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伊斯兰文化区有一个国家实行西方制度,还算不错的,可打70分。就是土耳其。土国地跨欧亚,以欧洲发达国家自居。在文化上确实与亚洲其它国家有一些不同之处。该国西方制度,始于一战以后的特殊历史背景。当时曼斯曼帝国惨遭肢解,民族危亡空前严重,凯未尔领导资产阶段革命,废除帝制。

黑非洲情况最特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各国,目前仍然是部族社会。比如刚果(布),全国350万人,分属170个部族,讲N种语言。部族和部落联盟,是民族形成之前的社会状态。说穿了,这些国家的社会发展,大体处于中国三皇五帝那个阶段。如果没有外来文明打扰,可能再过上千年融合成民族。殖民势力把非洲拖进了现代社会,这种融合大大加快,原来需要上千年的,现在也许只要一百年就够了。但问题是,一百年也不短,你要给人家这个时间。

冷战结束后,欧美对非洲盟友翻脸不认,你不搞多党民主,我就削减援助。法国更绝,他在非洲有一大帮小弟,法国说了,不民主,一分钱不给。当时中国还没发展到狂买原料的阶段。不少非洲国家穷得扛不住,只有搞多党竞选。在现代民族尚未形成的部落社会中,这种党派竞选很容易引发冲突。冷战结束后,非洲有十几个国家陷入内战,贯穿整个九十年代,一直打到前几年才大致消停。据我认真研究认为,非洲的战火基本上不是扑灭的,而是把能烧的东西都烧光了,自己灭的。

若研究西方制度在非洲的实践,谁都不用看,看利比里亚就足够了。如果说菲律宾是全亚洲最像美国的,利比里亚就是全世界最像美国的。美国废奴运动兴起后,有些黑哥们想回老家。美国政府就帮助他们到利比里亚安家。1847年独立建国。这个国家,前身是美国殖民协会建的。宪法是美国人写的。重要政治条文是照抄美国的。政治制度是照搬美国的。前十几任总统都是从美国回来的。国旗也是星条旗,只是星条数目不同。许多地名也照搬美国,比如它也有个马里兰州。与美国关系铁得不能再铁,联合国表决从无二心。英法当年也给美国一个面子,十九世纪未列强瓜分非洲,利比里亚是硕果仅存的两个独立国家。就这么着,在美国亲切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该国发展了160年,2010年人均GDP为226美元,在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180名。

原因也很简单,利比里亚要实行美国那套制度,ABCD四个条件一个都不具备。我都能看出来,为什么美国看不出来?这是真傻还是装傻?如果装傻,又为什么?利比里亚就摆在那里,可美国总统跑到非洲,仍然到处宣扬其“普世价值”,您好意思啊?

利比里亚得分,5分。

我例举这么多国家,不是要差辱西方制度。这个制度本身,是一个创造了辉煌历史的伟大制度。但任何制度都有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我只是想客观地看一看,它在西方文化区之外的效果。以色列,除了犹太教都是西方文化,我们把它归入西方文化区。

总体评价是,除了东亚几个国家和土耳其之外,目前都不算成功。

待续

(211)普选之困1

前面贴子里,我们探讨了西方制度的适用范围问题。西方文化区以外的多数国家,由于不具备客观条件,实行这套制度以后出现了水土不服。本贴,我们进一步来探讨这套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即,探讨在西方国家、日韩台、土耳其等已经实行获得成功的地区,仍存在哪些制度性问题。

可能有些罗嗦,但我还是要重复强调一遍:我分析这套制度存在的问题,目的不是要否定和批判这套制度,也不是借此证明其他制度更好。例如,许多批判者指出,德国通过一人一票的民主程序选出了希特勒。这是事实。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他的制度和程序产生的坏蛋更多。我尽可能把西方制度的优缺点分析透,目的只是为了给下一步探讨中国问题铺路。

还要澄清两点概念:A,西方这套制度,西方人自己描述,一般指“一人一票、多党轮替、市场经济”。由于市场经济在中国、印度都已实行。我这里提到的西方制度,特征仅指“一人一票、多党轮替”。B,这套制度,西方人一般自称“民主制度”。我用“西方制度”这个称呼。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民主的实现形式有不同。目前来看,西方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民主实现形式,但不是普适的(前贴已证明),应该也不是唯一的。社会不断发展,目前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永远最好。西方人把自己的制度直接跟民主划个等号,以一种制度来垄断民主,这是不客观的。

西方制度的优点,是第一次现实了权力制衡,为社会各阶层划定了可靠的权力边界,监督和抑制了政府权力,使之不能对社会各阶层构成利益侵犯。此前的各种社会制度,无论是多元,或者一元,共同的根本矛盾是对权力缺乏制衡。权力失衡,导致利益失衡,最终酿成冲突和动荡。因此,西方制度能够权力制衡,是相当可贵的。实现制衡的途径,一靠分权,二靠法治。西方能称雄世界几百年,制度优点摆在明处,我不再论述了。

西方制度的缺点,从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大家就在思考。马克思有至少20公斤的书,对其进行剖析。马列时代,西方制度最被广为诟病的缺陷,一是贫富差距,二是经济周期。此后百年,世界大变。目前西方的贫富差距,比印度、伊斯兰和中国都要小。在苏联、中国、印度纷纷放弃传统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以后,经济周期问题似乎也为世界共有。我们很难证明经济周期和“一人一票、多党轮替”存在必然联系。

就目前形势,我观察认为,西方这套制度存在以下四个缺点:A,高成本,低效率。B,责任缺失。C,决策质量难以提高。D,民粹主义和短期行为。

A项非常好理解。多元分权意味着制衡,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社会协调成本。议会、法院和政府之间要协调,多党之间要协调,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要协调。如果大选没有一个政党得票过半,由几个政党组成个阵线来联合执政,那协调工作就更费炭了。奥巴马政府上次提高债务上限,协调一直到最后一刻,把全世界协调得心惊肉跳。许多西方国家应急处变能力较弱,也与分权制肘有关,比如英国政府对于伦敦骚乱的处理表现。这一项最好理解,我就不用多讲了。

B项,责任缺失。有兄弟可能问,民选总统对选民负责,不负责下次不选你,这种制度最容易落实责任,何来责任缺失呢?这个看法,对了一半。民选官员,有时候确实要对选民负责,不像我们有些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满意。但是,还存在另一面。随着制度历史越来越长,西方官员越来越精,不负责的另一面也越来越明显。

在一些欧洲国家,发扬民主的“公决”很多。比如,烟税增加,公假缩短,哪儿修条公路,哪儿建个水库,都要公决。我认为,政客把这些事情拿来公决,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决策得更好,而是为了堵大家的嘴。因为政府的决策再好,也总会有人指责。拿来公决,不管多错,反正是大家投票,事后谁也不能说什么。你看看,既推掉了自己的责任,又体现了民主品格,一举两得,何乐不为?近些年,美国还算好点,欧洲是动辄全民共决,内容越来越滥,隔三差五,五花八门。前几天,希腊总理提出,就接受欧盟援助问题进行全民公决。这是典型的、只顾政党和个人利益、对国家不负责任的公决,差点使政府缺钱关门。还好,这次公决流产了。

我们再看C、D两项。

待续

(212)普选之困2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