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50)天佑中华

网络上总有许多争议。我认为,不同观点的对照,更有利于接近事实真相。我还认为,对错误观念最有力的批驳,是拿出一个正确的观点来,而不是去骂人家祖宗八代。我还认为,不要看见别人站在你左边,就指人是五毛,也许是你站的太偏右了呢?反之,亦然。我还认为,在正式场合,随口颂扬是最廉价的;在非正式场合,随口批判同样是最廉价的。客观地认识现实是需要下功夫的,客观地陈述现实是需要有勇气的。

九十年代,核平同学以省重点中学理科第一的成绩升入大学。当年正碰上高教改革,生活补贴取消,还收高额学费。同时生活费暴涨,使我水深火热。虽然朱容基副总理正在为物价和通涨而忙乎,但他需要时间。正当我在宿舍全体会上长篇发言问候教育部领导他全家的时候,门卫老头给我捎来一封家书:我妈下岗了。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我家开展了多种经济活动,比如养小狗、摆地摊。暑假里,我颇不负平生所学,将营销心理学应用于实践,创造了在酷暑中守摊七天成功卖出一条三角裤的光辉市场业绩。我天天盼着毕业去挣钱。当我终于扛着盖了四年的被子到单位报到时,又获悉一条重大改革喜讯:本单位已在两个月前划断,彻底取消了福利分房。

仅管如此,我仍然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我坚信,闭关自守是死路一条,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也是富民之路。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直接去改变哪个人的命运,而是为每个人通过奋斗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了条件。十几年来,我通过努力,逐步改善生活,虽然比上不足,但我为此深感自豪。同时,我也欣喜地看到,仅管矛盾到处存在,人人都有一肚子不满,但中国社会一直在前进,我的同学们、亲人们、朋友们,都在一步步走向幸福和宽裕。

回想十几年前的大学宿舍众兄弟,真有很多辛酸。同宿舍一个老兄来自河南农村,家境贫困,吃饭只花九毛钱:一碗清汤面五毛,两个馒头四毛。先吃面,再用咸面汤就馒头。我替他总结出“九毛疗饥方”:“面条二两为引,空腹吞服。馒头两个,咸菜五钱,以面汤兑水冲服。一日三次。忌鱼、肉、蛋、奶。”这么吃下去,神仙也扛不住,于是面黄肌瘦。而如今,九毛兄已是某大学的教学骨干、青年学科带头人,还指导硕士生。其他兄弟们,从政的干到了县处级,当白领的干到了上市公司的副总,跑单帮的已拥有了自己的工厂,有的还跑到拉丁美洲去开了几家中国超市。

胡适曾经呼吁“少谈点主义,多研究点问题”。当时正值民国,中国还处于传统社会,刀砍斧凿也不易撼动,需要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才行。胡适这个主张过于天真了。而今,形势不同了。中国已经形成现代社会结构,经济发展迅猛,社会建设跟进,这不正是中国人百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吗?我觉得,现在正是“多研究问题”的时候。发展才是硬道理,凡干扰发展的“主义”,至少在目前而言不是什么好“主义”。

前面有兄弟拍砖说,楼主是“统治阶层”的,当然要维护既得利益。在这里,我郑重回复:本人地位卑微,但工资确实来自体制内的财政拔款。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统治阶层,但是,我铁了心坚决支持对权力的制衡,哪怕自己裁员下岗。我觉得以个人能力,找个公司文员或者小报记者,也不难糊口。中国若能对权力制衡,彻底跳出治乱循环,让我的孩子能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我们这代人付出一点牺牲,也值得!人类社会,不能完全用阶级斗争去理解。若那样,你就不能理解华盛顿、杰斐逊的行为,也不能理解李光耀、蒋经国的行为,更不能理解富农家庭的毛泽东、官宦人家的周恩来、乡绅家庭的邓小平的行为。中国,是属于所有中国人的中国,而不是属于哪一个阶层的中国。中国的崛起,符合每一个中国人利益。我虽然深怀忧虑,但深信一切会有转机,中国能跳出“甲子轮回”,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伟大复兴。

我以前经常想,老子要好好埋头挣钱,让我儿子去甩人民币泡美国妞!真的没料到,突如其来的世界经济危机,把我们这一代人提前推进了中国崛起的决胜之局。中国没有真正的朋友,这不是外交失误,而是利益使然。肩上千均重,脚下万丈深,敌手多如云,我唯影相随——这就是大国突围之路。无论成败,我们这一代人都应该倍感荣光。

回想以前,在国家多难的年代,鲁迅先生提倡“韧的战斗”精神。每次面对军阀的搜捕,先生闻风拔腿,跑的比刘翔都快。找到安全地方,稍事安顿,面无惧色,继续开骂。这种永不自弃的抗争精神,就像火锅里煮的苕粉一样辛辣而柔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今天,不是一个革命的年代,而是一个建设的年代;不是一个英雄的年代,而是一个平民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若想报国,请你认真做好手头每一件工作;请你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态度对进步予以支持;请你以韧的战斗精神,对社会问题进行不屈、不挠、不妥协的批评。你的一句评论、一刻关注、一下点击,都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之源。

信息社会已经扑面而来,构建一个更民主、更自由、更法治、更廉洁、更高效、更富于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社会管理体系,在技术上已成为可能。植根于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制度创新,是对人的解放,其力量不可估量。祝福中国——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无限力量,建设一个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一元制衡、理性法治的超级大国。

泰山千秋屹立,黄河万古奔流。

中国崛起,是十三亿大写的中国人的崛起。孔与孟的传薪者,汉与唐的继承人,我们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

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天佑吾辈!

——天佑中华!

(待续)

(252)楼终寄语

今天,本楼举行竣工典礼仪式。在此,核平跟一直追贴的兄弟姐妹们道一声——“再见”!

8月25日开贴,11月23日结稿,历时三个月,91天,41万字。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这个懒人创下了个人码字的最高纪录。超过以前老纪录20倍。

因开工仓促,没有搞奠基仪式,也没有请几个兄弟姐妹来剪条绸子、埋块石头什么的,引以为憾事。所以,竣工时专门写一篇贴子弥补一下。

开贴时,没有料到要聊这么多,所以楼名不正。本楼里,我两次提到福山教授那本《历史的终结》。我当然不认同人类发展史以美国社会制度而告完美终结。所以,我为本楼起了一个正式楼名:《历史并未终结——在新加坡漫谈中国崛起》。

有兄弟称了本贴,让我颇感不安。因为本贴(特别是前半部)文法不通,错字连篇,真是对不起人。我决定用一周时间整理一下,订正错误,编排章节,在本楼重发一遍。也算是定稿的正版吧。

古人云:画鬼魅易,画犬马难。如果有两篇文章让我选着写,一是论近二十年人类社会演进情况,二是论近二十年某县黄麻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我肯定会选前者。题目越大越好蒙人。所以,本楼站在云层之上,纵论中国崛起,这不是“自不量力”,而是“量力而行”,呵呵。

我听相声,听戏曲,看电影,往往想的比别人更多。郭德纲一段相声,其实笑声背后有许多人生之辛酸。一次,同事进办公室,见我泪流满面,惊问:“你怎么了?是不是国内家里出事了?”我擦泪道:“家里真的没事。我只不过听了一段相声而已。”同事惊叹:“听相声听出这种效果,你真他妈是个人物啊!”

诚如红楼梦自题: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上网主要精力是看美女。这三个月来一心写贴,成功戒色,把登录密码都忘了,真是“三月不知肉味”啊!完成此贴之后,我终于可以回到以前状态,多看美女,并利用视频缓冲的宝贵时间,关注国际政治经济重大问题。

新加坡正值雨季。今天下午又一场大雨。雨后晚晴,从窗口眺望马六甲海峡。六百年前郑和船队由此驶入西洋;一百七十年前英国战舰由此扑向虎门;九十年前邓小平搭乘法国邮轮前往欧洲;今天,无数巨轮将非洲矿山、中东石油经此运往中国。

然而,热带地区不是塞北长城,完全没有那种历史沧桑感。这里,海天一色,小岛珠列,树木披拂,百草丰茂。我不禁“兽性大发”,写了一首打油诗,题目就叫《核平同学在新加坡读书码字》,聊作终楼寄语:

窗临浅山大海旁,

碧树楼头对夕阳。

成败如棋多变幻,

得失若梦几炎凉。

偏执不理新潮事,

木讷爱读古文章。

信马由缰随心笔,

笑任左右话短长!

(本贴终)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