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也有自身的难处。一,在中国全面崛起之前,学习华语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无论是移民还是做生意,意义都不如英语。二、新加坡华人多半是南方人,他们日常说的华语是闽南语、客家语和广东话,与华语的普通话差异比较大,相互之间也有差异。
不过,与台湾、香港不同,新加坡的法定的华语标准是汉语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体汉字。因为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不能自创一套,中国当然代表了华语的发展主流,所以新加坡华语的文法与北京保持一致。新加坡也有人抱怨中国大陆的字体和用法太混乱,让他们无可适从。
我本人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热爱者,一直深深庆幸自己能够掌握博大精深的汉字,并从中得到智慧和乐趣。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看到迎面走来的漂亮女孩,与杭州广州并无二致,然而那一口英语,真的让我有点感慨。我不知道该为他们高兴,还是为他们悲伤。
第6节实用主义
新加坡经济方面的东西挺多,只说个产业升级的印象吧。
新加坡的产业,60年代起步时,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成衣呀,鞋子呀,什么都干。等积累了一些钱,他们就开始搞机械、电器等。再有了一些钱,他们又转向电子、炼油(能力东南亚第一)、金融、会展、生物制药等。这五十年,新加坡基本上是15年左右一个台阶,进行产业升级换代。而且选得很精很准。
也难怪,他们是船小好调头。新加坡在“四小龙”之中面积、人口都是最小的。这个中国可以借鉴他们产业升级的思路,但是中国的升级必须是全面的升级。中国太大了,必须要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不可能像新加坡这样找准几个挣钱的产业猛搞一气就行。他们毕竟只有400多万人口,另有流动人口100多万,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地级市。换句话说,地级市到新加坡学一学治国经验,然后回去治市,比较合适。
顺便说一句:新加坡产业升级,尤其是近几年的新兴产业,靠的基本上是中国的技术人才。我到他们的新技术园区一看,靠,净是中国人。他们国家太小,虽然有两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但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限。中国真的不缺人才,我们缺的是有效的体制。深化改革,中国有希望。
新加坡实用主义的国策在经济领域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面有太多东西了,我只讲几个方面让大家领略一个什么叫做“有奶就是娘”的风采吧:
赌场。赌场这个产业是老李深恶而痛绝的。据说他多次否决办赌场的决定,而且据说还放过话,说……大概那个意思吧,就是你们要办成这个事,要我死掉还差不多……之类的话。结果便宜了澳门。2007年以后,东南亚经济危机,新加坡顶不住了,感到有赌场会带动人气!而且这个时候,东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赌客来源,这个巨大的国家,人巨多,钱巨多,出手大方,不心痛,据说这些钱不是他本人的。澳门挣翻了,连缅甸北面都挣翻了。
新加坡坐不住了。他断然决定开赌场,而且一开就是两个。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许多规定,限制本国公民去赌。比如,新加坡人进赌场要出示身份证。如果你的老婆不想让你赌博,她有权拿着你们结婚方面的有效证明,到赌场去给你登个记,这样,你进赌场时,一出示身份证就会被拒入。——很显然,新加坡办赌场,只是为了挣某大国的钱。
已经退休的老李,为此还专门发表讲话,为儿子的政府开脱,大讲自己为什么转变观念,收回自己当年毒誓一样的狠话。
新加坡实用主义的国策在经济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举一个例子。
911事件震动了世界。新加坡这个美国武器保护下的小可爱,在想什么呢?你可能想不到,他以飞快的速度计算着这个事件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自己在这个影响中的得失,并且开始趋利避害地行动了——他挖了老美金融墙角。
新加坡的经济定位是要当东南亚乃至全亚洲的金融中心,要与东京上海香港死磕。但是,钱如果不往他那儿跑,该怎么办呢?911以后,新加坡的高官们开始往中东石油富国跑,具体负责联系那块的应该是他们的退休老领导吴作栋。
新加坡人对爱包头巾的兄弟们说:看看吧,你们的钱都放在美国,一,美国不安全,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飞机吻了。二,你们的钱不安全,要知道,劫机的人绝大部分来自沙特,如果美国认定你的政府与之有关联,认为你们支持了恐怖主义,你们的钱还能拿回来吗?不能全存在美国,要分散风险啊!
结果是,大笔的石油美元从美国跑到了新加坡。考虑到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正是用钱之际,以及后来的金融危机,这个做法……我只能说,实用主义到家了。
第7节治国经验
到新加坡的中国人,来学习的是一拔接一拔,但是真的学到东西的人实在不多,公款旅游的比较多。
我最为看不惯的是,中国人到这里,每当一开座谈会,开口就是:此行收获很多!新加坡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中国学习……。这个话纯属于扯蛋。我待在这里这么久,个人感受是,新加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确实有中国要学的地方,但是也不致于“很多方面”,这个国家这么小,哪有那么多方面啊!
新加坡的实用主义,我们不用学了,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的基本思路都是这样的。具体做法上,我认为新加坡除了刚才提到了产业升级外,还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我们应该学一学。
一是城市管理。新加坡不适合省长来学,适合市长或者先进地区的县长来学。这个城市管理得真不错,到处红花绿叶一尘不染。路一点都不宽,不比我们东部沿海地区的县城路宽多少,但是不算太堵车,基本上畅通,高峰期走得慢一些。新加坡政府在限车上采取了一套办法,可以研究研究。
新加坡买车要先买一个拥有汽车的车证,车证现在好像相当于人民币20万以上。车证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前几年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消费,车证价格挺低的,这几年又涨上去了。许多人宁愿使用公交系统。他们的公交车和地铁是一卡通,而且不贵。
另外,你的汽车如果要到市中心去,路上会被收钱。具体的办法是,马路上有一种类似于拱门的东西,汽车上都安了磁卡或者芯片什么的,从拱门底下通过一下,就会被收一笔钱(好像相当于人民币5至10块,记不清了)。这样,许多私家车尽可能不去闹市中心。对分流车辆有好处。在新加坡拥有一辆车是相当的贵啊!
我不赞成中国完全学习新加坡。因为在对权力没有充分监督的情况下,我担心这样限车,最后又变成了腐败。最后把小老百姓限了,有钱的、有权的、有关系的不花钱照样搞到车证。我倒宁愿和权贵们一起公平地堵在路上。
二是水务。前文书我们讲过,新加坡严重缺水。要命的是,他们与马来西来的关系不好,后者动不动就要掐水管子,大有普京掐天然气的风采。大陆给香港的水,几个大管子哗哗的,就是90年代跟彭定康闹僵时,也没有想到过掐水呀。一家人就是不一样。所以,新加坡人很恼火,就玩命发展水务。结果,新加坡和以色列,这两个缺水国家,双双成为了全世界水务巨头。人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一点不假。新加坡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当高,冲马桶的水处理完,可以直接循环进行自来水系统。要知道,新加坡的自来水是直接可饮的。我每当痛饮自来水时,心就想,这水前几天不知道冲过谁家的马桶。呃!
关于水务,有必要多说几句。新加坡现在是四条腿走路,力争做到水务自给,以后不再要进口的水。A,继续从马来西亚进口水。这个价格最便宜。B,循环利用,就是把冲马桶的水弄干净了再给你送回来。C,海水淡化。这个技术据说也挺成熟,新加坡公司还在海湾地区搞了不少项目,挣了大笔石油美元。D,集雨工程。把全国的大街小巷的排水沟全部修成一个系统,在低洼地区修水库,或者直接把几个海湾堵起来,改做淡水库,这样下雨时,把雨水全收集到水库里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