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美国有这样的论点,认为对少数族裔进行优待是必要的。比如对于黑人,他们认为,由于历史原因造成黑人发展滞后。好比一个被捆了几年的人,你给他松绑,然后让他上操场跟人赛跑,那看似公平竞赛,实际不公平。所以,美国各高校都对非洲裔、拉丁裔给予特殊照顾。而华裔和印度裔却得不到任何照顾,因为考试成绩太好。在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新加坡,都对少数族裔给予某些优待。

我原则上赞成这种做法。但在具体操作上,我觉得值得商榷的地方还很多。过于多的、过于细的、过于长久的、明显有失公平的民族优待,不利于民族融合和社会的长远和谐。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以及基于公平的社会良性竞争,乃是民族融合的最佳条件。

待续

(204)

前几天,胡润发表了一个研究结果,说中国富人中有一半,正在或者准备移民。此言引起轩然大波,悲叹者有之,批驳者有之。我不知道这个比例是怎么算出来的,也不知道这个比例是对是错。但有一点倒是应该承认,就是中国富人移民海外的现象比较普遍。移民是正常现象,但富人移民如此之多,用一句“正常现象”解释,那是不能服人的。

我有一个朋友,在国内有一个很体面的工作,但削尖脑袋全家移民跑去了美国。因为他熟读二十四史,被历代治乱循环的惨烈历史给吓住了,觉得还是提前闪了比较保险。通过他,有助于我理解许多现象,包括富人移民和留学不归。目前,中国是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比例最低的国家。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但是,这些富人和归国留学生在国内享受的生活水平,丝毫不亚于海外。他们的行为,无法仅仅从经济收入的角度去解释。

时代不同了,现代中国已经不同于传统中国,我没有他们那么悲观。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一点,治乱循环的危险仍然存在,今天的中国人还普遍缺乏安全感。我们这几代人,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任务,就是从制度上摆脱治乱循环的历史夙命。如果我们能让大家真心相信,我们的制度,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能够确保天下太平,人民安康,那么,国家的归属感将会大大增强,海外人才也会大大回流。这,也是中国崛起的一个基本条件。

从这一贴开始,我们探讨一下未来中国崛起的可能性。或者说,在我心目中,我亲爱的祖国应该是如何崛起,崛起以后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其实,还有几个具体领域没有探讨,但我觉得,应该放弃这些领域,直接进入最后的一个主题。

本楼开贴十分偶然。其后一直信马由缰。但是,从讲完新加坡问题以后,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个大方向,就是指向中国崛起这个主题。无论是文化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是从历史上和理论上起步,向今天的现实一步一步走来。我没有追求面面俱到,当然我也没有那个知识储备,但我所提到的方面,都是自己想到的,也就是在我心目中曾留下过较深刻印象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贴子也算是我的心路历程。我就是通过这些材料、这些故事、这些经历、这些思考,一步一步,形成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当然我的认识可能不太正确啊。

在以前的贴子里,我曾探讨和论述过下列观点。这些观点都是我的主要观点和认识。有的,是从别人那里接受来的。有的,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A,要以四大文化区为背景,来认识和看待中国。而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与西方比较。B,中国文化始终保持了延续性,并不断演进。C,中国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两场改革,深刻影响和改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D,大一统的集权帝国。E,建立在原子化小农基础上的伦理型社会。F,社会呈泛行政化、泛原子化特征。G,权力边界。H,问题驱动式的改革。等等。

下面,我运用这些观点来探讨中国崛起的本钱和难处。

待续

(第205)四种模式

在探讨中国崛起之前,我想先把世界各国的社会管理模式分一个类。当然,已有的分类方式很多。至少有几十种分法。我有我的一种分法。

一个国家的好与坏,说到底,就是这个社会能不能把自己管理好。人类政治几千年来的发展和演变,就是解决社会应该如何来管理的问题。再说细一点,就是社会管理权应该如何形成、如何分配、如何使用、如何监督。本贴所提到的“社会管理权”,核心是指政治权力,也包括政治之外的宗教、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力。

我们对“社会管理权”进行分析,可以有两个角度。

第一个角度是:社会管理权的权力主体是一元制的,还是多元制的。一元制,这个好理解,就是在一个社会体系中,社会管理权集中于一个人身上,或者集中于一个机构。例如:中国明清的大一统帝国。多元制,就在一个社会体系有多个权力主体。具体来分,可以分为横向多元制和纵向多元制。横向多元制,在古代,典型表现为分层建国的封建制。帝国下面是王国,王国下面是候国。在现代,表现为联邦制。纵向多元制,典型表现为欧美式的多党竞选制、三权分立制。

第二个角度是,社会管理权的行使,是受到有效制衡的,还是没有受到有效制衡的。这个制衡,表现为社会管理权存在稳定的权力边界,而不是随意侵入其它领域,扩大自身利益格局。由于权力边界的稳定,社会各阶层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利益边界。特别是被统治阶层和弱势阶层,能够基本保证其利益不会受到无休止的侵犯。如果权力不能得到有效制衡,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强权者不断扩大自身利益,挤压弱势者的生存发展空间,最终社会无法承受时,势必引发动荡,形成权力再分配的治乱循环。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多元模式,还是中国大一统帝国的一元模式,都没有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衡。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后,前后用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议会斗争和暴力斗争,最终形成了一个基本上能够对权力有效制衡的体制。这个体制的特点是层层分权。通过多党制、三权分立、联邦制、地方自治、社团自治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使社会管理模式出现了纵向多元化和横向多元化交织的格局。权力主体很多,权力高度分散,相互牵制,谁也不可能为所欲为。这种多元制衡的制度,社会成本很高,效率有时很低。但是,不管怎么说,权力是给管住了。所以邱吉尔说,民主不是什么好制度,不过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按照上面这两个角度,我可以把社会管理模式可以分成四种:一元制衡、一元无制衡、多元制衡、多元无制衡。下面我们分别探讨一下。

待续

(206)多元无制衡

总的来说最近很累,身体累心也累。我在前面第202《关于读书》那个贴里,写了这么一句:“毛主席尚且说过,自己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我们怎么能去要求某个人、某篇文、某本书、某个贴,句句都好,句句都对,句句都有用?”不知各位兄弟注意到没有。这也算是给自己开脱开脱吧。即使最荒谬的观点,至少证明了网络言论自由和世界的多样性。

想起一件真事。前几年,国内搞撤并乡镇试点。当时上面给的政策是,乡镇撤销后,原来经费一分不减,原来人员一人不减,原来职级全部保留,钱随人走,分流到其它乡镇,然后,再给县里一笔奖励和经费。这个政策很优惠了。有个县,不点其名,估计是县领导年轻没经验,立马就搞了试点,把乡镇减掉三分之一,得到上级肯定和奖励。但不久,问题接踵而来。交通系统有“通乡油路”工程,少个乡镇就少条路,专项投资就少上百万。教育系统有乡镇中心校建设,也是按乡镇来的,你学校再好,校址不是乡镇也不好办。卫生系统搞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商务系统搞“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公丨安丨系统搞乡镇派出所建设,纷纷受影响。全县怨声载道,领导后悔不及。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奉行核平外交政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第11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