。许多国家并不喜欢美国,甚至很讨厌美国,但是除了美国,还有谁能制衡中国呢。
近几天李光耀访美,要求美国介入亚洲平衡中国的影响,就是这个意思。不光是老李在说,几乎所有的其他国家都在这样说,所以我们不必太在意老李的话。谁让我们这么有实力呢。
其实,中国如果真的能够给大家勾勒一个美好蓝图,让小国们各自回家关起门来研究研究,中国这个蓝图、这个新环境靠不靠谱,如果还基本可行,也许有人会支持中国崛起,站在中国一边。但是,问题在于,中国自己也不知道,未来自己如果成为超级大国以后造成的国际环境是什么样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中国崛起造成的环境改变以及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对美国、对中国、对东南亚小国,潜在的危险都是一样的。中国并不比别人安全,甚至比别人风险更大,因为我们在旋涡中心。
这个困境,改革之初就注定了。中国的改革,其价值导向就是猫论,或者说是实用主义。“三个有利于”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口号。其方法途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摸着走,走一步是一步。路在哪里?眼前本无路,勇敢向前趟,路永远在老子屁股后头,供越南同志免费参考学习。
这也不怪***,他是世界少有的大战略家,眼光长远是他的突出特点。但是,他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史以来,英法德的崛起时,是1000万人口的规模。美苏日崛起时,有1亿人口国家规模,这样已经把世界两次打得稀烂。中国这种13亿人国家的整体崛起,无人可以预测会崛成个什么样子。
所以,小平爷爷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价值观两只猫咪,方法论一河石头。
这就是中国的不可预测性。美国则不然。没有人想到美国会出现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但是,如果在几年前,我们假设美国会出现一个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大家基本上可以估计出来:美国社会大体会如何反应,大体会弄成一个什么样子。但中国不行。
有个笑话,说世界上最恐怖的导弹是朝鲜导弹。美苏的导弹再好,都可以算出弹道进行拦截。唯有朝鲜导弹,点了火会不会飞,朝哪飞,飞多远,连朝鲜人自己都不知道,别人往哪儿算去。有招必有解,无招则无解。面对中国迷踪拳式的崛起,全世界无可适从。
第15节回望中国3
看到有兄弟姐妹在讨论前贴中“没有正常的理智的国家会选择与你同路”一句的意思。对此,有必要多说几句。我的总的看法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朋友。
这个困境不是因为中国那件事做得不好,而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的追赶者的困境,其实也是任何一个在“世界第二”位置上国家的困境。
中国目前从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都已经跻身为世界第二。从军事角度上讲,目前正在急速赶超俄国。我有一个哥们在军工集团工作,他是学电子机械类的,他曾与俄国专家谈判过。他认为,目前,俄国除在少数军事技术领域领先外,多数领域对中国的优势已经不明显,或者出现了中国反超现象。他认为,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全面超过俄国只需再要15年左右。军事进步归根到底,是拼的国家经济家底,俄国这二十年主要是在吃老本。我不知道他这个判断准不准确,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目前处于世界军事老三的位置,距第二的距离正在快速拉近。再加上政治、外交等方面,把各方面综合起来总体看,中国目前的世界第二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
中国这个世界第二的位置,不是一个已经稳定的结构,不是英雄排座次的最终结果。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排名,因为中国正在快速地追赶世界老大。这就使中美之间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利益矛盾。中国只要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五分之一,就现实了总量超越。而美国一旦失去了全球GDP第一的位置,则世界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变化。而这个变化将到底最后变化成一个什么样子,美国不知道,中国也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引发各国担忧,担忧则会引发抵触,这个问题我在前文中曾以气候变化为比喻论述过,就不再多讲了。
中国为什么不会有朋友?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假定一个单位,一把手是局长,二把手是年轻的副局长,如果这两个人发生了矛盾,单位里面的人会怎么办呢?很显然,一个在既定格局中处于既定的中心位置的一把手,在斗争中肯定处于优势,他掌握更多的权力资源,他有更大的胜算,仅管他年轻较大可能会先于副局长退休,但是他完全有在退休前打垮副局长的能力,致少他有能力不放副局长接班。单位上的绝大多数人会站在局长一边。一些人至少会选择中立。正常的、理智的人一般不会选择与副局长联手与一把手对抗的。谁会成为副局长的同党呢?那就是与局长有仇的人。他们因为某事得罪了局长,反正没有好日过,所以才会站在副局长一边。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没有朋友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谁处在中国的位置上,都会面临这个困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对抗的时候,如果论当时的中国自由人权状况,比现在可差得远了,但美国依然决定与中国结盟,尼克松不远万里去访问一个没有建交的敌对国家。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中国不是老二,甚至说连老三、老四也算不上(特别是在经济方面)。所以,美国要拉拢我们。军迷的兄弟都知道,八十年代,中国需要军用直升机,美国毫不犹豫地把最先进的黑鹰卖给了我们几十架,这些飞机现在还是陆航的王牌。但是当苏联解体以后,中国成为老二,再想买几个飞机零件都难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中国所处的国际位置,是当年的苏联的位置;今天的印度如鱼得水,得到美欧的狂捧和慷慨军售,是因为他处在了中国七八十年代那个被人拉拢和利用的位置上。如果哪天中国真的崩溃了,印度变成了老二,那他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肯定会被美国收拾。这个与意识形态无关,这是现实利益。当然意识形态可能加剧或减缓冲突,但无法改变利益冲突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