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印度和伊斯兰文化区,至今没有发生宗教改革。看到安贫乐道的印度贱民和贫民,有人感到不可理喻,还有人竟然赞颂这是民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因为手里有选票所以心情愉悦,社会矛盾自然得以化解。我靠,这种人脑袋让门挤了吧?这些贱民和贫民迟早会觉醒,就像晚清的中国农民一样。一代不醒,两代不醒,三代也会醒的。我认为,随着社会发展,伊印两个文化区的宗教改革是迟早的事情,这一关绕不过去。唯有经过深刻的社会革命,才能完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如果他们幸运,能以某种和平方式不流血地完成这场革命,当然是最好。

黑非洲国家我已经探讨过,它们的社会发展阶段还处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之外。其紧迫任务是促进部落部族的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外部国际环境和现代交流通讯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加快融合的条件。他们的部族融合,将跨越传统社会阶段,直接融合而成为现代社会。但这还需要几代人时间。六十年代,非洲独立之后,出现过两个公开吃人肉的总统。最先进最发达的南非,现任的祖马总统,成天带着五个老婆到处跑。所以,我判断,在往后几十年,非洲的政治民主、权力制衡等问题还难以真正提上议事日程。在西方压力下搞一搞,也是流于形式。这是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少数精英有心无力。

从社会发展阶段的角度来分析,不管西方媒体把“印度崛起”、“龙象之争”炒得多凶,印度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不会构成对中国崛起的实质性竞争。中国的主要对手和主要阻力,就是西方。

西方世界也很复杂,我们具体探讨一下。

待续

(243)文明之间3

以基督教为文化基础的西方文明,是五百年来世界的主导者。近现代文明成果,90%以上来自西方。近现代史上的国际间的战争,90%是西方国家之间打的。要是日本不挑事不掺和,那么两次世界大战全都是西方人的内部矛盾。冷战的两大思想体系均源于西方,两大阵营的主角都是西方国家。

西方世界,内部也很复杂。前面,我大体将其分为三个子文化区:以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新教文化区;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为代表的天主教文化区(拉丁文化区);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正教文化区。新教文化区构成主流,天主教文化区和东正教文化区构成两翼。

苏东剧变以后,西方文化区的绝大多数国家,除古巴之外,都实行了西方社会管理模式,即“一人一票、政党轮替、市场经济”的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况大不一样。新教文化区是制度发源地,情况当然不错。

东正教文化区具有权威主义传统,从沙皇到苏联,一直采用一元无制衡的模式。苏联解体以后, “一人一票”之权,没有能帮助俄罗斯人保护人民利益不受新权贵剥夺。叶利钦时代,休克疗法使俄罗斯陷入了多元无制衡的转型期,也是俄罗斯国力最为孱弱的时期。普京上台以后,俄国权力逐步重新集中,从明年普梅互换的安排来看,普京个人地位相当稳固。在多元制衡制度外衣之下,一元无制衡格局已成定局。

天主教文化区国家,以拉丁国家为主。源于南欧地中海的拉丁文化,文化气质是个人至上、自由散漫、蔑视权威、不守法纪、热情奔放、不爱劳动。这种文化非常适合培养艺术天才,如达芬奇、毕加索。但这种文化使社会懒散,二战中意大利军队和德国军队,装备差不多,但战场表现判若云泥,与人的因素有关。今年欧债危机当中,“欧猪五国”除希腊为东正教国家之外,其它四头猪——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都是天主教国家,也与人的因素有关。

这种文化气质也影响到政治制度的实施效果。南欧国家由于历史悠久、长期磨合,制度实施效果尚好。拉丁美洲国家就不行了。社会一盘散沙,政府力量极弱。政府对社会管理能力不足,自身贪腐却极为严重。一人一票制度,公众可以决定下次让谁来贪,却不能制衡其不贪。贫民窟广布,黑社会横行。社会实际上成为一种“多元无制衡”状态。亚洲因西班牙殖民而形成的天主教国家是菲律宾。大家注意到没有,菲律宾的政治表现,跟拉丁美洲国家非常的相像。

综上所述,西方文化区内部,都是现代社会。但除美英等新教国家多元制衡格局,东正教文化区的主流是一元无制衡,政府太强;天主教文化区的主流是多元无制衡,政府太弱。

我的判断是,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再加上拉丁美洲地广人稀、地大物博,人们没有多大生存压力,在可以预见的历史时期内,指望拉美社会出现大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拉美国家,包括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大国,对中国崛起不会构成实质性竞争和威胁。

不过,拉丁国家倒是对美国的影响不小。因为拉丁人口增长巨快,而且拉丁人民热爱伟大的美利坚,巨喜欢移民,所以在美国的拉丁人口比重越来越高。在加州、德州、新墨西哥州都突破了40%,逼近过半。现在全美国拉丁裔占15%左右,再加上黑人占12%左右,已经改变了许多地区的社会结构。下一个贴我会分析这个问题,亚非拉兄弟打入敌人内部,发展壮大自己,也许会在无意之中帮助中国实现崛起呢。

东正教文化区要厉害的多。特别是俄罗斯这个核心国家,值得中国深入研究。在中国崛起过程中,俄国与我们共同语言最多,经济互补性最强,冲突相对较少,如果能和俄国处好了,它会是一大助力。

我对俄国的思考很多。许多人指出,中国现在腐坏横行权力无制衡,是因为没有引进西方模式;是因为中产阶级没有形成;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够;是因为人民文化素质不高……等等。请看俄罗斯:它全盘引入西方体制,有一人一票制度框架;它拥有现代社会结构,完成了城市化,实现了工业化,拥有优势主体民族,实现了政教分离;它的教育水平居世界前列;它与西方同属基督教的大圈子。他还缺什么条件呢?为什么仍然腐败横行,连铁腕普京都束手无策?

我前贴提到过一元制衡的设想,回贴拍砖者很多。其实,许多回贴所指出的“路径”,我在提出“一元制衡”设想之前,已经反复研究过了。对于一种方案,我的思维方式是三步。第一步,考虑该不该这样办。若该,第二步再考虑客观条件,能不能这样办。若能,第三步再考虑,这样办的代价是什么,中国人能不能承受。在排除了不该办的,又排除了该办但根本不能办到的,又排除了该办能办但代价过高不可承受的,最后我设想——也许,在一元体制之下,在人民素质普遍提高的信息化社会中,通过社会结构再造、权力边界再造,能够实现权力制衡。

比如有个兄弟主张:司法独立。其实咱们说的并不矛盾。好比,我在探讨怎样才能找到饭的问题。而你批评说,这太复杂了,最重要的是——去吃饭。我赞成你的观点,但关键是怎样才能吃到?在中国,司法独立在制度层面上从来都不是问题,从来都是这么规定的,但就是落实不好。你提出司法独立,怎么才能办到?答:靠司法改革。那么,司法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再答:是司法独立。这么转着圈说,就变成“何不食肉糜”的命题了。在现行体制下,让司法完全独立于一元之外,是不现实的。而且,司法权力也同样需要制约,“我爸是李刚”即一例。若解决不了权力制约问题,司法独立只会变成二元无制衡,更糟。我考虑,较为可行之法,仍是寻求一元之内的制衡之道。信息社会乃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请注意,我是说“可能”,成为现实,还需大量艰苦的努力。我觉得,一元制衡最可能首先在司法领域取得进展。社会公众对孙志刚、“躲猫猫”等事件的监督和推进即为实例。但,这些偶然事件还缺乏制度保障。应通过制度创新,迫使司法程序彻底公开。目前从技术角度来说,已经完全具备条件,而且成本极低。

扯远了,回到俄罗斯。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叶利钦全盘引进西方体制,这符不符合有些兄弟提的“打破一元”主张?俄罗斯打破一元之后,司法独立否?权力制衡否?你说它该再怎么办?我在前面有个贴子说过“汽车理论”、“118理论”。我把俄罗斯和中国都列为建立制衡机制的“零件”缺项最少的国家。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俄罗斯的权力制衡走到中国前头,也未可知。

待续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