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9节民族宗教

上面的贴子里,我讲了新加坡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水务、组屋、廉政。

下一个我们可以学习的,是他的民族宗教政策。新加坡华人占四分之三,其余是马来族、印度族和白人。白人少得看不见,所谓登记的白人,绝大多数是混血人种。印度族人比较好办,因为他们人数不算太大,而且自认是外来移民,他们多数信仰印度教(也叫兴都教)。

真正需要新加坡重视的是马来人。马来人是新加坡第二大民族,占14%左右。定居于此,早于华人,他们算是这里的原住民。而且,马来人作为南洋的一个庞大族群,构成了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等国家的居民主体。这个族群在世界范围讲也属于大民族了,人口有三个多亿。新加坡的马来人信仰回教,人口增长相当快,远远高于华人。而且新加坡与马来、印尼两国关系不好。所以处理民族关系,是个棘手的问题。

虽然我不喜欢李光耀这个实用主义者,但我不得不佩服,这个仁兄处理民族问题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的手段高于斯大林、铁托。中国真的该学一学。

在民族平等上,他是做到了。我说过了,四种语言,全部是官方语言。也就是说,虽然印度的泰米尔语很少人用,但是议会里永远都有泰米尔同声传译,政府重要文件永远都有泰米尔语版。这家伙,让人民行动党抓稳了印度移民的选票。把马来语定为国语,国歌必须用马来语唱,体现了对原住民的尊重。至于英语取代华语成为教育语言和政府通用工作语言,一方面是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让少数民族心里比较舒服。如果是华语而不是英语,那么马来人和印度人还要学华语,肯定他们会难受。

对于基督教、回教、佛教、印度教、道教,一视同仁,政教分离。老李以铁腕控制,让各大宗教谁也不许跟政府对着干,谁也不许相互对着干。我研究过新加坡种族冲突史,通过查阅资料,我惊奇地发现,新加坡建国前后第一次发生的大规模种族冲突,竟然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马来人与华人冲突,而是福建籍兄弟和广东籍兄弟打起来了。几十年来,新加坡种族冲突的烈度是很小很小的。相比于印度、印尼、菲律宾、泰国等邻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平等和政教分离,老李还在社会结构上加强控制。新加坡改善居民住房的作法“组屋政策”在世界上都挺有名。老李在组屋安排上也动了脑筋。组屋,用中国话说,就是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当一个老社区的居民搬进组屋时,新加坡政府全力推行种族和睦的混居政策。就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白人不能聚居,全部打散了,分散到各个组屋里去。原来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拆迁就消失了,再也拢不起来。这个政策其实很利害。说是全部分散,但是对于75%的华人来说,怎么分法才叫“散”呢?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把少数民族都散开了。

民族问题多半出现在聚居区,人口聚则矛盾聚。新加坡的组屋分配政策,在解决民众住房的同时,解决了民族和族群问题,这一招是相当高。反观中国,长期维持甚至人为地制造少数民族聚居区,认为是保存其传统文化,实际造成了不少矛盾和社会隐患。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是苏联的舶来品。苏联、南斯拉夫、捷克已经用自身的惨烈教训证明了这套政策的实际效果。中国还在坚持。近几年西部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中央高层不可不查。

第10节华人地位

在新加坡,华人的地位相当高。这与我前面讲的华语的地位相当低并不矛盾。老李的民族平等是真正贯彻了的,对少数民族没有任何歧视。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完全平等条件下竞争,竞争上几十年,结果会怎么样?当然是华人胜出。在马来西亚、印尼,华人在被受歧视受打压甚至被屠杀的情况下,都能取得经济上的辉煌成就,何况是平等竞争的情况下呢?所以,在新加坡,华人真正地站直腰杆,做了一等公民。这一点上,新加坡华人真要感谢老李。

在新加坡,虽然政府、议会都有固定的、硬性的少数民族名额,但是华人牢牢地掌握着主导权。许多部门的高管都是华人,而低级岗位多是少数民族。新加坡的外劳来自马来和印度。清洁工作多半是黑黑的印度人。我打听了一下,月薪是1000至1200新币,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工资还是可以的,其实从中国招聘劳工也是可以招得到。不过新加坡没用多少中国劳工,见过几个,不多。估计可能是因为华人在新加坡是一等公民,如果突然招来一大帮华人扫地,本地华人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一方面,华人是一等公民,政治经济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华人都转说英语,自身的华人文化越来越少。这也许是“新加坡人”的成功,却是“华人”的失败。

第11节大选观感

在火红的90年代,中国人忙着看苏联倒掉、学南巡讲话、圈地搞开发区然后改养山羊、炒股票、谈论高校收费、搞经济软着陆、收回香港、送别小平、看朱总理记者招待会、房改、国企三年脱困、抗洪抢险、抗议炸大使馆、西部大开发、和二胖玩猜猜猜、收拾轮子等,忙得不亦乐乎。同时,新加坡的政治也发生了变化。1990年至2004年,新加坡总理是吴作栋。这个仁兄身高190CM,相对于新加坡的国土而言,相当浪费面积。但,吴是一个性格温和人。2004年,吴引退,新加坡的当政者换成了李光耀的公子:李显龙。

新加坡的政治变化是,他的大选越来越有真事儿了。越来越激烈而且走向多党竞争。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在90年代不断加速。其原因,一是李光耀执政已20多年,需要领导人轮替。二是新加坡在90年代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已经到了需要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历史阶段。我想,如果要对新加坡的政治进行研究,90年代以来是最有意思的。无论人们怎么说吴作栋时期李光耀是幕后指挥,但毕竟新加坡的政治正在逐步成熟。但很遗憾,我没有深入研究过,也没有亲历。但是我亲身经历今年的大选,倒可以说说观战的小体会。

“李家坡”是独裁还是民主呢?众说纷纭。有个欧洲记者仁兄,认为新加坡是独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写文章抨击了老李三万五千八百次。后来老李到欧洲接受了他的当面采访。

老李回忆说:“他拿出了录音机,我也拿出了我的录音机。”看来两人都怕对方胡说八道死无对证。老李说,他一通blablabla,说的那厮哑口无言。从此再也不写批评文章。我本人极其希望找到那两台录音机中的一个,可惜没有找到,也没有找到那个哑口无言家伙发表的采访文章,深以为憾!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它代表了两个事实:以前欧洲和美国人普遍认为新加坡是独裁专制,这是事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人不再把新加坡视为专制,也是事实。有网友兄弟回贴说李专制,其实呢,他现在已经基本上把自己洗得半白半黑了。

欧美这个变化,原因有二,一是交流和了解,消除误会,二是新加坡自己在变化。

本人见证认为,新加坡西方式竞选民主,基本上还是货真价实的。他的多党制已经成型。反对党的成长,还没有达到欧美的程度,但成长看得见。本次大选,反对党搞到了40%选票。从理论上讲,反对党上台和政党轮替已经没有任何制度上和现实上的障碍。反对党成长慢,是老李搞一党独大的历史后遗症。人民行动党这棵树太大了,下面的“土”就这么多,反对党实在没有多少社会基础可以争取了。我认为,现在反对党的正确策略,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然后等着人民行动党自己犯错误。

讲一个有趣的案例吧。阿育尼区的选举,堪称今年新加坡大选的经典之战。我了解故事的大概,不去查阅英文资料了,人名、党名全都忘光了,我就讲故事的大概,肯定有许多出入,欢迎知情的兄弟找篇专述性的好文章贴上来。

阿育尼是一个集选区。什么是集选区呢?是这样的,新加坡全国分成许多选区,每个选区有一个议员名额。各政党就会派出自己的干将,分别出战,分到各选区去与其他政党派来的人PK。这样,每个选区选民投出来一个议员,共同组成议会。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