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网络普及的信息社会,这个非常容易。比如:利用历史论坛下面的子论坛,甚至通过一个主题贴子,世界各地的网友可以低成本找到同好者,高效率地进行即时交流。还可以建立QQ群之类,进行直接的视频对话。再比如:完全不相识的人,可以通过旅游网站的论坛,结成旅友,相约组团出游。再比如,商家可以在淘宝网上组织销售和大减价抢购,个人也可以在网上建立网店,你不用有多少本钱,可以通过网络来整合银行、厂商、仓储商、物流配送商的资源,来挣钱。上述这些网站,构成了社会信息交汇点。其实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组织,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交汇点。如果这些网站和论坛的用户实名注册,形成稳定会员,一个个新型社会组织就形成了。
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组织的能力,超乎想像,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在传统社会中,随着技术进步,组织成本是慢慢下降的。比如,随着书信变成电报,电报又变成电话,组织成本在不断下降。而信息社会是一场颠覆式的革命。进入信息社会以后,组织成本不是进一步下降,而是一路狂降到几乎为零了。好像愚公门口那两座山,一夜之间就没有了,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从此“无陇断焉”!
待续
(224)结构再造3
信息社会中,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颠覆性变革,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其根本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是立体网状结构,而且任何两个信息结点(即人)之间距离是相等的,信息成本是极低的。
这个信息传播模式,到底会怎么改变人类社会?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答案。各国都在前进中探索。许多人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拼命地思考。前面有个兄弟回贴说,这些讨论“没有意义,聊当谈资”。兄弟,错啦!对社会演进的拼命思考,无论对国家,对个人,绝对是极有意义的,领先一步,幸福一生啊。我举个真实例子,请大家看看,拼命思考的家伙们是怎么赚钱的。
我认识几个人,以前在搞手机短信服务。这个服务大家都应该熟悉,就是你可以订阅市场信息、体育快迅、每日股市之类,他们每天会给你手机上发上几条,每月从话费里扣几块钱信息费。这个市场,现在比较规范了,但在2005年以前,它是新生事物,没有什么规章,许多地方可以打擦边球。当时,他们成立信息服务公司,与电信企业合作搞短信服务。他们这么干的:发短信告诉你,我们将为您提供3个月免费短信服务,如果您觉得好,3个月以后开始收费,每月3元。如果您不想订,请发短信到某某号码退订。不发退订的话,就视同默认订阅了。
这种小服务能挣多少钱呢?呵呵。我给你算:他们一年分十次,发给300万个用户。假定没有人需要这种服务。其中70%用户按时退订,30%的用户马虎点,没留神,没有及时退订,扣钱以后才发现问题,才退订。若平均每户被他扣了两个月,就是6块钱。那么他们收入是540万。成本是多少呢?几乎没有。群发短信、自动计费、自动扣费,都是电信企业的系统功能。系统早已建成,使用这些功能,不会增加成本。信息来源,只要雇几个在校学生,每天把人民、新华这些权威网站的消息摘抄一下,编成几十字的短信就可以了,每人每月给几百块就搞定。用户投诉怎么办?有办法。客服小姐和颜悦色,解释清楚,指出顾客没有按时退订,也有一定责任。如果顾客坚持要退钱,也可以,请你自带身份证,打印话费单,到公司来办理退钱即可。谁来啊?还不够路费钱!如果真碰到一根筋、非要大闹的顾客,那也好办,误扣了你多少钱,我上门退还你十倍!这下摆平了。这种顾客毕竟是极少数。花钱一切摆平之后,这540万至少90%是纯利润。
这种擦边球行为,现在已被禁止了。消费,必须主动订阅,默认即是退订。将默认即视同消费,属于一种市场欺诈行为。我举这个例子,不是提倡这种行为,我要谴责这种行为!但,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分析出信息社会的许多发展趋势和特征。
在传统社会中,这种擦边球没法打。为什么呢?因为,你一年要呼悠300万人,其中呼悠成功90万人,每次成功的平均收入是6块钱。你要雇多少人出去呼悠?光路费是多少?成本太高太高,收益太低太低。在你眼前,横着一座成本大山,要干成这件事,跟愚公挖山差不多。
但是,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传播成本趋零,再加上网络自动收费,你竟然可以不用花任何成本,就轻松完成了对300万人的一次呼悠,收到了540万元钱。这些钱来自于90万人,每人只有6块。这样,原来横在你面前的那座成本大山,现在横到消费者面前去了。他们无限分散,没有组织,要单独维权的话,光是跑一趟路,时间和路费都不止6块钱!对他们来说,维权成本太高,维权收益太低。所以绝大多数人取消订阅了事,不再对这6块钱进行追究。于是,这帮家伙赚翻了。
这个例子我写得很细,是因为此事曾让我思考很多。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许多传统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信息时代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前两年的虐猫视频事件。有人心理变态,喜欢看把活蹦乱跳的小猫小兔踩成肉饼。这种极品人渣在社会上人数极少。在传统社会中,他们很难找到同好者。想找,也不好意思公开问,也不能登报打广告。而在网络社会中,他们很容易在某些变态网站在集结成伙,竟然还发展出了专门拍摄和出售这种视频的团队。
如果说虐猫只是心理变态,尚不足构成社会破坏,那么,近年来不断升级的短信诈骗、网络传销、网络丨毒丨品交易等等,把传统的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呈几何倍数放大了。一些国家的某某花革命之类的社会变局,也肇始于网络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传播模式。通过网络,本来毫无组织、毫无关联的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短期内迅速结为一股政治力量。所以,如果想让国家社会长期稳定,社会管理层对信息社会的特点必须深入研究。
待续
(225)结构再造4
感谢达本牛、冷如等兄弟鼓励和关心。
说到歪楼,大可不虑。本贴唯一目的,是客观表述一个人的思考和想法。既不想证明自己正确,也不想说服别人接受。史上最不怕歪的楼,就是信马由缰从根上就没正的楼——比如本楼。菩提无树,明镜非台,身斜不管影子歪。
之所以天天勤写,是因为本人懒隋,若停几天,楼必太监,只好强迫不停。这也算是自我超越。记得去年,上学时的一个文友,如今已是著作等身,发短信来关心我:“吾弟文思有余,而耐力不足。建议主攻五言绝句,积年必有大成。”这不是狗眼看人低吗?我当即回复五绝一首:“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呸!”他评价:“叠字成诗,以表达作者强烈情绪,颇具新意。但全是去声,似有不合平仄之韵。”靠,我一定要写篇长的雪耻啊!
扯远了。继续探讨信息社会的结构。
大家知道,传统社会组织有各种类型。大而言之,一是政治类组织,例如政党、工会。二是经济类组织,例如产销联盟、行业协会。三是文化和社会类组织,例如国模私拍组织。虽然本人对第三类的兴趣最为浓厚,但本贴主要还是探讨前两类。
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实质是什么?我认为,是有共同目的和共同利益者,组织起来干四件事:A,交流信息,B,协调行动,C,表达诉求,D,实现利益。我们如果仔细想想,不难预见:在信息社会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每个公民拥有了信息终端设备(类似于苹果3G手机那种设备)以后,这四件事的成本都将极大极大极大地降低,效率都将极大极大极大地提高。对社会组织演进来说,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质的飞跃在哪里?在很多地方。现在我们还不能全部预见,需要骑驴看账本走着瞧。我只聊我目前能想到的。
我们先从组织运行的角度,分析一下,从封建帝国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演变过程。前者是一元无制衡模式,后者是多元制衡模式。两种模式之间是如何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