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前面贴子设想,在信息社会中,建立三个公开的社会管理平台,即,民意表达平台、社会监督平台、科学决策平台,以固守权力边界、遏制泛行政化。回贴争议很多,但感到,多数争议没有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我不是说不要分权,也不是说不要监督。从目前体制来说,表面上一直是分权监督,只不过看上去很美,执行起来效果不行。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在信息社会,我们有条件把这些事做实了。当然,这也需要配套的制度,光靠网络大字报不行。此外还需要高层决心和推动。

算了,很难把意思完全表达清楚。关于中国崛起的制度路径,就胡乱聊这么多吧,见仁见智吧。如果让兄弟失望了,报歉哈,但本人看法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观点,这个正常的。但是现在这个阶段,中国人的社会分歧似乎比五四时期还要多。也许我们再发展几年,形势更明朗一些,大家共识会更多一些。

接下来,信马由缰,聊聊对中国崛起形势的观察。

从新加坡第一次回中国,打车到了樟宜机场,拖着拉杆箱,到处寻找“国际出发”,走了一圈也没找到。突然感到自己很傻,这个小国家,飞机离开跑道一分钟就出国界了,哪来什么“国内出发”、“国际出发”之分!

做为小国,不得不外向。新加坡连自来水都进口,外向度能不高吗?四小龙也都是如此。中国改革之初,就是走了四小龙的起飞之路。沿海地区,吸引外资,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利用劳动力价格优势,大搞出口加工贸易。沿海地区现实了起飞。

但是,我们毕竟不同于四小。中国的社会体量,相当于一个欧洲。中国有太多的“国内出发”,经济本来不会也不应该过于外向。各国发展史证明,凡大国崛起,没有内生动力是不行的。这个内生动力,即国内市场之需求。二战之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战后,美国主导下推进贸易自由化,日本复苏和四小崛起,均得益于此。但纵观历史,还没有一个大国是主要依靠外贸崛起的。英国是最强调贸易的,但他的贸易是商船加大炮。把一个地方打下来再搞贸易,这是外贸吗?这是内贸。日本战后是靠外贸拉动,这不假,但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日本当年出口主导产业,比如家电、汽车,产业大发展比出口大发展要早了六到八年。也就是说,出口没有启动前,内需市场已经拉动了产业发展。所以有人认为,日本是产业发展推动出口,而不是出口拉动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我们的情况,内陆靠投资,沿海靠出口,消费总是不够振作。如今,统计上的外贸依存度高达50%,高出美国或者日本一倍了。虽然中国GDP统计和人民币汇率有点问题,这个50%值得探讨,但经济对出口依赖过高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主导的贸易全球化,开始于二战后,鼎盛于冷战后,持续了60多年。目前似乎出现了拐点。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就有人指出全球化的负面作用。但,当时没有引起欧美重视,因为没痛在他们身上。谢天谢地,如果当时引起重视,也许中国入世以后的大发展就泡汤了。2008年至今的金融危机,引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反弹。有西方国家甚至提出“再工业化”。(这当然很难)。贸易全球化会不会极盛而衰,走回头路?现在形势还不明朗,要看美国经济恢复的情况。但是,近期贸易战此起彼伏是肯定的。

我们此时,正处于崛起的关键时期。遇到贸易壁垒的同时,中国又赶上了能源、原材料、劳动力全面涨价,以及人民币的升值。看来,对出口来说,所有能想到的不利因素凑齐了。这个情况下,中国要推动产业升级,相当于一架大型飞机迎着十级大风起飞。有人已经预言,中国经济会成为第二个日本。实际上,日本在90年代初在经济泡沫破裂时,早已经做了二十年发达国家,而中国目前只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所以,经济如果出了大问题,中国也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日本,只可能成为第二个阿根廷。

我的总体感觉是,中国目前是世界经济引擎,而且还是许多国家的救世主,但是全世界没人盼着中国继续强大,都盼着中国早点出问题。哪怕失去个引擎,失去个救世主,他们也不希望你强大起来。就是这么个心态,羡慕妒忌恨,东风破,我比东风还破。下面探讨一下,中国能否逆风而上,气死全世界。

待续

(233)崛起随想2

诚如“中条”兄所言,我们真正考验是未来十几年。中国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崛起因素和崩溃因素的赛跑,正在进行一场白吃一族膨胀与制约力量成长的赛跑。这是民族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救赎。我不赞成推倒重来式的变革,国家承受不起,历史也没有下一次崛起的机会了。如果能通过制度创新、技术手段、权力边界再造,基本实现对权力的制衡,那,幸莫大焉。唉!对于这类问题的争论,恕不一一回复了。真的感到扯不出什么结果。

继续往下说。

1990年左右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从此陷入长达20年的低迷。虽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超过美国”、“收购美国”的经济崛起之梦彻底破灭。

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社会文化中有许多相似因子,因此,今天的中国,与1990年崩溃前的日本,颇有诸多相似。

A,都长期经济高速增长,对美顺差和外汇储备高企。

B,都是政府主导型、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C,都是高储蓄率,引发股市和楼市泡沫。而且金融市场都不透明不健全。

D、此前都有克服危机的出色表现。日本成功克服了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和“滞涨”。中国成功克服了东亚南金融危机和9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

两国但也有不同点:

A,中国拥有不受制于人的经济主权。日本主权不完整。

B,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城市化加速期、人口红利期。日本处于工业化后期、城市化早已完成多年、人口早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C,中国内需市场尚未全面启动。日本基本是内需、出口同步发展。

D,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社会保障等方面,远落后于1990年的日本。

从这四个共同点和四个不同点,我大致做出以下四个判断:

一,由于共同点ABCD的存在,中国近几年完全有可能栽一个日本式的跟头。这个危险性始终是存在的。

二,由于不同点A的存在,中国主动避免栽跟头的能力要强于日本。当年日本在美国强迫下不得不认栽。

三、由于不同点B、C的存在,中国经济即使栽了跟头,复苏能力要强于日本。应该不致于出现日本那种长期停滞。

四.由于不同点D的存在,若栽了跟头,中国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要大于日本,这一点确实要高度重视,有所准备。换一句话说,如果中国真的栽了日本式的跟头,对经济的影响比日本小,对社会的影响比日本大。

这些分析,我觉得不用多解释。大家一看就明白。对于主权问题,有必要多说几句。贸易不平衡问题,历来影响国家关系,甚至引发主权冲突。当年英国为了解决对华逆差,就向中国输入鸦片,中国一禁烟,英国就开打,在南京条约上迫使我们白纸黑字承认鸦片贸易合法。今年在海外跟搞经济的朋友聊天,他们指出,现在世界经济的头号问题就是人民币汇率。中美是世界经济的老大和老二,这两个经济体的走向,决定着世界经济的走向。而目前,两个国家贸易不平衡的焦点就是人民币汇率。所以,中美如果爆发贸易战,肯定是从人民币汇率而起。

许多人不赞成人民币升值,认为升值会蹈日本覆辙。但是,必须看到,人民币升值是大势所趋。若有一个国家,经济形势大好,发展速度领先,贸易顺差很大,货币却在一路贬值,那才真是天下怪事。升值是对的,应该的,必须的。但是,怎么升,升多高,升多快,这大有讲究。日元当年的升值,就是因为没有经济主权,被美国强迫,按照美国的指令,在短时期内快速升值,把自己给搞垮掉了。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