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西方制度已经向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西方制度的自我完善也达到顶峰。以至于福山教授还作出了“历史的终结”之论断。同时,这套制度的A、B、C、D四个问题也在不断升级。高成本、低效率、低质量的社会决策,日益沦为政客伎俩的政治活动,假民主之名行推责之实的各种全民公决,高福利包袱的无限制地扩大,社会成员的危机意识和工作欲望不断衰减,使社会严重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能量和活力。
对于发达国家近二十年的经济低增长,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这不是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而是西方社会制度的束缚造成的。
待续
(214)列国分类
近年来,西方人总说自己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我问过一个明白人,啥叫“后现代”啊?他讲了半晌,大意是,“后现代”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是追求社会幸福指数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觉得,如果这么解释的话,那“后现代”这个思想很对。有时候,中国人发展来发展去,忙乎得把“发展为了什么”都给忘了。不过,凡事都有个度,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社会养懒汉。
前贴提到,西方制度有ABCD等项缺点。这些缺点目前还不会导致国家出大的乱子,因为多元制衡从制度上消除了乱治循环的必然性。本次金融危机,是西方制度面临的一次严重挑战,它还有多大自我完善空间?我们试目以待。
就欧美单个国家来看,是一个多元制衡的国家。但就整个世界来看,却是一个西方主导下的一元无制衡的世界。美国是绝对的超级大国,欧洲是它的战略盟友,其它国家和地区还没有足够力量对欧美形成有效制衡。因此,西方把权力边界推向世界各个角落,挤占了其它文明的生存发展空间,文明冲突在所难免。同时,在现行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中,西方国家占据有利地位,以各种方式挤占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以维持其高福利高消费的生活。
比如在美国,公共机构随便一个什么秘书岗位,雇一个黑人女士,每天坐六七个小时,半天也没有一个人来办事,来办事的也就是看看表格盖个章,她的年收入就是5万美元,相当于中国十个工人的年收入。她为世界创造的财富真的相当于十个中国工人吗?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财富挤占,跟我们国内某些阶层对农民工的财富挤占并无两样。
虽然西方制度有问题,但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仍将占据世界主流。我不太看好欧洲。但美国制度的弹性要明显强于欧洲。今年拜登访华,习总对他说,中国相信美国经济的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这句话不是外交辞令,是真的。胡适认为,美国社会特点是每天都在发生变革,所以不会发生破坏性的大革命。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1980年代滞涨时期,世界上都出现过“美国崩溃论”,美国不但挺过来,而且越活越欢实。
我认为,美国不会轻易倒掉的,这次经济危机肯定不是他的大限。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有美国这个强大对手存在,很有好处。中国人既聪明绝顶,又极具劣根。不管对手多么强大,中国总能想出办法把他撂翻。但如果没有对手,中国人则经常把自己撂翻。而且中国人信奉“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历史上,外国收拾中国再狠,都没有中国人自己对自己下手狠。孟子有句话: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有强大对手陪着,倒也不是坏事。
在分析中国前,我再把前面几个贴子归纳一下。我们根据权力主体和权力运行情况,把社会管理模式分成四种。一元制衡的模式目前还没出现,我探讨了另外三种。下面,我们把世界主要国家归个类。我知识有限,了解大概情况的不到50个国家。所以只列出了解的国家。
世界多数国家表面上都采取西方制度。同样的制度,实际运行情况千差万别。用周星驰的话讲,“从表面看它是一个电吹风,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刮胡刀。”呵呵。我们就按实际运行情况分类。说明:泰国和马来西亚采用西方制度,运行情况不理想,但是,我感到它们还没像菲律宾和印尼那样对权力完全失去制衡,暂时把它们归入多元制衡模式。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多元无制衡状态,普京又使国家重返强人集权轨道,所以西方称他“普京大帝”。我把俄罗斯归入一元无制衡模式。
A多元制衡:美国、加拿大、多数欧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日韩台、土耳其、以色列、泰国、马来等。
B一元无制衡:俄罗斯、中国、朝鲜、越南、多数阿拉伯国家、中亚五国、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
C多元无制衡: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缅甸、阿富汗、索马里等军阀割据国家。腐败严重的拉美国家和黑非洲国家。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
好的。下面,用几个贴子,具体探讨中国。
待续
(215)逆向演进1
同意“myduk”兄看法。对于你的跟贴提到的事情,我是这样看的:
A,从历史看,先有制衡能力,后有制衡体制。双方实力相当或相近,一通火拼,一头血包,谁也吃不掉谁,算了不打了,坐下来谈吧。于是制度出现。这个制度又反过来,对双方制衡能力起到稳定和固化作用。比如,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发源时,是商业势力崛起,拥有了傲视王侯的经济能力,同时,商人又利用封建小国林立的格局,拥有了资本抽逃能力。这些能力,使贵人对贵族产生了一定的制衡。反复斗争,长期演变,形成西方制度。
B,反对来,如果一个社会内部,尚未形成制衡能力,直接引入西方制度,一般情况下,会流于形式。因为不具备制度运行的客观条件。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制衡。第一种特殊情况,是有强大外力的作用。如,二战后美国占领下的日本,美国控制和北方压力双重作用之下的韩国。第二种特殊情况,是不受制衡的强势一方能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如,美国立国之初的华盛顿,台湾转型时期的蒋经国,新加坡的李光耀。但这种情况也同时需要许多外部条件的机缘巧合,光靠主观不够。
C,你例举的几个村子,说明,以部族、宗族、家族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实行一人一票决策比较困难,人们很难超越血缘关系圈。非洲各国就是这个情况。这些村子,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给各个家族合理分配代表名额,搞代议协商,也许效果好些。
回到贴子的内容,继续!
上贴中,我把中国的社会管理模式归为一元无制衡,兄弟姐妹不会有异议吧。
无古不成今。中国的现实,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现在的社会管理模式,是两千年来的大一统格局在新时期的演进。1840年以后,救亡图存是中国首要任务,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没有纳入政治精英们的工作重点。1949年以后,我们有不少对权力制衡的探索,特别是“民主集中制”的提出。在实施中,民主集中制至今仍有问题。但是,这个思想,可贵之处在于,它力图兼顾民意表达、监督制约、决策质量、成本效率等多方面,试图兼顾和结合民粹主义和精英主义。我感到,这个制度设计的思路,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算是比较前卫的。
但是,因为主客观因素,中国对权力进行制衡的努力,到今天都没有成功。所以,胡总在中纪委几次讲话中,多次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他还一针见血地说了一句重话:腐败得不到遏制就会亡党亡国。(参见新华社的讲话全文)。
我们通过例子,探讨一下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权力运行情况。
待续
(216)逆向演进2
有的兄弟可能有这种认识: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各项制度是一步一步完善的,所以,我们的各项制度肯定会越来越规范,就是一个时间快慢的问题。我以前也是这样认识的。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是通过一件事情认识到这一点的。这个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是真实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